孩子为什么热衷过“洋节日”?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sd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用以承载民族认同感、传承民族文化生命、增强民族凝聚力。但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衷过西方的节日,而对中国传统节日缺少了应有的温情与敬意,使中国传统节日逐渐边缘化。许多家长表示,应采取有力措施,抵制洋节日,否则中国人将丢掉根和魂。事情真的有那么严重吗?为什么中国传统节日不受青少年的欢迎?为什么对以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为代表的洋节日趋之若鹜?洋节日真的会取代中国传统节日吗?中国传统节日真的冷清到需要捍卫的地步了吗?带着这些略显沉重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众多学生、家长和有关专家,试图解开这个谜团。
  别为洋节挖代沟
  说到青少年热衷过洋节日,家长的感触最深,反感也最强烈。
  接受采访时,西安家长董先生情绪激动地说:“现在的孩子真不像话,以崇洋媚外为时尚,隔三岔五就要过过洋节。咱是中国人,为什么要过洋节?今年情人节,我下班回家没有买玫瑰花,女儿居然拒绝吃饭,说我不爱她妈妈。我说,我爱不爱你妈妈不在于买不买贵得吓人的玫瑰花,再说了,要过节我们也过结婚纪念日和七夕节,凭什么要过外国的情人节?女儿不答应,硬是逼我出门,花30元买了一枝玫瑰花。唉!您说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任性呢?外国的节日有那么重要吗?女儿说,我是土老帽,跟不上时尚潮流。我纳闷了,过节也分土和洋?”
  重庆家长虎女士认为,在过传统节日和洋节日这件事上,她和女儿有代沟。她唉声叹气地对记者说:“我女儿今年14岁,上初二。这丫头简直是个洋节控,中国传统节日不过,洋节一个不落,什么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感恩节,还有好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每过一次洋节都要额外向我要一些零用钱,少则二三十,多则上百。有一个周末,她和两个女生在她房间里嘻嘻哈哈,相互称‘老公’‘老婆’。我进去一问,原来她们在过情人节。这不是过家家吗?后来,她们连光棍节也要过。我一问,光棍节不是洋节,是淘宝网的促销活动!现在的孩子真傻,被商家玩于股掌之间而不自知!我说了女儿几句,她怼我,说我不够时尚,跟她有不可跨越的代沟。”
  洋节日受青少年欢迎的程度的确令人惊讶。记者在广东某主题公园采访时了解到,去年万圣节,该公园举办了盛大的狂欢活动,入园游客以青少年为主,狂欢活动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晨。看看狂欢活动的节目单都让人毛骨悚然:万圣欢乐精灵屋、惊魂哥德堡号、妖魔鬼怪集市、森林神庙逃亡、生化危机区、恐怖庄园之祭祀大典、精灵古怪表演、搞怪万圣美食、猛鬼巴士、惊魂电影院、鬼域尖叫机动游乐、惊魂列车、荒野逃亡、榕树底下讲鬼故事、十大美丽女鬼评选大赛……在“鬼上身”免费化妆现场,游客排起长龙来化妆,将自己扮成各路鬼怪,加入狂欢恶搞行列。
  该主题公园的公关部经理蔡女士告诉记者,活动当天,有不少年轻人举办了“冥婚”典礼,其中有好几对儿中学生。说到万圣节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蔡女士不以为然地说:“不能什么都上纲上线吧?过万圣节,其实也就是图个乐儿,没人会往宗教、迷信上面想。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很大,包括中学生,考试压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有个机会放松一下有什么不好?”
  记者在郑州三所中学开展了“为什么喜欢过洋节日”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的参与者过洋节日是为了“凑热闹”;六成以上的参与者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没意思,太老套”。高二男生小郭接受采访时说:“中国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端午,我们也挺喜欢过的,因为可以放假、休息几天。不过,逢节都要走亲戚、吃团圆饭也挺让人烦的。洋节日就轻松多了,狂欢、搞怪,百无禁忌,当然受我们欢迎!”
