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相信是“真的相等”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782406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苏教版国标本第10册“方程”单元例3和例5两个例题时,多数老师都是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例,然后根据图意写出等式,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等式的性质。表面上看,如此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迅速,效果也不错。但笔者也发现,不少课例中都有学生对看图写出等式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而且质疑的学生一般也是老师眼中的聪明学生。至于直觉上存有疑惑的学生更非个别,只不过这些学生或者由于缺少提问的时间,或者受到某种暗示,或者缺乏主见等原因而没有提出质疑,最终都认同、接受了教材主题图所呈现的事实,抑或听从了老师的讲解,“消除”了疑问。那么,为什么已经通过看图写出了等式,还会有学生怀疑等式的真实性呢?
  究其原因,可以从有关等式的知识和数学教学的过程两个纬度交叉进行分析。大家知道,像“20=20”、“20 30=50”这些等式是恒等式,“x=50”、“x 20=70”这些等式是条件等式。对于前者,学生从小就经常接触,而后又在数学课上通过观察、操作、计算等途径进一步感知和认识,因而是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这些等式的。在这些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或者直接通过心算,很容易认同教材中直观图所显示的结果,也就是变化以后“结果仍是等式”。对于后者这种人为规定的等式。学生则没有与之相关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先前学习中也没有探索此类等式的经历,因而缺少深刻的内心体验。在这种背景下,让学生仅仅通过看图理解并认同“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结果仍是等式”,显然是缺少根基的。由于教学中缺少直接操作经验的支撑,也无法通过心算去验证结果,所以,学生怀疑等式的真实性,进而怀疑由此推导出的等式性质的真实性也就在所难免了。
  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两种策略供大家参考。
  策略一:改造“看图填空”的做法。增加验证的环节。
  多媒体课件显示教材中第一组图例的下图:
  师:天平的左、右两边平衡吗?两边的数量各是多少?可以用什么式子表示两边数量的关系?
  生:天平的左、右两边平衡,左边是20克,右边也是20克。可以用“20=20”表示。
  师:(实物演示)在这个天平的左边加上10克,两边还平衡吗?
  生:不平衡。
  师:怎样才能使这时候的天平恢复平衡呢?
  生:在天平的右边也加上10克,两边就平衡了。
  师:是吗?让我们来验证一下。(教师操作,学生观察。)
  生(齐):是。
  师:和开始相比,天平两边的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用等式表示两边数量的关系?
  生:和开始相比,天平的左、右两边分别加上10克,可以用“20 10=20 10”来表示。
  师:(多媒体课件显示教材中第二、三、四组图例的左图,不出现数字和符号提示。)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信息?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数量的关系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练习。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第一个天平的左、右两边平衡,左边是x克,右边是50克,用等式“x=50”表示。第二个天平的左、右两边平衡,左边是“50 a”克,右边是“50 a”克。用等式“50 a=50 a”表示。第三个天平的左、右两边平衡。左边是“X 20”克,右边是70克,用等式“x 20=70”表示。
  师:还有什么不同意见?
  生(齐):没有。
  师:(多媒体课件依次显示变化的情况)猜一猜,如果在第一个天平的左边加上20克,在第二个天平的左边减去。克,在第三个天平的左边减去20克,怎样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在第一个天平的右边加上20克,第二个天平的右边减去a克,第三个天平的右边减去20克,就能使3个天平都恢复平衡。
  生:我和他的想法一样。
  师: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利用天平组织操作验证,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天平恢复平衡的过程。
  生(齐):是这样的。
  师:还有什么疑问?
  生齐:没有。
  师:既然这三个天平的左右两边都是相等的,你能用等式表示每个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吗?
  
  策略二:重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验证。
  出示数学问题:
  先在○里填上“>”“<”或“=”,再比较每组算式,
  20○20 30 20○50 15 25○40
  20 10○20 10 30 20 40○50 40 15 25 20○40 30
  20-10○20-10 30 20-40○50-40 15 25-20○40-20你有什么发现?
  师:请同学们先弄清题目的要求,再算一算。想一想。
  学生独立练习。
  师:(课件显示出○里所填的符号)和老师一样的请举手。
  师:在上面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哪些不是等式?
