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重庆发展活力四射的利好环境下,綦江县近年来以“跨越赶超、上档升位”为目标,通过集聚外部资源、激活内部要素,走借力发展之路的策略初见成效,县域经济实现了大突破、大跨越、大提速。
借外脑之力提升发展方略
立足全市的产业布局,县委、县政府借智借脑,提出超常规、大发展的发展方略。
论坛把脉问计。借重庆进入外环时代之机,举办“重庆外环时代与綦江跨越发展论坛”;借“版画和齿轮”两张名片,举办“綦江农民版画艺术节暨中国西部齿轮城国际汽摩产业发展合作峰会”,邀请国家部委、市级领导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100余人,为綦江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把脉支招。通过借智借脑,县委、县政府明确了发展定位,提出在外环时代打造休闲避暑养生区、动力供应保障区、有色冶炼加工区、汽摩及IT产业配套区、绿色食品供应区、特色文化创意区等六大特色功能区。
广揽精英人才。聘请知名专家特别是金融、规划领域的权威学者担任政府顾问,设立特殊岗位,引进特殊人才,为綦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邀请国内外高端机构编制“全域产业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交通体系规划”等总规,由国际一流水平的德国佩西工程设计公司编制东部新城規划,推动全县科学发展。
激发内生动力。借“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之力,切实查找痛点、盲点,破除怕担风险、庸庸碌碌的思想桎梏,提振干部精气神。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把干部和企业老板送到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培训。同时,县委、县政府强化目标绩效考核,层层分解传导压力,激活加速发展的内生动力。
借金融之力构筑发展平台
筑好巢,才能引金凤;搭好台,才能上高台。近年来,綦江借金融和社会资本之力,构建平台,集聚要素,着力夯实綦江腾飞的基础。
建设融资平台。组建渝南资产公司,公司总资产从零扩张到130亿元;与九家银行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获得授信214亿元,融资40.4亿元;采用信托、BT、BOT等形式,撬动民间投资近十亿元。这些雄厚的发展资本,促进了綦江交通、园区、城市等基础设施大发展,一举解决了停工长达十年之久的两桥建设(孟家院公铁立交桥、城北大桥),将整个城市贯通成环线。
实施交通会战。立足打造渝南黔北交通枢纽,从2008年开始,綦江举全县之力实施交通大会战,“五年任务三年干”。三年来,累计投入15亿元,硬化公路295公里,全面实现公路“村村通”,通往原58个老乡镇的主干道硬化率达到100%,村道硬化由2007年的15%提高到40%。
打造园区平台。借沿海产业转移之力,綦江按照“产业集中、用地集约、要素集聚”的要求,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的30平方公里市级园区。三年来,綦江工业园区从无到有,现已形成8.4平方公里“一区六园”的格局。三花集团、古华畜产、民鑫赢等79家知名企业入驻投产,今年总产值将实现25亿元。
打造綦城品牌。借重庆大城崛起之力,着力打造45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城特色、水城神韵”的山水园林城市。三年来,城市规模从13平方公里拓展到23平方公里,成功创建市级卫生县城,全面启动“四创”(国家级卫生城市、市级文明城市、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市级环保模范城市),让“渝南明珠”更添魅力。
借合作之力培育产业支柱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綦江倾力培育产业支柱,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错位发展。
做强千亿工业。围绕千亿工业(煤化工400亿元,冶金200亿元,机械200亿元,能源200亿元)战略,借市级大型集团之力,促成能投集团、机电集团、化医集团、南方集团在綦江布局大项目,推进块状经济向集群经济转型。总投资130亿元的大板铝锭项目现已动工,投资额达50亿元的重庆綦江电厂即将破土,十万吨电解铜项目正加速推进。着眼延长产业链条,定向攻关招商,成功引进世界500强ZF公司,与綦江齿轮传动公司“强强联合”,打造世界齿轮名城、中国齿轮之都。目前,全县工业已引资达350亿元,建成后将新增产值600亿元左右,新增税收50亿元左右,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再造四个“綦江工业”、五个“綦江税收”,基本构建起千亿工业大框架。
做亮特色农业。借统筹城乡发展之力,以现代农业为抓手,着力推进“一园三业一基地”(食品工业园,木瓜、畜牧、蔬菜三业,火锅原辅料基地)建设,突出发展规模化农业、品牌农业。推进“111”(生猪100万头、草食牲畜100万头、家禽1000万羽)工程,打造30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区。观赏型速成黄葛树项目可在五年内培育出“百年大树”;汇集全国先进木瓜品种20余种,创建了木瓜品种对比科技示范园,木瓜产业生产加工形成体系;包装打造特色品牌,“赶水萝卜”走进中南海,“饭遭殃”、“郑胖子”迈出国门,“东溪辣椒”、“石壕糯玉米”成为主城市民喜爱的佳肴。
做活商贸旅游。立足打造渝南黔北商贸物流中心,加大商业业态培育,新世纪、永辉、苏宁、国美等名店强势入驻。加快核心商圈建设步伐,綦江的“解放碑”呼之欲出。重点打造红色、绿色、古色(古镇)“三色旅游”,将綦江打造成为主城休闲旅游度假最佳目的地。东溪千年古镇保护性开发加快推进,“重庆乌镇”将在綦江诞生。投资50亿元的古剑山森林运动公园项目,正加速打造成西部最佳养生胜地。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通过借力发展,綦江县在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5亿元,总量均居全市22县第一位。今年以来经济继续高速增长,上半年财政收入等六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50%,其中GDP增速创直辖以来同期新高,达到18%;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8.7%,达到10.7亿元,超过2008年总量。目前,綦江正以意气风发的豪情、海纳百川的胸怀,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作者系綦江县委副书记、县长)
