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更好,不是充满希望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6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往常由民营资本和政府携手合作的成都双年展在今年划分为两部分并分道扬镳,但作为延续了12年的老牌双年展,“成双”依旧于7月底在成都如期开幕。本次成都双年展的主题展总策划由赵力担纲,策展人很“负责”地将其一贯擅长的“青年艺术”带到了成都,并以此作为本届双年展的招牌。在“万有引力”宽泛主题下,赵力又将展览分为“传统想象力”、“回声定律”、“虚拟与现实”和“能量守恒”四个板块,并分别由四位策展人各自展开。乍看之下与传统的双年展模式并无二致,但细究其内容却发现,各板块并无明显联系,相互却有着明显的疏离感,并不似一个主题派生而出,而更像是硬生生地将4场青年艺术展览放到了一起。展览现场的效果也应证了这一点,四个分版块的作品全部混杂于一处,没有明显的区域及文字划分,既没有折射出各自的主题思路,也没有聚合成强大的整体气势。双年展的面貌无处捕捉,呈现在眼前的只是一场“青年100”的前哨。“成双”不但放弃国际视野的宏大叙事,也与城市社会文化的建构毫无关联,剩下只是其字面含义—两年一次的展览。
  策划方式的“别具一格”却也没有使以“青年艺术”为卖点的成都双年展脱离时下流行的青年艺术窠臼。从作品的来看,这仍是一个正在学习正确或者教人如何学习正确,一个对过去语言绝对继承和模仿的展览。青年们沿着各自的“著名”导师们的道路,在他们和蔼的目光下做着“好看”、“聪明”的艺术。年轻与个性被无限的消费和把玩,众多作品从使用材料到思考方法至语言范式,都暗藏着高度的同质化。表面上造型多样,实质方法枯竭单一。宛如一个流水线出来的胚子,无非看模范是徐冰、周春芽,抑或其他大腕。
  而且以“年轻艺术家”为卖点的成双说年轻也有些勉强,因为其中的许多人并不年轻,一些70后的艺术家已经40岁了,按通常说法,他们已经是年逾不惑的艺术中年了。有些名字也并不陌生,他们早已混迹于各种群展之中,也是一些画廊的签约艺术家,而有些则是没功劳也有苦劳地被介绍被推出。前浪在后浪凶猛的攻势中,努力地挤入“双年展—画廊—博览会”的实用通道,即使是挂着青年艺术家的名义,或者这并不是重点。
  年轻不仅是一种年龄,更是一种反叛态度与大胆的尝试。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社会、文化、意识局限,艺术应试图挑战这种局限,而年轻人更应该是这股浪潮的先锋。但鄙人目见之事实,却并非如此。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就是以青年艺术家为主导的艺术实验,所以我们抱着同样的诉求期待着年轻人的崛起。可社会的转型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艺术创作所存在的针对性,年轻人面临的压力从自由转化为生存。而且在资讯爆发的网络时代,年轻人很早就学会了生存的规则与潜规则,无师自通地适应着社会的节奏。所以在今天的青年创作中,很难再有激烈的对抗,他们再也不会像老一辈那样,采取不合作的方式。他们争取资本,政治正确,并与之合谋来尽量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尽管他们被催逼的很熟,但失去了本该属于这个年纪的活力,弄得年轻人像中年人,中年人像老年人,老年人则变成了年轻人。
  事实上,每一个时代都可以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人们在享受时代的馈赠时,同时也在被时代的负面所影响。不是艺术改变了现实,而是现实迫使艺术必须做出调整。抱残守缺即使曾经利润丰厚,也必将被淘汰。因为现实构成了个体表达的欲望,而这种表达在与现实的冲撞与刺激下,获得的新的表达方法,同样也产生了新的交流方式。年轻艺术家如何保持艺术实验的先锋本质而不被外物所干扰,如何创造新的交流方式,这也成为今天青年艺术创作不得不去考虑的问题。
其他文献
