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公共必修课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a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全面提高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而公共必修课程又决定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素质和整体水平。以五年制大专地理课程为例,借助于社会学的问卷、访谈调研方法获取数据,对职教公共必修类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实践研究,针对课程教学和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公共必修课;教学改革;五年制大专;地理课程
  基金项目:2014年广元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科研课题“职业院校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2014y12)
  作者简介:蒋维,女,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理教育、农村生态系统;张永,男,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9-0018-04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短短19年,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现有职业院校13 300多所,在校生近3 000万人,每年毕业生近1 000万人。[1]伴随着职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在校生人数的日益增多,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对职教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向“改革”要“质量”,以“改革”促“发展”,改革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而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无疑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
  成熟的专业课程、技能课程建设,成就了职业院校独特的就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品牌,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成为实践研究的核心。而作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为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基础课/文化课),虽然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素质和整体水平,[2-4] 但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该类课程的建设、发展以及教改方面的研究,却仍是相对滞后。
  二、案例调查与问题分析
  公共必修类课程包括政治、体育、英语这“三课”,以及语文、数学、地理、物理、生物、化学等文化课。本研究以五年制大专地理课程为例,对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24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基本学情、地理知识水平、地理学习方法、课堂学习效率、课堂投入度、任务完成方式方法、对教法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再结合对本校和外校共13位公修课专业教师(任教地理、化学、生物、物理、政治等课程)在课堂教学策略和教改观念等方面的访谈调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一)教师“教”的观念和学生“学”的述求不同
  受访教师均认为,公共必修课程的教学,需尽量让学生学习或掌握新知识。在课堂上,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新知识点的讲解和突破,其次才是对知识点的运用。以地理课程为例,超过调查样本30% 的学生认为,自己地理知识储备不够,基础薄弱,即使在明确知晓地理学习的必要性和有用性的情况下,课堂上仍提不起学习兴趣,上课跟不上,或者即使懂了,课下遇到问题也会马上选择询问老师、同学答案,学习被动,缺乏自我思考的过程。而在新课学习过程中,有70% 的学生只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注重那些能在生活中运用到的知识点的学习,而关注知识点本身的学生只有10%左右。简而言之,教师教的“知识”,可能并不是学生希望学的“知识”,学生总觉得老师在讲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东西,讲一些没用、没趣的内容。
  (二)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欠缺,学生期待“个性”教师
  一些教师在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使用上,未能考虑到职业教育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实践能力较强的行为特点。如在教学资源的使用上,局限于视频媒体资源和教材资料;在课程作业(任务)的内容设置上,仍以课本和教辅资料为主,采用课本习题进行变式讲析或是对习题进行变式训练,在布置形式上也几乎都是统一的书面作业;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方式为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经调查,学生所喜爱的课堂学习方式是交流讨论和探索实践,认为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为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另外,调研中还发现,职教学生普遍期待“个性”教师。以地理课程为例,学生认为,其课堂学习效率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当下学习状态(精力、心情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任课教师的“个性”对其学习状态的影响。问卷中,“独特教学方式”、“幽默”、“宽严并济”(和蔼且有威严)、“知识渊博”、“课堂教学气氛活跃”等,成为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的高频关键词,具体如图1所示。
  (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教学方式亟待改进
  职教课程无论是“公共必修课”还是“专业技能课”,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岗位能力,践行“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是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的中、高级技能人才,而不是普通高校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的研究、设计型人才。[5]然而调研发现,部分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较为陈旧,教学中仍依照传统高校或是普通高中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的理论、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进行,忽视了学生行为能力的锻炼,使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以职教地理教学为例,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只需了解一些地理事实(如地理景观、地理现象等),而不注重对其地理素养、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则忽视了地理课程的实用性,进入了仅偏重理论性知识的教学误区,沦为“地理八股”。这类教学行为,不仅会诱导学生形成消极的、不正确的学习态度,更会严重影响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形成,造成他们不关心周边地理事物,对所在的城市不了解,不能充分享用城市各种公共基础及功能设施的便利;而缺乏地理常识,不辨方向不识路,外出靠打车,出门就迷路等现象在学生中间也屡见不鲜。与此同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外就已普遍注意到了地理的实用性,无论是《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国家地理课程标准》(英),《地理国家标准》(美),都明确了地理对于一个学生甚至于一个公民现实生活的重要作用。[6-7]   三、职教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一)同教材不同思路——因“职”施教
