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中学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环境意识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enc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利用地理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有很直接、很现实的效应。因此,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身为一位地理教师,更应注重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环境意识。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境教育;地理环境;环境意识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意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工业革命后,生產和生活的日益机械化、自动化,人类渐渐向现代化的迈进,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精神和物质生活上的极大改善,但我们应该看到,同时人类也开始对自然环境进行盲目开发,人类对自然的恣意索取,造成了土地的不断沙漠化,严重的水土流失,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和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被水冲刷流失的肥沃土壤达250亿吨,被沙漠所吞没的土地约有600万公顷;全世界现有40多个国家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目前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速度消失等等),这些问题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敲响了警钟。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不仅使现时的人类深受其害,而且不可避免地殃及子孙后代。面对上述问题,袖手旁观或因噎废食都是不可取的,做为地理教育工作者,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道德意识、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形成新的行为模式。通过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有了环境意识,人们才会负责任地利用自然资源并避免威胁生存基础。对学生进行环保和环境意识的教育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同情这些待解决的问题,应该向学生指出,为了保护生存空间,个人发展的要求应该和人类共同的利益相协调。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境意识
  
  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地理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很多,但其中最突出的一项是环境意识的教育,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因环境是人类赖于生存的空间,组成环境各要素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地理学要研究的内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人口、城市化、物种灭绝、森林湓伐、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资源紧缺……,都有很强的地理性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与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意识的教育内容也在不断的扩展和变化,尤其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后,环境教育已提到日程上。把有关自然与人文的基础知识教给学生,培养学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高度关切,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对保护环境具有高度的危机感、责任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等等这些任务理所当然落在我们地理教师身上。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呢?
  
  2.1 利用“第一课堂”,传授环境知识,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第一课堂”开展环境渗透教育,应遵循以现行教学大纲为“纲”,以现行学科课本为“本”的原则。凡属直接讲授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应结合教材讲深,讲透;凡属不是直接讲授环保知识,但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内容,应结合教材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引伸和扩展。凡属表面上与环境保护无关,但确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内容,应通过适当的方式揭示这种内在的联系,使学生自然联想到环境保护问题。
  
  2.2 利用“第二课堂”丰富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课堂教学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必须与学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鼓励和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责任感,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结论:我国的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严重,为了谋求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改变过去那种黄色的农业文明和黑色的工业文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和发展的方式,让我们的国民特别是年青一代认识到文明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文明约束是人类无法摆脱的,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那么与环保知识紧密相关的地理学课教学中就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渗透环境教育。
其他文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化学实验则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本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化学史实
期刊
批判性思维是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我们通过主动思考,对所学的知识的真实性、精通性、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论据和评价等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決策的思维认知过程。    1.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1.1 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的根本点和出发点都是以人
期刊
[摘要]本文以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情境式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结合教材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自主学习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论,它将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确定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这一能力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
期刊
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是使思维运动通向客观真理的途径和桥梁。科学史上大量的事实证明,没有正确的思维往往就没有科学上的新发现。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基本思维方法的训练    1、分析、比较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新概念不断的引入。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如:量筒、移液
期刊
物理是学生认为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学生之所以怕学物理,除智力因素外,缺乏对科学的积极的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无论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技能,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离不开情感的培养。所以在中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很必要的。  一
期刊
[摘要]目前幼师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令人担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教学的质量,笔者总结出英文歌曲,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幼师;英语教学;英语儿歌;情景;合作学习    伴随着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召开,英语作为世界性语言在各个领域交际功能的重要性逐步显示出来。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其中对幼儿英语的早期学习尤为注重,导致幼儿园对幼儿
期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此笔者认为高考生物复习思路应坚持以高考考试说明和大纲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高考中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加以认真复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生物复习的目标。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
期刊
[摘要]“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本文对如何提高老师自身素质提出了几点要求。  [关键词]初中政治;提高;素质    一、坚持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
期刊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的方式或提出、或分析、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教师由于学校设备的先进在上课时运用大量的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很多物理现象被制作成flash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这样做虽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但不免让人对所看到的现象产生怀疑,因为课件毕竟是按照授课人的意图自己制作出来的,真实的现象是否如此不可而知。所以,我觉得物理课不能太多
期刊
爱国主义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不读史慢无以爱其国”,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坚持不懈地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疑有着非常生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加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前,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