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乐府诗对北朝民歌的影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lc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两汉乐府诗对于后世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它承于诗经,后启文人五言诗和唐诗宋词,对于南朝民歌也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两汉乐府诗对北朝民歌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本文简单分析一下乐府诗歌对于北朝民歌的影响。
  关键词:汉乐府;北朝民歌;影响
  作者简介:乌亮(1989-),女,蒙古族,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元明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02
  乐府初设于秦,为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西汉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并训练乐工演奏,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的不入乐的诗歌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宋代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五千多首。分为郊庙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其中郊庙歌辞、燕射歌辞、舞曲歌辞都是帝王贵族祭祀宴会时用的乐章,文学价值不大。后几类里收录了很多民间作品,也包括一部分经过乐工或文人改编的乐歌。我们今天读的乐府诗,其中多数是民间作品。
  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的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相和歌辞数量最多。流传下来的总共不过四十多首,题材内容广泛。而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品,产生于黄河流域,歌词的作者主要是鲜卑族,也有氐、羌、汉族的人民。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曲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今存六十多首。多是北魏以后用汉语纪录的作品,歌词有的是用汉语,有的是用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后被译为汉语。数量虽不多,但内容却广泛的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魏书·张彝传》载其《上采诗表》:“暨大魏应历,拨乱登皇……高祖迁鼎成周,永兹八百……犹且虑独见之不明,欲广访于得失,乃命四使,观察风谣。……所采之诗,并始申目,而值銮舆南讨,问罪宛邓,臣复忝行军,枢机是务。……常恐所采之诗永沦丘壑,是臣夙夜所怀,以为深忧者也。……凡有七卷,今写上呈,伏愿昭览,敕付有司。使魏代所采之诗,不堙于丘井,臣之愿也。”足见北朝民歌在北魏时期已开始有所记录。
  通读《乐府诗集》我们会发现,汉乐府民歌无论在思想或艺术方面都具有新的特色,它继《诗经》、《楚辞》之后,开创了诗歌的新一代诗风,尤其对北朝民歌这种当时属于外民族的诗歌来说,影响尤为重要。
  首先,从诗歌风格来看,乐府诗创立了一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诗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细节的真实性。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例如《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详细地描写了焦仲卿妻幼时的生活情况。北朝民歌中也有一曲反映生活的《地驱乐》,“青青黄黄,雀石颓唐。槌杀野牛,押杀野羊。驱羊入谷,自羊有前。老女不嫁,蹋地唤天。……郎不念女,各自努力。”也是通过真实的细节描写来反映北方青年男女生活的全过程,语言却比乐府诗更加简短直白。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如《陌上桑》中“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秦罗敷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点北朝民歌尤为明显。中国文学史上,从来没有象北朝民歌那样敬重女性,歌颂女中豪杰的现象。《后汉书》云,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谋用妇人,唯战斗之事乃自决之”。又说,“父子男女相对踞蹲无礼”。就是说,女子在家中和父母丈夫具有平等的地位。描写妇女英雄行为最好的当属《木兰辞》。木兰一个普通的农家少女,在父亲无力出征的情况下,她“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十二年的征战,她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位巾帼英雄。战争胜利后,又回归一位普通妇女。战功卓著而本性不改,这种高贵的本性,是一种崇高的美德,是永远值得歌颂。这也正是古语中“巾帼不让须眉”的最好写照。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如《十五从军征》中“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以及《战城南》中“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都是对于客观景物的描写。为北朝民歌所反映的现实主义精神打下了基础。这在北朝民歌中也有不少作品,《紫骝马歌》就是这样一首民歌。它描写战争导致人无家可归,“高高山上树,风吹叶落去。”还有《陇头歌》一曲,也是通过对客观景物以及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其次,从诗歌体例来说,乐府诗形成一种独特的诗体。严羽《沧浪诗话》曾说:“有歌行,有乐府。”乐府由狭义言,乃专指入乐之诗歌,故《文心雕龙·乐府篇》云:“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由广义言,则凡未入乐而其体制意味,直接或间接模仿前作者,皆得名之曰乐府。离开了乐谱,我们只能把乐府看作诗歌的一个类别。汉乐府在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变为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杂言长短不拘,表现灵活;五言音节单双配合,节奏、韵律富于变化。二者交错重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北朝民歌也以五言四句体式占优势,约为百分之六十。《敕勒歌》就是北朝民歌中杂言诗的代表。三言与四言相交替。而《木兰辞》则是五言体的代表作。对话问答的形式使作品节奏感强烈,人们读起来朗朗上口。既不冗长,又不失韵味。   再次,汉乐府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属于现世与想象相结合的作品,这一点也被北朝民歌所汲取。例如《上邪》中“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诗用语奇警,别开生面。用连举五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移,其中每一种自然现象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不会出现的,这正是女子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来自誓的誓言。北朝民歌《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同样采用丰富的想象力。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第四,在诗歌内容上对北朝民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第一,控诉战争罪恶,抒写行役之苦。汉乐府表达强烈的反战情绪。《战城南》写战士战死沙场暴尸不葬,为乌鸦所食。北朝民歌中的《陇头歌辞》同样描写长期的战乱致使人民流离失所,或转死沟壑,反映离乡漂泊之悲,徭役、从征之苦。这应该是继承了汉乐府的反战情绪。只是不像乐府长叹短吁、哀哀凄凄,反而不失男儿本色。第二,汉乐府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出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婚恋诗多来自民间,或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上山采蘼芜》和《氓》均属弃妇诗。北朝民歌也有大量描写婚恋的民歌,例如《折杨柳歌辞》。由于北方民族保存着较多的原始风俗,在两性关系上,远没有汉族那样复杂的礼数。在他们看来,男欢女爱,男婚女嫁,原是很简单的事情,没有什么需要羞羞答答、扭扭捏捏的地方。
  可见,乐府诗对于北朝民歌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虽然北朝民歌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语言,但是少数如庾信、王褒等南方文人到了北方,都对北方诗歌的创作有少少影响。而乐府诗无论从诗歌体例,还是所反映的内容上,甚至诗歌风格上都同北朝民歌有很多相似之处,北朝民歌受其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魏收.魏书[M].中华书局,1974.
