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实践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soul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环境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意义,探讨了通过高中教学实践活动对我国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以加强中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提高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教学实践中的策略。
  关键词:环境教育教学实践渗透
  
  一、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引起了人类的广泛关注。伴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环境教育诞生了。就目前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来看,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新领域,环境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必将成为素质教育的新趋势。
  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正式将“环境教育”的名称确定下来,并指出为了保护和改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教育是不可欠缺的。通过环境教育“要培养这样的人,他们能够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在本身可能的范围内进行管理,并在每一步都要坚定地采取符合规范的行动”。环境教育在当前教学中已经越来越重要了。
  二、教学实践中开展环境教育的意义
  (一)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中学生是新世纪的建设者,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不仅需要文化、技能,还需要了解社会,了解社会变迁的历程,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环境意识、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素质,才符合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
  (二)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社会突出问题。当今,环境教育之所以被正式提出,就是因为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出现了比较尖锐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状态,地球资源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对教育提出了培养合格公民这一迫切要求。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既包含系统的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学习,又包含伦理观念和道德行为模式的培养,涉及思维方式的更新。环境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公共性的问题,维护社会全体成员的整体利益,关心后代的福利与安全。从某种程度上讲,环境教育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高中教育教学实践的实际需要
  高中对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烈,对社会各类问题的关注度随之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样,本阶段的环境教育重点就是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进行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环境教育。教师可以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法律等多方面进行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初步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国情、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能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高中教学实践中环境教育的方法
  环境教育涉及学科范围广,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结合每个课程的安排情况,有针对性地将环境教育融入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
  (一)传统讲授法
  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可以使我们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们传递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用讲授法时,教师应注意使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及表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酸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述酸雨对人类生产生活所构成的不利影响。如酸雨主要有以下几种危害:破坏水土环境,破坏大面积的森林和农作物,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水生生物也有很大的危害,可以使江河湖泊的水质酸化,引起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的种群灭绝等。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活动
  在英语教学中,凡是涉及有关环境保护的话题,教师都可以将环境教育融入语言知识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和音像资料用英语生动形象地进行描述和讲解。课前,教师要让学生收集有关环境污染和关于环境保护的资料,使孩子们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生动地讲解并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的严峻性以及亟待解决的紧迫感;可以通过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给人类以及野生动植物所带来灾难的例子,增强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消除生态危机、保护环境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世界环保组织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基金会的汉英名称及相关内容,扩大学生的环境及其保护知识的视野。课后,教师要让学生用英语写有关环境保护的作文,可以是调查报告、建议信、求助信,也可以是课后反思或翻译收集的材料或复述所学课文等。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扩大了学生有关环境保护知识的视野,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开展主题班会
  开展一些环境知识主题班会或者师生专题座谈会,是将环境教育渗透到课本知识教学中的一个有效途径。它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知识面,让学生在教材所提供的知识范围的基础上,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更直接深刻地体会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纵观我们的教材,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往往是分散地渗透在各门学科之中,如果教师只是粗略带过,蜻蜓点水,势必会导致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也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提纲挈领地分析并提取到重要信息,在充分把握教材编排体系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整合,而后渗透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在环境教育主题班会上,可以适量增加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增强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渗透力,让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到环保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参与的积极性。
  (四)多学科渗透教育
  目前,我国的环境教育及生命教育主要有板块法和渗透式的环境教育及生命教育两种模式。单独的学科进行环境教育及生命教育的板块法,由于受到各地经济条件的限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校至今尚未设立单独的环境教育及生命教育课程,环境教育只能依靠各科老师在各自的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能根据各门学科的特点提取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将环境教育及生命教育渗透于各个学科。只要我们教师提高认识,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引导,让环境教育渗透于各个学科及每一个课堂终将实现。
  
  参考文献:
  [1] 曾建平,《寻归绿色——环境道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
  [2] 叶沈良,《环境教育的教学原则、重点及内容》[J],《环境教育》,2000(5)
  [3] 杨东芳,《大学英语教学中教育附加值的探讨——大学英语教学对加强生态环境教育的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其他文献
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中,尤其在偏远的农村乡镇中小学,黑板、书、粉笔、教师加课堂的方式还在使用,这也就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得不到很好的应用。有些学校即便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也只是停留在将黑板搬上屏幕的水平,这同样不利于学生英语实际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随着当代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媒体技术使个别化学习成
移动制造中心为配置3D打印机的卡车,其中的熔融沉积成型(FDM)机运动状态非常复杂,这会影响FDM成型机的成型成功率。为此,分析了FDM成型机的运动状态,主要有水平方向的加速与减速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可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厂多了,车多了……于是,污浊的河水代替了清澈的小溪,灰蒙蒙的天空取代了蓝盈盈的天空,嘈杂的城市噪音也渐渐逼近我们……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开始意识到环保问题,呼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我国已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
一度停滞的电力改革终于有了突破口。电监会相关负责人近日明确表示,今年将增加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四川、湖北、宁夏等都在考虑范围之内,并要与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相结合,加快推进电
近日,扬子石化自主开发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专用料YEU-200成功完成首次工业化,生产过程平稳,产品指标稳定,标志着扬子石化产品首次打开了工程塑料领域的大门。
据美国媒体报道,从11月30日起,美国中部平原地区遭到暴风雪袭击,导致美国空中交通枢纽之一的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被迫停运,并造成至少3人死亡。约240多万户居民家中断电。值得注
摘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扩充学生的小练笔,在不增加孩子课业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及时有效的习作训练。本文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下方法: 由词语连缀成文、学习构段方式、从文本升华、换一种表达形式、对文章进行补白。  关键词:挖掘教材 抓好练笔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作文,仅靠每学期的八篇习作来进行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在减负的大环境下,如何在不增加孩子课业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及时有效的习作训练成为笔者思考的
通过冷压烧结成型工艺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胛FE)复合材料,探究了不同添加比例的纳米SiO2/PrFE复合材料在不同转速下摩擦磨损情况。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
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近日透露,预计今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2.74万亿千瓦时,增长11%。欧新黔表示,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电力总需求仍将保持旺盛态势。今年前4个月,中国用电量同比增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近日发布的报告指出,6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继续加速,使经济增长过热的趋势愈加明显,已经出现了“十五”以来第二波投资过热。相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