  学生发言。
  师:(出现思考题:和每一组的第一道等式相比,等式的两边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先观察每组算式,独立思考一下,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思考以后进行小组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结果仍是等式。
  生: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不同的数,结果就不是等式。
  上述策略一采用了直观教学手段,将教材主题图化“静”为“动”,增加了质疑、操作验证等环节。有利于学生对等式性质的认知更加全面,体验更加深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方法的获得、科学探究意识的增强以及细心求证科学态度的形成;而策略二,则直接利用3组算式,让学生借助计算、比较、观察、分析、归纳等学习形式,从他们易于理解和早已认同的恒等式变化中发现等式的性质,可谓是简洁、明了、真实、有效。这样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向学生呈现且想方设法地让他们建构、理解和掌握了真实、可信的知识,使得三维教学目标得以全面、有效达成。从这个角度说,直接通过“看图填空”写出等式的方法,就是一种忽视学生科学态度和批判意识培养的稍有缺憾的方法。
  众所周知,真实性是知识的生命,数学事实的掌握、数学知识的实质性理解和数学技能的形成密切相关,想方设法使这三者综合发挥作用,是学好数学的最重要方式。为了体现知识的真实性,中学阶段学生在应用“定理”解决问题之前,首先必须对“定理”进行严密的证明。否则,这个定理就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依据。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以为,虽然小学生知识经验不足,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不高,他们不可能对知识的真实性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但是,我们需要有一个底线,那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至少也要让学生亲眼看到操作验证的过程,进而从若干数学事实中获得数学知识真实性的体验,养成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习惯。因而,教师必须舍得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使他们在获得真实、可信的数学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与之相关的数学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使数学知识的原发现过程与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协调同步作用,避免数学学习的表面化。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校长的培训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个性化培训是我国一些地区顺应这一变化而采用的一种新型校长培训模式,它有利于中小学校长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问题意识,彰显自身的特色管理,培养自身的反思能力,发掘自身的潜在优势,是中小学校长成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个性化培训有效途径    中小学校长的成长问题,一直深受教育管理部门的关注,也是教育科研工作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的通项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等差数列前n项和与二次函数的关系等.
[摘 要] “合格课堂 ”是海门市“课堂革命”主题课堂改革对初中教学所提出的课堂教学理念. 如何理解“ ”的涵义?在教学中如何体现“ ”的价值?文章结合笔者所执教的一节公开课,以教学片段为主线,谈谈笔者对“合格课堂 ”的理解.  [关键词] 合格课堂 ;复习课;初三数学  “合格课堂”是我市去年在课堂变革中提出的以限时讲授、小组合作、踊跃展示、及时反馈为原则的新型课堂.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在领会了
[摘 要]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教学中,几何方法的探究给“教”与“学”带来了新的视角,但过分依赖几何方法,将有损课堂教学. 虚实结合是对HPM视野下课堂教学的深入思考,以史为鉴,注重反思. 教学内容的虚实共济,即重视针对性,关注发展性;教学方法上的虚实结合,即灵活多变. 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认知,发展思维虚境,把握虚实的辩证统一关系,让数学史与数学课堂教学自然融合.  [关键词]
2001年我到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任校长,面对这样的一所城市学校,该如何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呢?我每天都带着这个问题来到学校观察琢磨。  一天,我在全校师生大会上郑重其事地说:从下周一早自习开始,我们要抓“一进校就读书”。  话音刚落,一片哗然,“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们进校没有读书吗?”  “学校大事、小事千千万,偏偏抓这个鸡毛蒜皮不着边际的事干什么?”  “新来的校长怎么大事不抓抓小事?”  听着大家
你去过那绿意萦绕、处处自由自在的乡下人家吗?  乡下人家住的小房屋虽然没有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那么华丽,但也别有一番情趣。  早上,叫醒人们的不是闹钟,而是精神抖擞的大公鸡。天一亮,大公鸡就开始大声鸣唱,把人们从香甜的梦里叫醒。打开门窗,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让你顿时神清气爽。  中午,烈日当空,天气炎热,人们纷纷围坐在大树下乘凉,有的悠然地下着棋,有的吃起了香甜可口的新鲜水果,有的喜笑颜开地聊着地头田
多彩的世界 二(3)班 钱家熠  快乐的校园生活 一(5)班 周驿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内容博大精深,其数量浩如烟海,而这些堪称“瑰宝”的民族文化在小学教材中涉及甚少。充其量二十来首,即便是有许多有心的教师布置学生课外做了大量积累。但学生兴趣不高,效益不佳,其原因是“机械背诵多,方法指导少,浅层理解多,深入感悟少”。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高年级开展以“自主研读、先悟后思、个性展示”为主要策略的古诗词课外研究活动。  学生所开展的课外古诗词主题研究主要分为自
校长档案    奚亚英,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江苏省爱生模范、常州市劳动模范、武进区十佳校长、武进区十佳女性。在办学的历程中,在学校管理的平台上,激情燃烧地播撒着她的管理智慧,孜孜不倦地追寻着优质教育平民化的理想,演绎着现代教育的时尚和精彩。使学校成为挥洒智慧、释放激情、体验创造、收获成功的自由之所,让课堂成为师生传递真情、生成智慧、喷发灵感的生命之地,引领学生在课程文化中感
[摘 要] 在常态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中考压轴题,分析它的价值,挖掘它的内涵,真正将压轴题的价值与内涵融入教学中,以促进教学效果的真正优化.  [关键词] 压轴题;价值;中考;思想  笔者对东营市中考压轴题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深入分析,发现近几年东营市中考数学中的填空压轴题趣中有妙,妙中有智,智中启思,思中促进. 这些试题将知识与技能巧妙地融入题目情境之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题目的情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