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感染发病机制及抗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来源 :感染、炎症、修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oud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足感染(DFI)是指糖尿病导致的神经、血管病变以及细菌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足部溃疡及感染等相关病变,它显著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住院风险、截肢风险和死亡风险 [1].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及糖尿病患者人数的持续增加,我国DFI患者的数量也逐年增多,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病率高达8.1%,其中约40%~70%的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就医时已经发生了感染,总截肢率高达19.0%[2-4].为了进一步了解并掌握DFI的发病特点,从而给予患者更好的救治,本文就DFI发病机制及抗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1].早期诊治有助于改善预后.既往常用的感染指标如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不足以精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是提示感染的敏感标志物.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肺炎病情诊治及转归中临床意义较高 [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作为炎性趋化因子参与了机体的炎症反应.为探讨其预后价值和诊断价值,我们检测了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血清MCP-1、sTREM-1及sICA
目的:从中医病因病机角度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流行期不同人群的中医五脏症状及健康状况,为中医辨证论治COVID-19提供思路.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中医五脏健康问卷,基于网络平台对受疫情影响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答卷5296份;五脏症状总平均分为(9.27±6.30)分,五脏各项评分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分级、学历、地域间有显著差异.结论:COVID-19流行期间人群五脏症状以脾系、肝系、肺系症状为主,上、中二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因地制宜”理论,充分运用岭南道地药材,全程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的防治,总结中山地区使用道地药材防治新冠肺炎的经验,以期为中医防治新冠肺炎提供借鉴和帮助.
会阴及肛门位置特殊,肛周皮肤薄嫩,烧伤后,可能会残留深且大面积的瘢痕组织,造成局部解剖结构的破坏和变形,造成肛门移位、变形、变窄甚至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另外,电击伤、车祸外伤、肛肠疾病术后、巨大压疮累及等原因造成的肛周难愈性创面在临床中也经常出现.肛周难愈性创面的存在造成患者排便功能障碍,同时粪便等污染物对创面持续刺激使创面的愈合更加困难.对这类患者治疗的目标分别是松解纠正瘢痕的挛缩畸形,修复肛周慢性创面,恢复组织的自身特点,尽可能地达到功能重建.2012年1月—2019年4月,我们对武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目前的治疗模式有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但目前任何一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均不理想.虽然近年对靶向药物精准治疗的认识逐渐加深,各大指南将靶向药物纳入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但是靶向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始终在一年左右,耐药和寻找新的靶向药物改善患者预后成为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联合治疗成为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的普遍模式.抗血管生成药物不仅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改善肿瘤微环境、使血管正常化、同时可与其他靶向药物产生协同作用,因此,抗血管生成药物多为联合治疗的首选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各省、直辖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中医治疗方案的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各省、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官方网站,搜集有关COVID-19的中医诊治方案,提取中医辨证分型及方药,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不同分型的用药规律.结果:检索得到中医药防治COVID-19方案27个,处方162条,中药157味,挖掘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各分型的核心组方和新处方.结
气单胞菌在水生环境中普遍存在,是一种人-兽-鱼共患的条件致病菌.该细菌导致人类疾病的病例少见,目前国内报道的气单胞菌感染多见于肠道内感染.甘肃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自2013—2020年收治了4例急性白血病合并气单胞菌感染患者,我们对其临床特征和分离菌株的耐药特点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脓毒症的最新定义为宿主感染所导致的免疫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1].研究表明,我国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脓毒症的发病率为20.6%,病死率为35.5%,其中严重脓毒症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 [2].脓毒症的治疗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但是在研究初期由于缺乏治疗经验,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极高,而随着“拯救脓毒症运动”的开展,在加强抗感染、液体复苏、器官支持等综合治疗后 [3],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早期病死率大大降低.但是,尽管人们对脓毒症的理解有了极大的提高,脓毒症相关疾病的病死率却未明显降低 [
目的:探讨通痹活络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CXC趋化因子16(CXC chemokine 16,CXCL-1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和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通痹活络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
右旋氯胺酮,亦称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的同分异构体,与氯胺酮相比,具有镇静、镇痛作用更强,呼吸抑制作用小,消除半衰期短,苏醒快的临床优势,使用后患者较少发生精神激动和梦幻等不良反应 [1].临床研究还提示,右旋氯胺酮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2].目前的外科快速康复理念的目标之一就是应用联合镇痛的方法控制围术期疼痛,尽可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3].右旋氯胺酮是围术期镇痛的极佳选择,且在欧美国家已广泛应用.目前该药物在国内上市,其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探索.现将右旋氯胺酮的药理学特点及围术期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