作为国内首家以挖掘、收藏、研究和推广精神病人艺术为主的非营利专业机构—南京原形艺术中心的艺术总监,研究原生艺术多年的郭海平认为,“郭凤怡”现象暴露出今天中国艺术界为自己画出的一个界线,而这个界线对真正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来说是必须要突破的;他还指出,当下展览的各种形式和背后策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展览是否能为参与者自己或他人的精神带来更多的自由和超越。之所以去做原形艺术中心,是因为他在现实中很难看到
Doping can improve the band alignment at the metal-semiconductor interface to modify the corresponding Schottky barrier,which is crucial for the realization of
东方艺术·大家:在2007年,你曾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群展,这次的展览和之前的“Wonderland”间有什么区别吗?rn郑然斗:“Wonderland”除了是展览的题目,也是作品的一个题材
从《尹秀珍》说起rn1998年,尹秀珍选取了10张自己从小到大不同年龄段的照片,把它们放在10双由母亲和自己亲自制作的黑色带扣袢的老式女布鞋中,并在10双鞋的鞋盒上印上了自己
古代的王者商汤是第一个用革命的形式诛暴君以建立新朝代的,但改朝换代之后,接踵而来的是七年连续的旱灾,为了向天祈雨,汤用自己作为祭品,沐浴后放在柴火堆上烧,祭火点燃之后,大雨终于自天降下。  上海的7.25大火烧毁了据说价值上亿元的艺术作品,然后8G艺术家们紧跟着在拍卖会上就拍出了天价,这还真有点像祭祀;在今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用一亿买条人命或许都不太难。很多人怨恨大卖的新明星们,用最
记忆还可能引起一种恐惧或者敬畏,甚至我们不愿意重新体验曾有的记忆空间.在历经了十年的奔走和折磨之后,保拉鲁特林格(Paula Luttringer)回到了阿根廷,这片她并不情愿回到的
话剧作为舶来品在中国只有短短九十年,其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作为中国话剧的中坚力量,在历史的轰鸣中也走过了六十年风雨。随着话剧《知己》在上海大剧院的上演,拉开了人艺六十周年展演的序幕,这场描绘中国古代文人的“知己梦”在保持着人艺一贯冷峻、透彻的写实主义的同时,更勾勒了一个诗意的境界。  长辞知己,翻雨覆云手  “知己”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概念,冯远征在《知己》中扮演的文人顾贞观深刻感人,是这部话剧的绝
在隐含着媒体策略的展览机制中,策展人和艺术家的知名度就像是一块块标定着不同含金量的信用砝码:从过往光辉中衍射出的此刻光芒,其亮度的强弱也决定着观者目光的趋光性程度。而在赢得更多关注与期待的同时,由名气所产生的黑洞效应也会不自觉地吞没掉很多重要的解读线索。一如在名为“自燃”的展览中,谙熟艺术行业排行榜的媒体和观众,会自然而然地将观展的思维线路链接到史金淞和付晓东的一边:或从他们过去的艺术实践中寻找与
中国拍卖市场从1992年朵云轩首槌到今天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量已经坐上了世界第一的交椅,可是,就在佳士得上海险获内地文物拍卖资格的时候,国内拍卖市场仍是一片“狼来了”的声音,我们在怕什么?我们还是没有做好与国际拍卖行同台竞技的准备?那么拍卖行之间竞争的到底是什么?除了拍品、客户资源、品牌话语权之外,或者优秀的小伙伴们才是最重要的。而就在艺术市场的蛋糕越来越大的时候,中国市场已经主
关键词:第七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 程美信 朱其  在不久之前于西安美术馆举办的“2013第七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冗长的与会者名单中,并没有出现朱其和程美信的身影。而就在“艺术批评正在被人情和金钱绑架”等毫无新意的月经话题,再次通过正义之笔的勾画在年会现场点睛着中国批评界良心未泯的短暂激昂时。一直以来以独立批评自居的程美信,也在微博上向朱其抛出了一段犒赏其勇气的橄榄枝,微博原文如下:  “【第二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