借外脑之力提升发展方略
立足全市的产业布局,县委、县政府借智借脑,提出超常规、大发展的发展方略。
论坛把脉问计。借重庆进入外环时代之机,举办“重庆外环时代与綦江跨越发展论坛”;借“版画和齿轮”两张名片,举办“綦江农民版画艺术节暨中国西部齿轮城国际汽摩产业发展合作峰会”,邀请国家部委、市级领导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100余人,为綦江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把脉支招。通过借智借脑,县委、县政府明确了发展定位,提出在外环时代打造休闲避暑养生区、动力供应保障区、有色冶炼加工区、汽摩及IT产业配套区、绿色食品供应区、特色文化创意区等六大特色功能区。
广揽精英人才。聘请知名专家特别是金融、规划领域的权威学者担任政府顾问,设立特殊岗位,引进特殊人才,为綦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邀请国内外高端机构编制“全域产业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交通体系规划”等总规,由国际一流水平的德国佩西工程设计公司编制东部新城規划,推动全县科学发展。
激发内生动力。借“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之力,切实查找痛点、盲点,破除怕担风险、庸庸碌碌的思想桎梏,提振干部精气神。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把干部和企业老板送到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培训。同时,县委、县政府强化目标绩效考核,层层分解传导压力,激活加速发展的内生动力。
借金融之力构筑发展平台
筑好巢,才能引金凤;搭好台,才能上高台。近年来,綦江借金融和社会资本之力,构建平台,集聚要素,着力夯实綦江腾飞的基础。
建设融资平台。组建渝南资产公司,公司总资产从零扩张到130亿元;与九家银行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获得授信214亿元,融资40.4亿元;采用信托、BT、BOT等形式,撬动民间投资近十亿元。这些雄厚的发展资本,促进了綦江交通、园区、城市等基础设施大发展,一举解决了停工长达十年之久的两桥建设(孟家院公铁立交桥、城北大桥),将整个城市贯通成环线。
实施交通会战。立足打造渝南黔北交通枢纽,从2008年开始,綦江举全县之力实施交通大会战,“五年任务三年干”。三年来,累计投入15亿元,硬化公路295公里,全面实现公路“村村通”,通往原58个老乡镇的主干道硬化率达到100%,村道硬化由2007年的15%提高到40%。
打造园区平台。借沿海产业转移之力,綦江按照“产业集中、用地集约、要素集聚”的要求,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的30平方公里市级园区。三年来,綦江工业园区从无到有,现已形成8.4平方公里“一区六园”的格局。三花集团、古华畜产、民鑫赢等79家知名企业入驻投产,今年总产值将实现25亿元。
打造綦城品牌。借重庆大城崛起之力,着力打造45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城特色、水城神韵”的山水园林城市。三年来,城市规模从13平方公里拓展到23平方公里,成功创建市级卫生县城,全面启动“四创”(国家级卫生城市、市级文明城市、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市级环保模范城市),让“渝南明珠”更添魅力。
借合作之力培育产业支柱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綦江倾力培育产业支柱,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错位发展。
做强千亿工业。围绕千亿工业(煤化工400亿元,冶金200亿元,机械200亿元,能源200亿元)战略,借市级大型集团之力,促成能投集团、机电集团、化医集团、南方集团在綦江布局大项目,推进块状经济向集群经济转型。总投资130亿元的大板铝锭项目现已动工,投资额达50亿元的重庆綦江电厂即将破土,十万吨电解铜项目正加速推进。着眼延长产业链条,定向攻关招商,成功引进世界500强ZF公司,与綦江齿轮传动公司“强强联合”,打造世界齿轮名城、中国齿轮之都。目前,全县工业已引资达350亿元,建成后将新增产值600亿元左右,新增税收50亿元左右,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再造四个“綦江工业”、五个“綦江税收”,基本构建起千亿工业大框架。
做亮特色农业。借统筹城乡发展之力,以现代农业为抓手,着力推进“一园三业一基地”(食品工业园,木瓜、畜牧、蔬菜三业,火锅原辅料基地)建设,突出发展规模化农业、品牌农业。推进“111”(生猪100万头、草食牲畜100万头、家禽1000万羽)工程,打造30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区。观赏型速成黄葛树项目可在五年内培育出“百年大树”;汇集全国先进木瓜品种20余种,创建了木瓜品种对比科技示范园,木瓜产业生产加工形成体系;包装打造特色品牌,“赶水萝卜”走进中南海,“饭遭殃”、“郑胖子”迈出国门,“东溪辣椒”、“石壕糯玉米”成为主城市民喜爱的佳肴。
做活商贸旅游。立足打造渝南黔北商贸物流中心,加大商业业态培育,新世纪、永辉、苏宁、国美等名店强势入驻。加快核心商圈建设步伐,綦江的“解放碑”呼之欲出。重点打造红色、绿色、古色(古镇)“三色旅游”,将綦江打造成为主城休闲旅游度假最佳目的地。东溪千年古镇保护性开发加快推进,“重庆乌镇”将在綦江诞生。投资50亿元的古剑山森林运动公园项目,正加速打造成西部最佳养生胜地。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通过借力发展,綦江县在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5亿元,总量均居全市22县第一位。今年以来经济继续高速增长,上半年财政收入等六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50%,其中GDP增速创直辖以来同期新高,达到18%;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8.7%,达到10.7亿元,超过2008年总量。目前,綦江正以意气风发的豪情、海纳百川的胸怀,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作者系綦江县委副书记、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