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笔墨转化现实生活

来源 :中华书画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055622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扬是我非常熟悉的一位画家朋友,早在南京师范大学的时候就对他比较了解。后来我在江苏美术馆工作的时候,还曾与范扬一同到西藏写生。后来我也注意到,那次西藏写生让范扬在山水画和人物画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总体来讲,范扬的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都没有重走传统绘画的老路,他一直在尝试打破传统绘画的某些笔墨程式与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范扬缺乏传统绘画的笔墨功底。准确地说,范扬是在西方绘画的写生方式中融入了自己对传统笔墨的理解,重新组合而成独特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风格。
  范扬作品中“红衣罗汉”的造型来自于民间刺绣和文房把玩上的形象,但这一形象在他的画作中更加古朴,也包括像他表现人物衣服褶纹时用到的高古游丝描,既与古人的方式有些相似,但又区别于古人的画法,例如他笔下的高古游丝描是一组组成形排列,并不完全像东晋画家顾恺之那样用单线来塑造出一个整体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说,范扬是把高古游丝描这种富有弹性的线条,通过不断重复的叠加和分组,使得画面产生富有律动感的节奏美。
  一般来讲,画家对作品中的配景大多会简单描绘,而在范扬的绘画中作为配景的树木,其画法也独具一格,很难分说清楚他笔下的树木是学习《芥子园画传》的画法,还是哪位绘画大师的造型或样式。仔细观察范扬画的树木,会发现是先在树干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枝叶的装饰化处理,再进行笔墨间的重组与再造。所以,范扬的画作既给人_种非常古朴的感觉,还在写生的表现中带有一种真实感,同时,这两种感觉又绝对在传统绘画中找不到原有的样式风格,因为他借助传统的笔墨涵义化解了画中的古朴感和现实感。范扬的“世事绘”系列作品是通过书画的方式来表现时事新闻,这些作品说明他非常注重现实关怀,并且也是通过传统的笔墨来转化现实生活中的碎片。
  范扬的山水作品体现了他们这一代艺术家的共同特点,即是都曾在院校中受到过西方艺术中写生课程的训练,所以他的山水画中具有一定现场感的写生意味。但在主观的笔墨处理下,转变成为借用古人的笔墨技法进行现代写生,然后产生了一些特别有趣的现象。例如范扬的“红衣罗汉”系列和“写生山水”系列都特别喜欢用重叠的复线造型,特别是在画树木和山石时最为明显。
  也就是说,范扬的山石都很难说是哪一家或哪一派笔墨皴法的套路,他的笔墨既像黄宾虹的华滋浑厚,但又不完全相同;今既有傅抱石的气象磅礴,但又绝对不是在“抱石皴”上做文章。而是凭借自己对传统笔墨意趣的感悟,在现场创作中重新组合,久而久之形成了范扬独有的绘画风貌。
  在范扬的山水画中很少会出现传统绘画中浓雾环绕、烟云变幻的自然气象,而且從根本上割除了流泉、溪水、远径、炊烟等视觉体验,取而代之的完全是根据现场的真实场景,即便是一棵大树或一座屋舍等类似堵住视角的近景,他也会如实按照这样的场景去呈现,所以在范扬的画面中总会出现一些非常新鲜的情景。无论如何,范扬的绘画是非常巧妙地把西方速写的用笔转化成中国绘画的笔墨,这是一般画家所不具备的而他独有的创造能力。
  (作者为《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责任编辑:韩少玄
其他文献
继承传统 致力创新  张宽号大宽,安徽涡阳人。1943年入安徽学院专攻美术,毕业后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蚌埠解放后,他先后担任蚌埠市中心文化馆和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的负责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潜心于画艺,造诣深厚。生前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民盟蚌埠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一级美术师,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特聘书画师,新华通讯社新华书画