  民俗学者苗立杰认为,洋节日在我国大行其道,不能忽视商家推波助澜的因素。“每到洋节日,各路商家都要搞促销活动,其热闹程度不亚于国外。说穿了,洋节日就是商家的丰收日,看看玫瑰花在情人节售价多高就知道了。所以我认为,洋节日在我国的价值,首先是商业价值,其次才是文化价值。不得不说,这是对洋节日的一种讽刺。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洋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年轻人热衷过洋节日,必然冷落中国传统节日,观念和文化走向的偏差值得警惕。”
  上海社会心理学家宋百龄先生认为,青少年热衷过洋节日很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家长不必因为反对孩子过洋节日而使代沟加深。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严格说来,元旦、国庆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植树节、母亲节、父亲节、护士节、记者节、教师节都算洋节,或依照西方节日设立的,都是近代中国门户开放,学习西方、照搬西方的产物,早已被我们所习惯,难道也要抵制?从近代以来节日文化的变迁,我们能悟出一个道理,不论是本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刻意地坚持和刻意地排斥都不可取。有用的,排斥也排斥不了;无用的,再坚持也是白搭。或许文化多元化正是中国未来要走的路。”
  传统节日何处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中学生热衷过洋节日,是因为厌倦了中国傳统节日,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没意思。其中,高二男生苗之昊的观点颇有代表性。
  接受采访时,苗之昊说:“中国传统节日几乎都是吃货节。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吃春饼,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怎么就知道吃啊?老师说中国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难道就是吃的精髓吗?反正我觉得这些节日都够俗的。相比之下,洋节日就好玩多了。比如圣诞节可以扮圣诞老人、收礼物,愚人节可以开玩笑骗人,万圣节可以狂欢、装鬼吓人。我们高中生学习压力都很大,这些洋节日可以给我们减压。”
  27岁的陈女士是郑州一所小学的英语老师,师范大学毕业后选择在郑州打拼。说到中国传统节日不受青少年欢迎,陈女士深以为然。她对记者大倒苦水:“别说孩子们了,连我都害怕过传统节日。要说,逢年过节,学校放假,我应该回老家看望父母,毕竟他们只有我一个孩子,但我能逃避就逃避,因为每次回去他们都催婚,让我不胜其烦,所以我只是每年春节回家。其实,仅仅一个春节就够受的了。每年春节,都要花很多钱给亲戚朋友们买礼物,以我的收入根本难以支撑。在农村,过春节近乎疯狂,节省一年,挥霍一个正月。我看不惯,不过也没办法,只能眼不见心不烦,少回去几次算了。”
其他文献
我有位在少管所工作的闺蜜曾跟我说,现在有些孩子,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与最初的一些不经意的行为有很大关系。如果一开始父母就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予以纠正,孩子可能就不会走上歪路。对此,我深有感触。我女儿小的时候,在幼儿园有“顺手牵羊”的毛病,正是在这位闺蜜的指导与帮助下,得以及时矫正。如今我女儿品学兼优,因表现突出,去年由学校推荐入读了省重点高中——  “顺手牵羊”成习惯  女儿上幼儿园小班时,有个玩得不
[摘 要] 德育素养的发展不能仅凭说教,更要对接学生生活,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围绕熟悉的生活话题展开讨论,促进德性与法治意识的渐进涵养。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育人  讲道德,说规则,对小学生而言,难以更好地契合他们的心智成长特点。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围绕特定的讨论话题,以生动、形象、具体、真实的情境来唤醒学生的德性认知,实现情境育人。  一、植根于生活,让德育不再抽象  突出课
