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解放区文学的历史空间与思想价值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新发掘新资料,回归文学现场,复现东北解放区文学的整体面貌,深化文本的历史理解,是新时代东北文学研究的学术生长点.东北解放区文学在表现"十四年"抗战、土地改革、阶级伦理与革命逻辑、大工业气象等方面,显示出中国现代文学所很少有过的思想内容和审美特质.其不仅是文学史经验的总结,更是新中国文学的先声,具有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素质.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以湘西的一个苗族村寨为考察对象,探讨乡村精英参与扶贫的行动过程、行动结果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Z村精英参与扶贫形成了"精英帮扶",有效带动了贫困人口经济与精神的双重脱贫."精英帮扶"的形成机制主要缘于以下三个方面:扶贫场域中的"政治势能"与激励机制的"双轮驱动"为"精英帮扶"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条件;熟人社会与宗族观念作为一种特殊惯习强化了Z村精英参与扶贫的"精英帮扶"效用;多重资本赋予了乡村精英凭借其在扶贫场域中占据某种特殊位置并因而可以在扶贫场域中发挥特殊作用的权力.Z村乡村精英
近些年来,不少作家返归中国文学古典传统,从方志、历史典籍、地方文献中吸收创作资源,创作出不少具有地方志元素的"类方志"小说.类型上有"志书体""条目体""嫁接体""副文本"几种形式.这类小说,因为打通了与地方史学、地理学等的联系,形成一种层累化的历史复合文本,构成古今的对话与话语激活关系,开阔了小说的审美空间.但是,因为作家处理历史文献的学力、才识有限,不少作品存在文献处理和创作转化上的严重问题,或随意肤浅,或泥古不化,影响到当代小说的创作品质.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策划侵占中国东北过程中,就占领中国东北后的军费政策提出"本地筹措为主,日本政府适当补充"的主张.事变后,日本政府把在一般会计项目下支出的"满洲事件费"作为镇压中国东北人民的军费.伪满政府在保证伪军队军费开支的同时,还以"国防费分担金"的名义分担日本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的军费开支,这就决定了在日本关东军严密控制下的伪满洲国军费政策的从属性和傀儡地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军费开支被纳入"临时军事费特别会计",成为其对外侵略战争总体军费体系的组成部分.
中日两国很早就有法律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法律大规模传入日本是在日本"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天智天皇时期制定了《近江令》二十二卷,此为唐代法律传入日本之始.在唐代律、令传入日本的同时,唐代另外两种法典形式格和式也传到了日本.唐式早已失传,日本古代的法典《延喜式》则保存至今.笔者根据现存的古代文献和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唐式残卷与日本的《延喜式》进行比较,发现唐代律、令与日本古代律、令差别很小,而唐式与日本《延喜式》的差别很大.唐式的某些条文为日本《养老令》所吸纳,有些条文为《延喜式》所受容.飞鸟、奈良时期的日本政府对
苯教建筑是藏族宗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附于苯教传承下来的建筑传统和营造理念,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产物及重要物质载体.但由于佛教在藏区的广泛传播,造成完整的早期苯教建筑
周边国家海域管控的强化、域外国家对区域事务介入的加深以及海洋权益争端解决的发展,使中国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所面临的海洋安全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打破了传统单一管制型观念,衍生出海洋维权、公共服务、国际合作等多元化的现代管理理念.面对新的海洋发展形势和管理理念,迫切需要扩展中国已有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内涵,并在相关立法和制度上做出应对.从立法层面上,以修改《海上交通安全法》作为"软实力"保障,从海上通道安全保障、船舶污染防治、域外交通管制、争议海域有效管控等方面回应现代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内涵的扩展.从制度层面上,通过完
礼者时为大,奠基贵族社会的"三礼"在唐宋社会大转型后有效性逐渐式微.特别是"三礼"之一的《仪礼》,人们能"陈其数",却不能"知其义";能"知其义",却不能"敬守之".于是,朱熹开启礼学阐释新路径,一改郑玄《仪礼》为"曲礼"的传统"解经""注经"模式,将《仪礼》作为本经,实现礼学庶民化阐释转向;开创"庶民之礼",使大宗法与小宗法并用,礼仪更加从俗、从宜、从简,创新礼仪庶民化标志性的祠堂制度.此次礼学的阐释转向,在宋代礼学史上意义重大,也影响了后世上千年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
文章构建信任影响PPP管理绩效的理论框架,运用投影寻踪、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验证提出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信任对PPP项目管理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同柔性和风险分担在信任对PPP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且合同柔性的中介效应更大.文章丰富和深化了关于PPP项目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的研究,为提高PPP项目管理绩效提供了方向.
新实践美学坚持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及其话语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在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体系及其话语体系的背景下,意象论美学成为被关注的重点.意象范畴在中国美学思想发展中,源远流长,含义丰富,研究成果丰厚,显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审美意象为中心,建设意象论美学,是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切实可行的路径.意象论美学的美论应该以符号化的意象为美,区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与意象的不同关系;意象论美学的美感论应该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研究审美意象构成中的心理要素及其整体构成;意象论美学的艺术论应该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研究艺术形
传统词学目录学注重词集版本和校勘,间有评论词人词风者,但多以点代面,不求全面客观,即便是《四库提要》,在版本、校勘之外,评论词人也以总体风格为主.龙榆生对词学目录学的继承、发展和革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对词人生平及创作事实的考证;二是强调对词人风格的评论应在全面的词史视野下,注重对词人风格历程的把握,以及对词人创作得失的中肯批评.此外,龙榆生身体力行开展词学目录学实践,取得较高成就,影响了现代词学研究.龙榆生所倡导的词学"目录之学"是现代意义的词学目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