  [2]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M].中华书局,1987.
  [3]范晔.后汉书[M].中华书局,1965.
  [4]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5]严羽.沧浪诗话[M].中华书局,2014.
  [6]范志鹏.北朝民歌研究[M].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08.
  [7]万绳楠.魏晋南北朝文化史[M].东方出版中心,1989.
  [8]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聊斋志异》中有很多描写婚姻家庭题材的作品,塑造了各类女性形象及家庭关系,作者笔下所涉及的大都是一妻一妾的家庭模式,是清代社会现实的反映,借以表现作者对家庭、社会及人伦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聊斋志异;夫妻;妻妾;关系  作者简介:赵民艳(1991-),女,汉族,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人,本科毕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宋元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利用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和5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按Grifing方法4模式配制双列杂交组合,分析了杂交F1代籽粒性状的遗传表现和配合力效应。从平均值看,普通玉米较高赖氨酸玉米在籽粒密度、百粒
摘 要:曲折描写是中国古典小说常用的描写方法,它以多种表现手法,把纷繁复杂的矛盾现象和故事安排于精巧的情节结构中,立体式地刻画人物形象,深入挖掘生活中丰富的社会内涵,揭示社会生活主题,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给读者带来极大的审美享受。《三国演义》中的几个小例即可让人领略其妙处。  关键词:中国古典小说;曲折描写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
永荣矿务局机修厂和重庆煤研所共同研制的DSF—5型低噪声对旋轴流式局部扇风机于1988年6月在永荣矿务局通过部级技术(产品)鉴定。该风机采用两台不同叶型、旋向相反单独运行
摘 要:道教生死观对唐传奇的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篇文章将从道教生死观在唐传奇中的体现这个点出发来进行论述,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道教生死观。第二部分将以《离魂记》中倩娘,《霍小玉》中的霍小玉,《张老》中的张老为唐传奇中主人公的主要代表,分析道教生死观在他们身上的体现。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  关键词:道教生死观;唐传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本文从“风雅”的文化内涵,元白诗派诗歌中“风雅”传承的社会背景说起,重点阐述了元白诗派诗歌中的“风雅”传承与创新。并且证实,盛唐诗歌之所以繁荣发展,经久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对“风雅精神”的继承。  关键词:元白诗派;风雅精神;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02  一、“风雅”的文化内涵  “风雅”,原
摘 要:曹操诗歌中游仙诗占很大比重,他是大力写游仙诗的第一人。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东汉末年儒家正统地位动摇,人们开始注重感情、欲望、个性,道教思想也重新流行。曹操晚年壮志未成,致使他崇信长生之术,而游仙诗是他政治理想的载体。曹操游仙诗包含了浓厚的政治寓意。政治理想的曲折反映致使由汉乐府的“列仙之趣”转变为“坎廪咏怀”,曹操起了开创之功。  关键词:曹操;游仙诗;政治理想;道家思想  作者简介:
用不同强度的匀强电场作用油葵种子一定时间,实验测定电场对幼苗根系活力、植株缺水程度和抗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葵种子受电场作用后能够提高苗期生长的抗干旱性能 The ef
请订阅《国外金属矿选矿》(月刊) 取材新颖权威可靠世界信息刊物迅传《国外金属矿选矿》是报道国外选矿工业科学技术的综合性刊物,系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国外金属矿选矿》
国内外学者对语篇的分析和研究很多,对诗歌的语篇分析却很少。本文以席兴华认知模型为理论框架,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叙事长诗《琵琶行》为语料,从意象和叙事语篇两个方面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