从事幼师职业10余年,整日面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我的心理年龄仿佛永远停留在这最纯真的阶段。都说“人之初,性本善”,是呀,孩子们永远都是那么温和、善良,一颦一笑间充盈着天真和纯朴。就连他们生气的样子都是那么可爱,仿佛一阵风拂过耳际,只留下痒痒的感觉。  吴昊是从别处转园过来的。初来时,我按照惯例请他给小朋友们做一个自我介绍。大概是不好意思吧,吴昊有些忸怩,在孩子们期待的目光下,我试着引导他。可是没等我
问:我很想让孩子快乐起来。请问,我该怎么做?  涂蘼  答:1.经常对孩子表达爱意  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享受父母的关爱。你如果经常对孩子表达爱意,孩子自然会开心快乐。孩子喜欢父母叫他“小宝贝”“小乖乖”,这些甜腻腻的称呼不仅让小家伙心花怒放,还会让他更愿意听取你的建议。  在早起或睡前亲吻孩子。睡前一个吻,会让孩子安心满足地进入梦乡;清晨醒来,甜蜜的亲吻会让孩子开心一整天。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
许多家庭都有一个小药箱,储备一些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很多家长认为,备用药只要在有效期内服用就行了。殊不知,不注意科学合理地保存药品,可能导致一些药品提前过期、变质、失效或药效降低。可见,不管从经济还是从健康角度考虑,合理科学地保管备用药,是每个家庭都应该掌握的常识。  片剂和胶囊  瓶装片剂开启后,不要将内附的干燥剂随意丢弃,而应将干燥剂置于原包装瓶内,糖衣片尤应如此。如果是散装药片或胶囊,用避
【案例】  小丽正在上初三,她所在的班来了一名转校生,名叫小青。小青不爱学习,与班上的男生打得火热。在同学们眼中,小青是个胆大、脾气暴躁的“假小子”。小青还喜欢和老师作对,当老师批评她时,她就和老师顶嘴。据说,小青的人际关系很复杂,校外还有她的倾慕者。当然小青也有优点,当同学遇到困难时,她都会倾力相助,有时借钱给同学,有时路见不平一声吼,为遭受欺负的同学申冤。小丽的成绩比较优秀,却比较胆小。小丽与
案例  大李有个儿子叫李辉,正在上初三。以前李辉成绩并不冒尖儿,属于中等,数学成绩一般。可是初三第一次月考,李辉的数学成绩突然提升,考了班上第一名。这次月考数学试题难度大,满分150分,李辉考了125分,班上只有5个人及格,第二名的成绩是102分,而数学课代表仅考了92分。同学们对这个结果都感到吃惊,都觉得李辉作弊了。有人说他用手机作弊才考了高分,有的同学还跑到老师那儿告他的状。数学老师找李辉谈话
星期一的早上,小明走进学校附近的商店,想买点儿东西。他不经意地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钟表,呀!7:50了!他拔腿就向学校跑去。他跑到教室门口,上课的铃声已经结束了。他狼狈地站在教室门口,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头发乱蓬蓬的。同学们哄堂大笑。刘老师用粉笔轻轻地敲了敲黑板,教室立刻安静下来。刘老师走过去和蔼地对小明说:“你虽然迟到了,但老师相信你不是故意的,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下不为例!”老师的话温暖了小明的心,
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好人,正直、善良、浑身充满正能量,但是一遇到现实问题就难保自己不动摇,因为当好人是要经常吃亏的,而耍耍小聪明往往能占到便宜。有些家长心里嘀咕:正能量只是说给别人听的,它多少钱一斤,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听听河南省南阳市某县农业局副局长李娟的故事。  2007年5月,李娟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做了左侧乳房全切手术,家里的经济顿时陷入了窘境。身为县农
王菲琳今年只有12岁,但已经跳肚皮舞8年有余。身为一名初中生的她,还有几个闪亮的头衔:菲琳明星艺术团团长、肚皮舞学校老师兼校长、肚皮舞大赛少儿组评委。她曾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北京卫视等多家省级电视台举办的舞蹈比赛,斩获30多项金奖。更令人吃惊与钦佩的是,她出身平凡家庭,父母都是普通打工者。她是如何取得这些成绩的?她又有着怎样不平凡的家教经历?  女儿爱上肚皮舞,  妈妈全力来支持  2005年2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