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POP2-SAG1重组复合蛋白及其重组质粒的免疫效应

来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63543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ROP2)和膜表面蛋白1(SAG1)重组复合抗原(ROP2-SAG1)的核酸和蛋白两种疫苗的免疫效应.方法 6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15只),即rROP2-SAG1蛋白组、无菌生理盐水组、pcROP2-SAG1质粒组和pcDNA3.1质粒组,rROP2-SAG1组以2.5 μg rROP2-SAG1重组蛋白与等体积佐剂乳化后,背部皮下多点免疫小鼠;无菌生理盐水组以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替代重组蛋白,首次免疫使用福氏完全佐剂,其余使用福氏不完全佐剂.pcROP2-SAG1组和pcDNA3.1组分别以pcROP2-SAG1和空质粒pcDNA3.1腿部肌肉注射免疫,剂量为100 μg/次;以上各组小鼠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25、45和70 d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及末次免疫后2周小鼠血清特异性IgG1和IgG2a抗体.用CCK-8细胞增殖法检测小鼠脾细胞增殖,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2(IL-2)表达水平.结果 rROP2-SAG1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持续升高,pcROP2-SAG1质粒组抗体则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相对稳定.末次免疫后2周,rROP2-SAG1组小鼠血清IgG1抗体水平(1.538±0.183)显著高于IgG2a(0.618±0.122)(P<0.05),而pcROP2-SAG1组IgG1抗体水平(1.107±0.137)与IgG2a(0.830±0.185)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特异性抗原rROP2-SAG1为刺激物时,rROP2-SAG1组小鼠脾细胞受特异性抗原刺激的增殖效果(A450值=0.348±0.042)显著高于pcROP2-SAG1组(0.123±0.018)(P<0.05).rROP2-SAG1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含量[(149.37±30.51) pg/ml]、 IL-2含量[38.58±9.10) pg/ml], 分别与pcROP2-SAG1组IFN-γ[(138.58l±29.92) pg/ml]、 IL-2[37.47l±9.26) pg/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P2-SAG1重组复合蛋白诱导的抗体水平、脾细胞增值效应显著高于重组质粒pcROP2-SAG1.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氨甲环酸对强直性脊柱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行单侧置换,病人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应用氨甲
期刊
@@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远期可出现腰痛,其疼痛原因较多,包括腰椎不稳定、邻近节段退变、感染、肿瘤及腰背肌无力等等.我院自2006年8月~2009年6月共收治腰椎内固定术后半年仍有顽
品管圈活动在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一方面能够为医院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体系化的管理平台,由此进一步深化了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凭借问题及对策的
[目的]评价前路倒置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及结合滑动植骨法在踝关节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收治各类踝关节终末期病变13例,采用踝关节前正中入路暴露踝关节前方,
期刊
@@
囊尾蚴虫病是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形成神经囊尾蚴虫病,其中脑囊尾蚴虫病十分常见,而脊髓囊尾蚴虫病比较少见,我们诊治1例脊髓蛛网膜下囊尾蚴虫病,报告
目的 :观察预防跌倒护理在足部扭伤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月期间80例足部扭伤患者,将所选患者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患者,观察
[目的]总结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尺桡骨短缩并腕关节畸形的临床经验,探讨该方法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2011年5月~2016年7月,对12例尺桡骨短缩并腕关节畸形患者,应用Ili
期刊
@@
期刊
【摘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到了育龄及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为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做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就需要探索出一种区域性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整体防治模式。本位以融安县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研究为基础,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建立并强化区域盆底康复防治网络等措施来提升区域性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