期刊
任伯年(1840-1895)作为清末“海上画派”的重要画家,在人物、花鸟诸传统绘画领域都有建树。就其个人的艺术成就看,他的花鸟画可能并不亚于人物画,但就“海上画派”而言,在其前后的虚谷(1823-1896)、蒲华(1832-1911)乃至吴昌硕(1844-1927)诸辈,都主要以花鸟画享名,与这些同人相比,任伯年在花鸟画上的成就相对就不甚突出了;换言之,如果任伯年毕生没有人物画的成就,那么也许就没
期刊
自古文人以“琴棋书画”兼善为最高境界。清中期以后金石学复兴,书画之外更添篆刻,于是“诗书画印”四绝便成了当时文人的最高理想。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成了那时以来最著名的诗书画印“四绝”艺术家。诗书画印单项之上,相互增色,使得他们成为晚清以来书画艺术史上的三座大山而难以逾越,以至影响百年而不衰。  信息化时代之今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国际化分工合作已使得牵一发而动全球。社会的多元化,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
期刊
邱登成,字慎仪,号无稽斋主、笛桂轩主人,1966年5月生于四川广汉。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以诗古文辞和书法为余事。  金陵怀古  接趾千年帝子洲,六朝故事上心头。漫思富丽谢康乐,无觅英雄孙仲谋。二水渌波明似镜,一山王气寂如秋。凭栏莫问兴衰主,坐看长风送白鸥。  岁末感怀  岁杪少晴日,风雨恣相侵。横天霾雾扰,游目失远岑。偶或逢佳盛,寂然无赏心。久矣婴尘网,夙志渐消沉。时谢忘丘壑,玄默乃吾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教学经验认为: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
期刊
畹云,名吴梅,居乌鲁木齐,从王蛰堪先生习词。风入松  碧云楼外起红鸢,风物似当年。轻阴漠漠芳尘暗,一番雨、洗尽馀寒。幽径斜分花影,闲阶小立春衫。依稀烟柳又吹绵,愁梦总相关。芸笺怯展莺啼歇,奈相思、重到眉弯。怕问长亭归后,谁人为解连环。  祝英台近  枕函欹,眉黛敛,芳意顿如许。一笛当楼,花暝柳昏处。年年镜里连环、酒边心事,奈前约,都成离阻。几番误。长是风雨愁媒,神魂恁无主。小阁幽窗,漠漠起红雾。何
期刊
在安徽书坛上,汤永志有着很好的口碑。这一方面源于他对书法的执着追求与成就,另一方面源于他为人为艺的真诚态度。  汤永志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有幸拜阮良之为师,并深受其师艺品、人品影响,长期浸淫在传统文化中,保持了一颗本真的心。  汤永志的书法以颜、柳、欧的楷书为根基,学颜体的雄强厚度、学柳体的骨力遒劲、学欧书的紧密刚劲。隶书则喜好《乙瑛碑》、《张迁碑》及《礼器碑》,篆书主要追摹《散氏盘》《毛公鼎
期刊
真慧是一个艺术感觉特别好的年轻艺术家,最近看了她的这批瓷器作品,包括立体的器型还有平面的瓷板,我觉得她的创作题材是特别丰富的而且她的表现是多元的,我尤其喜欢其中的一组瓷盘上的山水,山水画得很细腻,色调又极其丰富唯美,有一种朦胧神秘的空灵,甚至有种迷幻的气息在里面。她对釉性的把握,我觉得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里面的肌理,色彩之间的冲撞融合,和不同色块之间的对比,应用都非常得当,引人人胜,是高品质的
期刊
在绘画方面,我对山水、花鸟均有涉及。我的山水不分南北,花鸟以向日葵、荷花为突破口,但无论山水、花鸟均以意象入画,彩墨构成,技法上追宋元、明清诸家,但并无系统的师承。我学古而不泥、师学而不似,以真情实感入画,以创新求变、求精为终极目标,即使终无成果也无怨无悔。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我对艺术的要求越来越严苛。我深知充满感染力的作品,必定来自心灵深处的述说。在技术上要精,在形式上要美,在内容上要深,
期刊
北碑书法承秦汉遗韵,启隋唐新风。类别大体可分为碑碣、墓志铭、造像题记、摩崖刻石四种,其中墓志铭今所发现遗存数量丰富,形制多样。早在唐宋时期,已出土少量碑志,早期金石家已开始搜集记载,见著于唐代欧阳修《集古录》、北宋赵明诚《金石录》等。延至清代,随着考古发掘和考据学究勃兴,碑版墓志出土日渐丰富,书家学者于古文字方面的关注逐渐增加。如包世臣推崇:“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