  对于五年制大专生来说,使用大学地理教材进行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然而,为每个专业学生配套相应的地理教材也不可行。那么,对于初中起点的职教学生来说,应怎样进行地理教学呢?经过实践,笔者认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进行专业化教学,因“职”施教,同教材不同思路的方法是可行、可取的。例如:对幼师专业学生的教学,应注重地理科学知识以及科学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爱国主义情操等方面的培养教育。推而广之,对于服装专业的学生,则要求其掌握地理思想,引导其精通服装的地理差异,使其能根据我国环境与文化,设计制作具有美感的实用服装;而物流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我国商品流通、消费构成的地区差异,以及交通方式与运价的选择与优化等商品经济地理的知识。[8]
  (二)多元化地理课堂教学——激发自主学习欲望
  1.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环境。一方面,可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和情境,穿插一些趣味故事和诗文典故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美好自然的情感向往,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督促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学习时区、区时可以解决如何“时光倒流”的问题;学习河流地貌发育,可以“畅游”长江三峡,边“游”边归纳不同阶段地貌发育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可适当利用一些符合学生审美观念的影视、视频、新闻资料,启迪地理思维,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达到良好的课程学习效果。
  2.矫正不良学习心态,引导学生良好的自我认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矫正其错误的学习心态,从而进入良好的认知情境,在知识的学习中感到情感上的愉悦和良好的认知体验。例如,在学习城市功能分区时,先让学生分析各自家乡的实际情况,再引导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进行补充,无论结果如何都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从而使其消除紧张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学不懂而自暴自弃或者认为学而无用的不良学习情绪;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成某种设定目标,获得学习成就感,如讲解各种交通方式优缺点时,让学生自己判断在放假回家或者假期旅游时,应该选择何种交通方式更为经济实惠并且快捷,从而自行总结出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完成学习任务。
  3.多元化的作业或任务布置。在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密不可分。职教课程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而学生完成相关作业或任务的过程,也是一种创作性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在布置安排作业任务时,不应只将其局限在一问一答式的标准答案上,而应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小课题进行课堂讨论;或组织学生进行课下的小组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搜集资料、整理归纳、形成答案等一系列的发现式学习过程。
  4.鼓励实践——“做”中学。职教地理课程都会有实践课的计划安排,但通常又都是以“0”学时告终。作为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做”中学,引导学生边“做”边学,先“做”后学。比如,学习地方时的时候,先让学生想办法制作日晷来测量地方时刻,再进行原理的讲解,以验证学生的实践成果;在学习城市功能分区时,引导学生根据城市交通图,自己行动,调研不同片区的各自功能,画出当地城市的功能分区图,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以达到锻炼能力、探索知识的目的。
  (三)重新审视教师角色,胜任职业教育需要
  教师素质是职业院校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教学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具备能供学生模仿、学习的师范素质,如良好的师德师风、渊博的知识素养、榜样性的人格魅力等等,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其次,要定位于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人才的目标,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师角色,以适应职业教育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训能力的要求。[9-10]再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一定的自我怀疑精神,适当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挥洒出个性,营造宽松、活跃,利于学生创新人格养成的学习氛围,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更进一步,应从“双师型”职教教师“双知识”、“双经历”、“双能力”、“双素质”的专业素质入手,[11]进行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锻炼实践技能,加快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以胜任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无论是地理课还是语文课,无论是公共必修课还是专业、技能课,无论以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为对象,其立足点都始终放在提升职教人才素质、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上。课程怎样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方式怎样改进,都应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以培养中、高技能人才类型定位为指导进行实践,力求教师“教”而有效,学生“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 搜狐教育.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EB/OL].[2015 -07 -01]. http://hb.qq.com/a/20150703/ 010401.htm.
  [2] 丁金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观的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68-69.
  [3] 孙淑萍,胡秋宏.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4):44-46.
