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与癌症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a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硒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成分,具有防癌、抗衰老、保肝、防心血管病、防糖尿病、防白内障、增进免疫功能等作用。那么,硒与癌症关系究竟如何?防癌有何依据?
  缺硒:与癌症发生有一定关联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对1312例癌症患者进行了12年的对照试验,研究证明,每天补充200微克硒元素,可使肝、肺、大肠及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下降50%。我国江苏启东属于肝癌高发区,当地政府曾采取多项措施以降低肝癌发病率,其中一项就是政府组织大规模的补硒工作,使当地人群血液中硒含量达到正常水平。补硒人群的肝癌发病率下降为25.4/10万,而该地肝癌发病率曾达51.9%/10万,下降幅度近50%。中央电视台曾报导,江西省宜春市温汤镇由于土壤及水中硒的含量较高,当地居民无癌症发生。相关专家曾给当地长寿老人作全面体检,结果发现他们的血硒含量达100微克/升(正常人35~87微克/升)。
  硒与癌症的关系大致可归纳为:土壤中含硒量越低,居民癌症死亡率越高;血硒水平低,癌症死亡率高;癌症患者的血硒含量低于健康者,癌症患者的发硒含量只及健康人的一半。缺硒可能使人们患癌的概率增加,且癌症的恶性度较高,易发生远处转移,生存期也因此较短。研究亦证实,硒可防止癌细胞的产生,还可抑制它的发展,其作用不可低估。也正由于硒有上述功能,给进行放化疗的癌症患者补硒,不但能增强免疫力,减轻药物毒反应,还可降低耐药性产生。例如,使用化疗药物顺铂的同时补硒,可降低其毒性而不影响其抗癌作用,甚至减少化疗副作用。
  “补硒防癌”推论:尚需作严格对照研究
  通常,海鲜和动物内脏是硒含量最丰富的食物来源,肉类、奶制品及谷物也能提供一些,植物含硒量则完全取决于其土壤中的含量。中国70%以上土地的土壤中缺硒。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致使土壤中硒的含量减少,从而降低了植物中硒的含量。市场上各种富硒产品或保健品的流行,其卖点并不在于“满足人体需求”,而是“多吃防癌”。当然,由于硒与癌症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联,从而得出“补硒防癌”的推论也颇合理,但究竟能否起到防癌奇效,尤其在机体并不缺硒的前提下,能否具有人们所期盼的防癌或治癌功效,尚须做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才能得出可靠的科学结论。至于在不缺硒的情况下,如将硒作为食品强化剂是否有百利而无一害呢?事实并非如此。若每克膳食中的硒含量超过3~4微克或更多,则可能导致硒中毒,出现食欲差、四肢无力、毛发、指甲脱落、贫血等症状。
  总之,“额外补硒”是否能防治癌症,尚须进行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目前尚难下肯定性结论,更需注意硒过量导致的硒中毒。
其他文献
当下要推进居民碳减排,首先就必须对不同的碳减排措施的减排潜力有所了解,但是目前人们并没有一个比较不同减排效果的方法.同时,人们又容易将减排措施的减排效率和减排效率混
这是最近我与一位老同学(A)的对话,话题是:对他罹患胃癌的妻子,告诉不告诉关于癌症发展的实情。考虑这是一个社会上普遍关心的问题,我(B)将这个谈话的梗概记录下来,供关心这个问题的读
生命是美好的,活着真好!然而,生命是一个过程,有开始也有终结,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尽管人们早已认识到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对于死亡问题人们还是会感到无限的恐惧。人们
柏林、维也纳、东京都是经济发达的人口大都市,由于垃圾制造量的飞速增长和垃圾填埋场地的日益短缺,且未经处理的垃圾填埋会产生大量的甲烷气体,而甲烷气体所造成的温室效应
毫无疑问,癌症确诊是个“坏消息”,提到它,人们想到的是病人原本平静的生活即将结束,想到的是死亡的来临。于是,无论是家属还是单位,都可能要求医生对病人隐瞒病情。在我的行医经历中,所遇到的大多数中国家庭对癌症的第一反应也是隐瞒。他们确信“‘患癌症消息’是对病人最沉重的打击”,无论如何不能让亲人遭受这样的打击,于是,许多病人的家属都要事先嘱咐我:“病人什么都不知道,千万别告诉他。”事实上,在信息科技高度
区划是揭示自然、社会、经济等客现存在的空间分布规律的重要工具.近半个世纪里,中国功能区划的发展与国家面临与关注的核心问题有明显的响应一驱动关联.伴随国家发展的核心
门诊看病宝典秘笈之--MDT,什么是多学科综合治疗?  多学科综合治疗英文称为MDT,是近年来肿瘤治疗不可缺少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而非以疾病为中心,更加合理。简单地说,就是内科、外
军旅“百灵”苦水泡大董冬出生在安徽省国家级贫困县定远县站岗乡一个贫寒农家,上面有四个哥哥.董冬母亲是个戏迷,妈妈给了她最初的艺术启蒙.而令父母惊喜的是,小董冬嗓音非
本文利用DLS模型,在中国的9个土地利用分区上分析了栅格水平上土地利用变化的机理,设定了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的不同情景,模拟了基准情景和发展生物能源政策情景下各土地利
“用工荒”的阴影尚未远去,“用电荒”的脚步又接踵而至.自2004年我国首次出现“用电荒”以来,“电荒”正逐步从季节性缺电演变为常态化缺电,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缺电,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