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nostic value of negative lymph node count in patients with jejunoileal neuroendocrine tumors

来源 :生物组学研究杂志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la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集2017年1月12日入院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行腔内修复术的1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的CTA和四维血流核磁共振(4D flow MRI)检查数据。使用3D slider软件重建主动脉夹层三维模型,使用后处理软件分析4D flow MRI的原始数据。选取该胸主动脉夹层病例的正常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的不同平面进行腔内支架修
目的探讨电化学疗法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血管外科使用电化学疗法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的75例静脉畸形患者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疗效评价方法参考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根据MRI评估治疗前后病灶大小变化,分析治疗前后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并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分层因素间的疗效差异。疼痛评分采用视
大多数先天性血管畸形(CVM)可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诊断。然而,影像学检查是明确诊断、制定治疗计划及随访所必需的手段。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是鉴别血管瘤,确定CVM病灶的范围和类型、血流特性、局部血流构筑(包括供血动脉及引流血管),以及了解对局部和全身功能的影响。在不遗漏可能存在病灶的前提下,影像学检查前应作个体化选择,先考虑无创或微创检查,再考虑侵入性检查。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多种介入方法治疗透析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不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血管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应用介入方法治疗223例AVF功能不良患者的资料,统计其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及随访1年内的通畅率。结果全组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6.9%(216/223),手术成功患者中,单纯普通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192例,联合切割球囊PT
目的总结右位主动脉弓合并Kommerell憩室、伴或不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4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4例右位主动脉弓合并Kommerell憩室、伴或不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的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前3例患者均为右位主动脉弓合并Kommerell憩室、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患者1于右锁骨下动脉送入交换导丝作为定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微RNA-375(miR-375)与YAP蛋白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牛血清白蛋白(BSA)和AGEs(0、50、100和200 μg/ml)对HUVEC干预不同时间(24、48和72 h),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d
目的探讨切割球囊治疗高压球囊扩张失败的狭窄闭塞人工血管内瘘(AV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高压球囊扩张狭窄闭塞AVG病变失败(残留狭窄>50%)后续采用切割球囊治疗的3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狭窄闭塞位置,术后即时、3、6、12个月通畅率及技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共32例患者,其中主要狭窄病变位于人工血管静脉吻合口27例(84
静脉畸形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命名为"血管瘤",是对此类疾病的认知偏差,是不了解脉管畸形领域进展而出现的普遍现象。因命名不准确导致的误治成为该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静脉畸形的正确认知、规范诊断以及合理地选择治疗对象及手段进行了梳理,希望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加规范地诊治静脉畸形患者。
目的探讨首发症状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54例以DVT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征、病因、治疗及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本组DVT患者中,发现有明确病因者107例,包括解剖结构异常39例、恶性肿瘤35例、免疫性疾病15例、遗传性易栓症18例,并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髂股动脉闭塞症的早期临床效果与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采用复合手术治疗的21例髂股动脉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病例年龄(69.7±8.9)岁(范围:61~82岁),TASC Ⅱ C级3例,D级18例。所有患者行股动脉内膜剥脱联合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术,收集并分析患者手术前后ABI、支架类型、围术期及中期随访结果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