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须会问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过程,是双方心灵与情感的交流过程,阅读中遇有疑惑的地方,就要请教别人,我们要学学孔子的“每事问”精神,阅读中做到不懂就问,多问才有学问。不过,这“问”中也大有学问。
  先思后问。阅读不仅是认识世界的途径,也是发展自己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读书时我们要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在问之前,要静下心来先思考一番,思之不解再问,这样读思结合,认识才更加深刻。
  敢于发问。阅读中我们要敢于有疑即问,不要迷信权威,不要迷信书本。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要学习郑板桥“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直至达到“疑窦释然,精理迸露”。
  “问”一反三。我们要善于在读书时提出问题,当求得初步答案后,要进一步思索答案的由来和思路,剖析他人的思维轨迹,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东西,举一反三,做到触类旁通。
  读书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但我们不能光顾埋头读书,还要把书本与生活联系起来,让知识为生活所用。
其他文献
化学实验一直是化学教学的重点和亮点。将“探究性学习”切入其中,使学生在充分参与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治学方法,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  一、实验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创设教学情境在实验教学的设计中十分重要,但却不容易,好的教学情境必须能激发学习兴趣,启动学生思维,不是任何一个实验或者提问都可以自然而然地成为教学情境
法则内容: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打烂更多的窗户。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    由实验引发的理论    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进行了一项实验。  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