  [4] 王建平,常从淼,王洪林. 高职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3(3):108-109.
  [5]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 冯以浤.地理教育国际宪章[J].地理学报,1993(4):289-296.
  [7] 代志鹏.国际地理教育改革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5):47-48.
  [8] 毕鉴忠.职教呼唤地理教育[J].职教论坛,1995(10):24.
  [9] 许爱红.释放教师个性:“钱学森之问”的一种解答[J].当代教育科学,2010(23):37-39.
  [10] 卢亚莲.教师个性化培养视野中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2(22):65-68.
  [11] 江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特质及其培养培训[J].职业技术教育,2015(16):50-54.
  [责任编辑 盛 艳]
其他文献
摘要:以我国职业教育动力系统为切入点,分析建国以来发展至今的职业教育历程演变所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指出重塑现阶段职业教育动力系统的着力点在于通过学校、行会、企业、公众四方的参与,构建有序的发展空间、校企合作的机制以及纵横贯通的职业教育上升通道。  关键字:职业教育;发展阶段特征;动力系统;重塑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系统的演变  动力机制的要义在于利用系统中各方要素本身的规律性,通过激励、
期刊
摘要: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建立了符合中职学生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作依托,又掌握丰富的实践技能和专业经验。同时,学校开展“二调整,一改革”的教学新模式,并加强实践教学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培养,进一步适应了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师资队伍  旅游的黄金时代已全面开启,用人单位要求职业院校克服“重
期刊
摘要:科学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近年来,宿迁中等专业学校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岗位及相应的岗位能力分析,确立与之相应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以“组网、建网、管网、用网”岗位实践为主线,实施网络工程项目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等多种顶岗实习形式,实施校企双方共同育人,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岗位主导、工程引领”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
期刊
摘 要:运用基于心理学基础的游戏教学法,将教学与游戏环节有机结合,通过对52名受试者开展13周的语言游戏教学实验,辅助调查问卷方法,阐述了英语游戏对课堂教学所发挥的积极影响。同时指出,有效的策略运用能更好地凸显这种良性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英语教学;游戏教学法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2jyxm751)  作者简介:李芙蓉,女,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
摘要:学生社区既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又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党建工作者应该结合现实情况,积极主动探索建立学生党建进公寓的工作思路,使学生公寓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之一。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学生公寓:环境建设:制度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现在的大学生是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
期刊
摘要:在校企联合项目研发环境下,构建校企联合项目研发中心、企业职能培养、创新课程教学、項目驱动实践“一心三维”实践教学体系及其创新体系,系统分析了体系的实施。实践证明,该结构化一体化面向社会、面向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师生项目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校企协同育人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职;软件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创新体系;一心三维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高职
期刊
摘 要:高职太阳能光伏专业为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需求,通过企业岗位证书认证等方式,探索推进新型校企一体化“八双”人才培养模式,践行新型学徒制,为企业直接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生产骨干。而海南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构建构建新型校企合作关系,成为区域内校企合作的榜样。  关键词:高职院校;“八双”模式;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学徒制;模块化  作者简介:周亚东,男,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太阳能
期刊
摘要:孝道文化是中国社会传统文化中的最基本的特色文化单元。在常州市创新式发展视域下,面对并正视老龄化问题,以传承常州孝文化特色品牌为基础,聚焦于孝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顺应信息化的传播方式做好孝道美德的宣传、孝道文化的研究,依托孝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提升孝道传承的教育力度,同时,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弘扬孝行的主旋律,建构多渠道养老服务体系,丰富并拓展社会公益事业,促进孝道美德与常州地方文化的有机结合,
期刊
摘 要:分析软件企业各部门的职能,构建立足企业职能的创新课程体系,探讨“项目贯穿+团队协作+分组指导”的教学模式,落实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职能; 创新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 2014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虚拟公司的创新型高职软件实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2014SJB304)  作者
期刊
摘要: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资源。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有效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本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包括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和教师团队的双师结构,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落实行动导向;双师结构的团队建设要以提高认识为基点,保证兼职教师质量为重点,创新管理模式,建立专兼互动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