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_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SCI)患者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87例S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与试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每组各193、194例,所有患者均于2005.1-2021.1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15%)显著低于参照组(12.95%),P<0.05;试验组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SCI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值得运用与推广。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据临床调查显示[1],所有骨折患者中发生脊柱骨折患者可达5-6%,其中最常见的便是胸腰段(T10-L2)骨折,随后便是颈椎和腰椎,发生率最低的便是胸椎骨折(T1-9)。临床大部分脊柱骨折患者均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等病症,进一步对患者脊髓结构造成伤害,对脊髓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影响。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Fracture of column combined with injury of spinal cord,SCI)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典型的骨科疾病,患者一旦患病,便可存在明显的脊髓生理功能和结构损伤,产生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性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2]。为改善SCI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减轻脊髓压迫和纠正脊髓畸形的目的,临床往往予以手术治疗。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改善其各项生理功能,需在对SCI患者行手术治疗后额外加以应用康复治疗。本文旨在SCI患者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我院2005.1-2021.1收治的387例SCI患者,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193、194例,参照组男女各95、98例,年龄17-75岁,平均(56.18±1.57)岁,受伤部位:T11、T12、L1、L2各有42、45、44、62例,致伤因素:高处坠落、交通事故以及暴力损伤各有63、66、64例;试验组男女各97例,年龄17-75岁,平均(56.14±1.55)岁,受伤部位:T11、T12、L1、L2各有44、43、46、61例,致伤因素:高处坠落、交通事故以及暴力损伤各有65、67、62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均经X线、MRI检查被确诊为SCI[3];(2)患者基本资料与病历资料完整;(3)符合手术治疗指征;(4)依从性较好;(5)患者受伤因素明确;(6)明确患者麻醉分级。
  剔除标准:(1)存在恶性肿瘤者;(2)研究中途退出者;(3)精神障碍者;(4)凝血功能障碍者;(5)患有重要器官损伤或衰竭;(6)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7)存在多处骨折。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大致内容包括:体位摆放合理;定时翻身;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预防压疮及抗感染治疗。
  试验组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内容如下:(1)早期康复训练:待患者病情状况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定时为其翻身,每隔2h为其做体位变更。翻身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于牵拉患处。指导患者家属定时按摩患者颈部、头部以及四肢肢体,每部位按摩约30min,可适当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增加按摩时间与频率,指导患者做肢体功能运动。(2)功能锻炼:将患者安置于治疗床上,指导其进行康复运动,包括肢体活动与肢体体位转移、拉伸、弯曲,初次锻炼时间为15min,后期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延长锻炼时间。患者肌力达到Ⅲ级水平时,可指导患者下床活动,锻炼其站立能力,初次站立时间为5min,根据其病情恢复情况延长锻炼时间,待患者站立时间超过10min后,可指导患者使用健身球进行辅助锻炼。待患者肌力达到Ⅳ级后,可指导其进行步行训练,可在使用拐杖及走廊扶手下进行。以上功能锻炼均需在专业医疗人员或家属陪同下进行,避免患者在锻炼过程中出现摔倒现象。(3)呼吸训练:予以患者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两种呼吸训练,训练时间15min,2次/d,同时指导患者掌握排痰及咳嗽等方式与时机,以此提升其呼吸功能。(4)肌肉康复训练:医疗人员结合患者肌力情况,定制肌力增强治疗方案,主要涉及上肢肌力、躯干肌、背阔肌、肩部肌等部位;同时可适当性采用按摩、电刺激、针灸等治疗方法,促进肌力恢复。(6)日常生活能力锻炼:当患者肌力得到恢复后,可适当指导患者自主进行穿衣进食等活动,以此实现各项功能真正的恢复与提升。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包括: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感染、压疮。
  (2)根据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4]量表,该表有18个项目组成,其中每个项目最高分为7分,最低分为1分,总分为126分。得分结果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
  (3)根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5]对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评分结果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X2检验,计量資料用()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15%)显著低于参照组(12.95%),P<0.05,见表1。   2.2FIM量表
  试验组FIM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FIM量表
  试验组GQOLI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脊柱骨折主要由冲击性外力或高处跌落等因素导致,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畸形伴疼痛,大多数患者同时可并发脊髓损伤等症状。临床对于SCI患者一般予以手术治疗,但大部分患者在术后因脊髓损伤、疼痛导致运动减少极易出现压疮、关节功能障碍以及呼吸系统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病情康复带来严重阻碍。故选择科学且全面的术后治疗对SCI患者而言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早期康复治疗是目前临床现代医学理念中较为系统化的一种康复治疗方式,结合患者心理及生理发展规律,为患者制定合理化且科学化的治疗方案,以此促进临床治疗工作顺利运行,进一步提升患者康复效果[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FIM量表评分与GQOLI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进而证实,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能够为患者病情恢复提供良好帮助。通过体位变换及康复训练,可有助于患者肌肉进行收缩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及静脉回流;对患者患处肢体及其他部位进行按摩,可改善其机体血液循环,促使肌肉状况恢复,为肢体康复奠定基础。此外,通过膀胱训练、呼吸功能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液循环以及被动活动状态,对其各项功能恢复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SCI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避免术后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值得运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莊卫生,张月兰,曹留栓,等. 早期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和对策[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2):175-177.
