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重视读的训练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federers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但在四十分钟的具体教学中,能真正科学的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正确的引导学生活跃思维,培养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却并非易事。以前我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常常使学生陷入无谓的思考,进行繁琐的分析,加上过多的毫无价值的问题回答,表面上看,一节课学生参与其中,活动不少,而实际上学生是在瞎子摸象,跳跃思维。我想:如果长期这样享受不到语文的美,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语文的兴趣。怎样才能进行有机的、系统的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要重视学生读的训练。
  1 反复朗读,贵在读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是理解和记忆的先导,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我想,在反复读,把书读熟的同时,学生眼睛看,心里想,嘴里念,耳朵听,许多器官同时并用,就容易把课文记得牢固,把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大家知道,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都是专家苦心孤诣的典范之作,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从遣词造句,到主题思想及写作特色,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由情感产生思考,从而受到品德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同时对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在讲读课文中,我们都以读为先,将读贯穿教学始终。一篇新课文,首先给学生正音范读,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内容、语气、感情,掌握字里行间的抑扬顿挫,然后让学生自读,并要求他们认真读,把书读熟,做到发音准,咬字清,声音响亮不重复,理解意思带感情。在此基础上,老师掌握火候,趁热打铁,对于疑难问题给学生以适当点拨,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意思,深深地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巧妙之处,不知不觉中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老师再也不用为绞尽脑汁的提问,学生拐弯抹角的回答而浪费时间了。
  2 熟读精思,心知其义
  我们总是在学生做到了对课文能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进一步地读,不过这时是带着问题而读,一边读一边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再读,哪是重点词,哪是重点句,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不用那个词呢?通过一读再读,从而加深印象。如在教学《窗前一株紫丁香》一文时,做到了熟读精思。这篇课文以情感人,写了几个孩子在老师窗前种下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师生情谊的赞歌。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对文中那份师生情难以理解。在反复朗读中思考:学生为什么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快休息吧!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句中“深”说明了什么?“困”是什么意思?这里把星星当做什么来写的?可老师在干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边读边想,情不自禁的感受到老师是多么辛苦,孩子们深深地惦记着老师,希望老师早点休息,并祝愿老师做个好梦。
  3 方法科学,形式多样
  多读书固然知其意,但并不是一遍又一遍的机械的、重复地读,要讲究方法,形式多样,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避免单调枯燥感。我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3.1 提出要求,有目的地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否则欲速不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且还应认真的备好每一课的朗读要求,也就是为什么要读,读后要达到什么目的。在训练中,教师要明确训练目标,在朗读的不同阶段,应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2 教师以身作则,范读引领。“打铁还要榔头硬”,一名语文教师要使学生钟爱朗读,那么自己还真需是把硬硬的榔头,不然怎么能使那一位位试与天公比高的调皮小子们信服呢?教师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唤起学生的感情,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让学生达到忘我境界,从而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孩子们其实是很善于模仿的,老师的范读无形中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这时他们也显得跃跃欲试了,这时老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学生反复吟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3.3 创设氛围,进入情境。首先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孩子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教《春笋》一文时,学生对于春笋的生长过程是很生疏的,春笋生长时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样子他们从未见过。指导朗读时,我边用多媒体放出春笋生长的过程边动情地朗读。学生在视觉、听觉的记忆中感悟到了语言之美,并读出了那种感觉。其次,可以搞一些配乐朗读,选择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音乐,也能唤起学生的想象,在音乐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下进入情境,自然而然地读出“味道”来。
  3.4 读写结合,相互渗透。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自内而外的表达,读则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在语文教学,“读”实际上是作者“写”的逆向活动过程。老师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打开文章的字、词、句、篇等外在语言材料入手,像剥竹笋一样,层层进取。读一次有一次的认识、所得、进展。教学生朗读和熟读了许多课文以后,课文里许多词句,许多语言的表达方法,以及课文的篇章结构等,不断地被学生吸收、积累和掌握,说话、写作就能够做到出口成章、信手拈来,熟读了课文,词汇多了,语言丰富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就提高了。从读学写,以写固读,强化练笔。借读之力促轻松习作,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读书要占一定量的时间,教师要重视读的训练,要把学生读课文作为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这样,语文教学将不再是学生被动的抄写、组词、拼合词语、组装句子,取而代之的应当是学生们通过熟读背诵而自得的充满灵性的感悟,是乐此不疲的探索,是充满了激情的有价值的创造。
其他文献
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国步入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精髓。随着对素质教育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的钥匙,让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是值得每个教师深思的问题。  1 更新教学观念,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让
期刊
【摘 要】批改作业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作业批改;改变  作为从事数学教学的一线教师,每天都要与学生、教材、教室和作业打交道,与教育实际资源零距离的接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些资源实际上就是自己专业化成长不可缺少的素材。为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积极地投身于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初中美术教学得到了改革拓展的机会。但是,美术学科受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要“美术文化”,不要“知识技能”;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陈旧;应试教育仍占主导,美术课程意识淡薄;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缺乏;课堂课外脱节。为此,建议改进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手段;注重美术实践。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师;学生  中学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对
期刊
【摘 要】教科书是学生的全部世界,忽视学生个体自主发展的实际需要,忽视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种唯理式和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封闭与专制的学习环境,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习惯于按照教师的“指令”机械操作,使得学生重书本知识轻动手实践,重机械练习轻研究探索,重埋头苦学轻合作交流。  【关键词】新课程;学习方式;积极探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
期刊
【摘 要】本文是在对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生的理论进行比较系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就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目标,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等方面谈点肤浅的理性认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思考  “研究性学习”课程已作为必修课正式开始实施了,同时要求各门学科都要渗透研究性学
期刊
阅读及其相关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之一,新课标关于语文学习的目标陈述中,阅读教学的篇幅最长,条目最多,表述最详尽。我们能够感觉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近乎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即几乎语文学习的所有目标皆可经由阅读来实现。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惊讶的发现,语文课堂上并无“阅读”的一席之地,而是被一种奇怪的课堂样式所代替,即对课文条分缕析的肢解,在语文学习中应该被倚重的阅读却长期被放逐于课
期刊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四个方面,即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四个方面既是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是指导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理念。因此,生物教学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或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等活动,从探究过程获得
期刊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美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育范畴,一般认为是由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美育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  所谓狭义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  所谓广义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
期刊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是比较关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对物理的学习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阐述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物理;激发兴趣;创新思维;创造能力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
期刊
【摘 要】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由于其规模、复杂性及关联性等特性,其倒闭将会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出现严重混乱。本文在分析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认定基础上,考察了各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模式。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模式及具体规则的构建。  【关键词】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模式;风险防范;监管主体  1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认定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是指由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