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ysn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利用一切优质资源,用大家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积累形成的物质、精神和制度财富的总和。物质财富是指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环境,它包括学校的投入、学校的建筑、学校的资源、学校的后勤保障;精神财富是指师生共同创造和享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认识与情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校风传统、校园文化底蕴及集体舆论,它包括学校师生的个人文化、办学理念、学校师生的精神状态、学校师生的忧患意识、校园的思想、校园的伦理意识、校园的艺术、校园的道德、校园的风尚、校园的行为习惯、校园的生活习惯和校园的各项活动等诸多方面;制度财富是指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形成的全体师生自觉践行的规范、目标、要求,它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办学的目标、教学研究、校本课程、重要仪式和活动、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校园文化的本质方面代表了社会先进文化,是未来先进文化富有生命力的体现。
  校园文化是学校组织生存、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真实深刻地体现人文精神,体现科学发展观,以独特的办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模式、独特的学生个性发展、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活动、无限的创造潜能、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完美的文化人格来塑造具有个性特色的校园文化,即构建出“和谐与美”的物质文化、“以人为本,以善为本,全面发展”的制度文化和“奋发向上,积极向善,不断超越,关爱协作”的精神文化,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永远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充满信心、充满希望,让学生的心灵深处始终充满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积极追求。
  一、构建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精心设计并努力渲染校园环境的文化氛围,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无形中净化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感染着学生的行为,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校园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空间,因此,一个明丽清新、生机盎然的“绿色校园”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及学生个性的形成、情操的陶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教学大楼、办公大楼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整个布局应该十分合理,外形要美观,内部要宽敞明亮,室内环境要优美。校园要建成花园式文化长廊,通过造型、雕像渗透出先进文化的韵味。如整洁的校舍,宽敞的场地,葱绿的草木,明艳的鲜花,幽静的凉亭,欢畅的喷泉,总给学生以赏心悦目之感,让学生进入一个美丽、温馨、幸福、愉快的校园,帮助学生从紧张的学习中得到自然的身心调节,让学生得到美的净化和陶冶,提高审美情趣。另外,校园内设置的名人雕像,撰写的名人名言、教育格言警句、标语口号及壁画等,凝聚着学校的教育信念和理想,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精神环境,使学生透过这些形象化的雕塑、名言、壁画,得到艺术的熏陶、哲理的启迪和榜样的激励,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室内环境的布置更要特色化,如设“读书角”、“活动角”、“卫生角”,立“评比栏”、“竞赛栏”,办“黑板报”、“手抄报”,四壁贴名人像和名言等,可有力地渲染一种学习气氛和竞争氛围,激励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念。
  二、完备的校园文化设施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设施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所辐射出的文化信息,将对学生健康、精神世界观的形成,完美人格的塑造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如学校的科学实验室、电脑室、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以及多媒体教育设备等文化设施,对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本技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要设立共青团活动室,建立标准的课外活动场地,成立學校广播站,创立校报和校刊,设立作品展览室和设立宣传窗等文化设施,不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园地,传递出校园的现代化和文化科学信息,反映师生的精神面貌,而且利用这些文化设施透视出的人和事,可激励学生的情志,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练就美的品格和健康的个性。学校必须建成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以“合作学习、共享资源、经验交流、共同发展”为宗旨,促进教师的健康成长。理、化、生实验室设备要齐全、先进,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探究真理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利用这些文化设施可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多种才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在二次扩建时,校长顶着压力,将一座荒山圈在校园里,有些老师认为得不偿失、耗财耗力,会成为学校的累赘,但经过多年的绿化,这座小山成为校园一景,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成为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对学生热爱劳动和珍惜劳动成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学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隐形部分,必须突出深远的教育性特点,时时刻刻、处处点点把握教育性原则,真正做到“学校无闲地,处处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能育人”。学校就是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奉献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教育,探索激发学生成才的基本教育规律,让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性教育功能。
其他文献
搞好中学田径业余训练工作,思想认识的统一和科学的训练手段是关键。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在对“健康第一”的认识得到广泛认可的情况下,给我们田径业余训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现在的独生子女相比之下都比较活泼好动,绝大多数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学生都喜欢并主动要求参加。而田径训练,既枯躁乏味又非常辛苦,可以说是我们带队老师最头疼的事情,更不用说要取得好的成绩。因此,教师只有
期刊
听生物老师说过这样一个案例:某学校的大门旁,有棵一年四季都是绿叶挂枝的木芙蓉。按说这个纬度的木芙蓉这类的植物,冬天是要落叶的,春天再吐芽生枝。而为什么边上的木芙蓉已经是只剩下枯枝败叶了,独有这株芙蓉会这般翠绿?它是一种新品种吗?不像啊。后来经过慢慢的观察和查阅资料,才明白其中的奥妙:它身边有一盏路灯,每一夜都照耀着它,温暖着它,由于灯光的照射,补偿了日照时间的缩短,抑制了体内一种叫“脱落酸”的产生
期刊
中学生不仅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而且处在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升,学生知识面更广,视野更开阔,自我意识更强,但不良心理(如防御、逆反、恐惧、沮丧等表现)也在加剧,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严竣的挑战。尝试用“淡化教育痕迹,培养健康心理”,不失为有效方法之一。  一、“淡化式”教育分析  1.淡化教育痕迹。即隐蔽教育目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
期刊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迅猛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工程建设等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作为人的要素显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
期刊
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班集体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统率,是班级的灵魂。笔者认为,班主任是否为合格的统帅,是否能在创新优良班集体方面发挥灵魂人物的作用。  一、应做到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倘若学生们愿亲近你,愿向你诉说真心话,那么,你在学生心目中便是一个可亲的人。由于传统的习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是
期刊
目前,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和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差的限制,在现行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备课、授课到考核,很难顾及到各类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距,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很难圆满地解决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一现状,采用课堂分层教学与课外分类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课堂优点,既考虑整体又照顾学生的个别差
期刊
随着IT产业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目前国内对计算机应用方面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为中职学校创造了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良好机遇。我们应该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提高办学效益。但现在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出来的学生,在学校虽然学习了办公自动化,却不能胜任一个打字员岗位,对最基本的文字处理、版面设置、打印等都不能熟练操作。  一、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  1.学生操作能力低下  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期刊
摘 要:新课改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使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也是新课改实施与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和谐 师生关系 宽容 尊重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和谐社会”的提出,和谐已成为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和谐”已成为新的流行时尚,的确,社会需要和谐,国家需要和谐,家庭需要和谐,学校里的师生关系也需要和谐。  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
期刊
摘 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需要,是教师立足于讲台的前提,更是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用来服务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同时它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达到的一个目的。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从我个人来看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非常关键。  关键词:和谐 师生关系 教育  蓝天和白云在一起,很自然;小草和大树在一起,很生动;星星和月
期刊
众所周知,校本培训贴近学校实际,有利于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强,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覆盖面广,便于实施全员培训。总的说来因其时间灵活、针对性强、时效性强、可操作性强备受广大学校青睐,它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课改成败的关键,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抓好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真正成长呢?  一、培训认识要到位,培训观念要更新  一个好的培训的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