  [2]李晓亚,王艳玲,杨洋.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免疫指标变化及护理对策[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1):65-67.
  [3]姜树东,洪毅,张军卫,等. 网袋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8,11(9):672-676.
  [4]姜树东,洪毅,张军卫,等. 椎体成形与网袋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效果比较[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7(4):289-293.
  [5]杨淼淼,赵慧华,王琳. 国内外骨科术后康复工作模式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9,34(8):703-706.
  [6]刘志强,雷飞,周云龙,等.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2020,41(2):90-94.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孕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中血糖水平偏低孕妇的围产儿结局特点.方法 统计OGTT结果了解空腹、服糖后1 h、2 h、3 h的血糖百分位数分布.血糖水平小于第5百分位者为血糖水平较低组,小于第1百分位者为血糖水平极低组,比较血糖水平较低组、血糖水平极低组和血糖水平不低组孕妇的围产儿结局. 结果 空腹血糖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和身
摘要:石骨症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骨发育障碍性疾病,其臨床无明显特异性。相关的报道也较少。文中,就一例成人石骨症的诊治进行报道,希望为石骨症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石骨症;骨折术;诊治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石骨症(marble bone)又称大理石骨、骨硬化症(ostopterosis)、泛发性脆性骨质硬化
期刊
第四届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专题会(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iatetes and Pregnancy)于2007年3月29日至3月31日在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举行,有来自30多个国家300多名代表参会。
期刊
摘要: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罕见且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本文对1例纤维素性支气管炎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病案展开了分析,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纤维素性支气管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罕见且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新生儿期极为危重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现在某些NRDS患儿呼吸机治疗时,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
期刊
患儿男,日龄8 d,因拒乳1 d,气促、青紫2 h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38周,阴道分娩,羊水清,出生体重3450 g,出生时1 min、5 min和10 min随直窦缺如。
期刊
蛋白水解处理和膜蛋白的释放,作为翻译后开关起到调节粘着底物活性的作用,这一被称为蛋白质外在区域剪切(protein ectodomain shedding)的过程能够活化、灭活底物蛋白,或者改变其功能特性。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ADAM)是蛋白质外在区域剪切的重要组分,属细胞膜结合金属蛋白酶家族。ADAMs调节蛋白水解、细胞粘连、细
期刊
《产后出血》原著作者为Christopher B-Lynch、Louis G.Keith、Andre B.Lalonde和Mahantesh Karoshi,是一本针对产后出血的相当实用的产科临床参考书。该书针对产科医师介绍了产后出血治疗方面的相关信息,涵盖了产科领域以“产后出血”为主题的各方面内容,特别是一些成功用于抢救的新技术,并从全新的视角介绍了产后出血的流行病学、诊断的最新知识,具有很强的
期刊
20世纪70年代,围产医学在国际上逐步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七十年代末期引入我国。围产医学的研究目的是降低孕产妇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孕产妇及胎婴儿健康水平和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是实现我国少生、优生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七十年代末期围产医学及围产保健工作很快在我国城市及农村蓬勃迅速的发展起来。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