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剥对葡萄花芽分化及碳氮物质代谢的影响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356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一年生无核白鸡心葡萄为试材,研究新梢基部环剥对葡萄花芽分化及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剥处理短时间内提高了植株叶片和枝段的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植株叶片和枝段全氮含量,提高了C/N 比,进而加快了花芽分化进程,缩短花芽分化时间,使其30~40 d完成花序第二穗轴分化。 全文查看链接   植物体中总氮含量的变化会由于人工技术措施的处理而变化,从而影响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间的关系。环剥主要是控制树体过旺生长,来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间的关系,实现果树产量高、品质优的目的。许明宪认为环剥和环切的促花机理之一是提高了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全氮含量,从而提高C/N 比,且成花量与C/N 比呈正相关[10]。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剥在短时间内提高了无核白鸡心葡萄叶片和枝段的淀粉、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缩短了花芽分化时间,使其30~40 d就完成花序第二穗轴分化,环剥后植株叶片和枝段全氮含量均低于对照植株,环剥改变了叶片及枝段营养物质含量,提高了C/N比,促进了葡萄的花芽分化,这与前人在其他果树上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要刺果瓜(Sicyos angulatus L.)为葫芦科野胡瓜属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生长扩展速度快,种子量大、繁殖力极强。该杂草原产于美国,我国仅在台湾和大连地区发生。2013年本研究调查发现,刺果瓜于2002年在宣化区屈家庄首次发生,目前已导致张家口地区约400 hm2玉米受害,造成减产50%~80%。刺果瓜的生长、入侵、传播途径和防控技术等尚不清楚,急需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刺果瓜;生物
摘 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各学科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将育人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作为英语教学主要课型的阅读课也不例外。英语阅读课中,课时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流程与活动的设计,都要围绕文本主题,挖掘文本内涵,提炼育人元素,实施德育教育,从而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德育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的建构。立德
摘要:研究铅胁迫对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植物狗牙根、双穗雀稗2种草本植物的毒害机制,采用水培试验,模拟三峡库区长江水体Pb2 污染环境,在Hoagland营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b2 [Pb(NO3)2],研究了铅胁迫对2种适生草本植物生长、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铅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铅能促进狗牙根、双穗雀稗植株生长,增加新芽数、
摘要:采用牛津杯法对14种中草药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利用液体稀释法考察中药诃子(Fructus chebulae)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观察中药诃子作用下3种菌株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诃子、黄芩、大蒜、苍术、青蒿、石榴皮、百部、茵陈、干姜等9种中草药对3种细菌都有抑制作用;连翘、夏枯草、白头翁、大黄、附子等5种中草药对3细菌则未见抑制作用。透射电镜下观察表明,经中药
摘要:提出了牧草-羊-沼气循环农业模式的建设方案,集成了牧草种植、羊粪及残饲的沼气化利用等高效配套技术,分析了牧草-羊-沼气循环农业模式运行的比较效益。  关键词:循环农业模式;牧草-羊-沼气;高效配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298-02  收稿日期:2014-01-07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
摘要:以花生壳为原料,乙二胺为改性剂,制备了改性花生壳吸附剂,以其吸附染料刚果红,探讨改性花生壳加入量、吸附时间、温度、pH值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乙二胺改性可显著提高花生壳对刚果红的吸附效果,当改性花生壳加入量为0.4 g、吸附时间为60 min、温度为35 ℃、pH值为2时吸附效果最佳,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改性花生壳经NaOH再生后可重复使用。
摘要油茶内生拮抗细菌Y13是一株对油茶炭疽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枯草芽胞杆菌。为了确定其抑菌物质的成分组成及其对油茶炭疽病菌的作用方式,本文通过乙醇沉淀、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及LCMS对抑菌物质进行分离鉴定。一共分离纯化出16个活性组分,保留时间在10.5~26.0 min的8个组分对于油茶炭疽病菌产生明显的抑菌圈,其中保留时间为11.0 min处的色谱峰抑菌效果最强,经质谱初步鉴定确定该
人们常说:黄金白银红(或紫)铜。然而,在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教材第一章第3节中,有一个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锌片插入稀硫酸铜溶液中,锌片表面立即变黑,重复多次,现象仍然相同。依据教材上写的反应和金属活动顺序表推断,产物只能是铜。那么,如果是铜,为什么是黑色的呢?如果不是单质铜,又会是什么物质?为了弄清这个反应产物,我们做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内容如下。  一
摘要本文采用灯光诱捕和田间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09-2013年贵州道真县褐飞虱种群发生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灯下褐飞虱始见日和高峰频次波动较大,2011年单日最大诱虫量达11 243头,分别是2009年、2010年和2013年的32倍、21倍和10倍;2012年单日最大诱虫量仅为90头。2010、2011年早栽稻田褐飞虱发生量与晚栽田的基本持平,而发生高峰日迟于早栽田;早栽田
摘要:运用内部简单重复序列(inter-simple sequence pepeat,ISSR)分子标记对采自海南省的10种藤黄科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8条能扩增出清晰条带且多态性明显的引物;8条引物扩增出331条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有106个,多态性比例为100%,平均每条引物扩增位点数为13.25个。(2)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0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