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亚当·斯密对沙夫茨伯里道德情感主义的完善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t200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夫茨伯里开创性地提出了道德情感主义思想,他主张人类有利他的自然情感、利己的自我情感和无利于任何人的非自然情感,前两种情感在“道德感”这一感官的调控之下有机结合,最终能够指引人们向善.这一理论在“道德感”的具体定义和公众对“善”的认同上有一些不完善之处,亚当·斯密基于同情理论,通过将“道德感”非实体化,提出“合宜”概念与设定一个“假定的公正旁观者”等进路完善了沙夫茨伯里所开创的道德情感主义伦理体系中的疏漏.
其他文献
邵志庆1962年出生于贵州黔南都匀市,4岁学唱京剧,6岁登台演出并考入都匀京剧团培训班学习身段、唱腔等基本功,16岁考入贵州省艺术学校学习花灯表演专业,师承张秉熊、蔡才文、陈克清、齐华明等老一辈贵州花灯表演艺术家,接受了规范系统的戏曲教育.1981年进入贵州省花灯剧团工作.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邵志庆旦角表演艺术承传训词是“爱国尚艺,敬业崇德.扎根传统,兼容并蓄.学练不止,繁盛花灯”.在承传训词中,可清晰窥见邵志庆及其传人对花灯戏艺术性的追求即“扎根传统,兼容并蓄”,这种艺术追求概括了她的艺术风
期刊
《夫余王》传说在形式上典型的“三段式”结构,在内容上“感应生子”“主人公历经磨难之后成功”以及“动物帮助”三个主要情节反映着民族深层文化心理和民俗意蕴,即感应生子情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间信仰,突出夫余王身份的神圣性,反映了感生神话的发展;三次杀子情节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古代社会的社会制度、民间习俗、思想观念等,并且对考据夫余国历史具有辅证意义;动物帮助情节再次加强“君权神授”意味,并且蕴含着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表现了先民们要求改变现实的愿望,展现了其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2017年,由美国剧作家卢卡斯·纳斯(Lucas Hnath)创作的《玩偶之家·下集》(A Doll\'s House,Part2)获得托尼奖8项提名,纳斯作为“经典的拾荒者”,“按传统方式进行造反”创作出来的作品,成功跨越了经典再写的“寄生”困境,实现了“戏剧之戏剧”的艺术创造.诚如评论所说:“在不牺牲易卜生在她身上和周围建立的情感和政治架构的情况下,看着他的娜拉复活是一种享受.”拾荒者纳斯在创作中不架空经典文本《玩偶之家》,形式上采用嫁接、移植等技巧,内容上采用互文的手法,实现了衍生文本理性、集中
期刊
五四时期,国民党革命派代表戴季陶逐渐靠近社会主义并开始了积极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其政治思想的转变,既在于帝国主义国家暴露的伪善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冲击的因素,在于国内社会需要“一剂缓解民生又克服资本主义制度弊病的良方”,也源于戴季陶本人的思想基础与马克思主义存在相通点.他以阶级斗争学说分析劳工问题,以唯物史观阐释中国阶级状况,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其积极作用表现为:(一)推动了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的思想启蒙;(二)推动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建设;(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进程.然而,戴季陶对马
作为西方文化视野中的一种舞台艺术形式,音乐剧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40年的历史,经历了原版引进、原版改编、模仿创作、励精原创4个阶段.在这一发展历程中,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①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如何在音乐剧创作和表演中坚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以及与社会时代相联系,是当前我国音乐剧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并深思的主题.当代著名戏剧家徐晓钟说过,音乐剧“戏剧是基础,音乐是灵魂”,所以我国音乐剧在风格上要呈现出中国特色的民族性、时代性、社会性特征与音乐的创作、表演实践密不可分.我国是一个拥有丰
期刊
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玛蒂尔达》与在天桥艺术中心演出的韦伯音乐剧《摇滚学校》有比较相似的主题,都旨在召唤儿童对规则的反抗精神,捍卫自由和独特的个体意志.由此也可略窥欧美音乐剧儿童主题的表达趋势.在极高的音乐传唱度和优秀的演员表演前提下,与后者相比,前者的情节叙事和舞美视觉更是充满想象力和趣味性.本文着重探析这两个方面,引导观众对《玛蒂尔达》进行思考.
期刊
“自1960年开始,音乐人类学家逐渐将研究视角转向城市……虽然特定国家自身传统和西方文化的艺术音乐体系相互交融和作用构成了一种新景象,但是,全球化带来的\'西方化\'(westernization)以及对于西方化的\'适应\'(adaptation)现象已经成为城市音乐研究的核心论题……\'融合\'(syncretism)是目前主要的理论概念,即它作为一种手段,促使两种音乐文化中相似或可匹配音乐元素纳入一种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过程.”①漫瀚剧产生在城市,其自身携带
期刊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百余篇与蓝诗玲译介相关的论文题录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研究时空分布可视化图谱,发现国内对汉学家蓝诗玲的译介研究大致可分为基础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史研究两大类.基础翻译理论研究是传统翻译研究的延续,不仅涉及文本语言特征,还包括翻译规范、译者主体性等方面的内容.随着上个世纪末西方“文化学派”翻译理论的引入,描述性翻译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语料库法、语篇分析法、文献计量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等.目前,在蓝诗玲英译作品方面的研究成果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为培养洋务人才兴办了一系列洋务新式学堂,可谓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端.洋务新式学堂的职业教育特征为:一是培养军事外交工业科技目标人才,打造聘用“洋人”“匠人”为师的新型师资结构;二是课程设置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将实训、实习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一改封建传统教育纸上谈兵之局面;三是采用咨传、招考、咨送的招生方式与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就业途径.洋务学堂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有两点:(一)短期应急的功利化举措难成大器;(二)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方能成功.
《汉密尔顿》(Hamilton)是史上最为轰动的一部以嘻哈音乐风格贯穿整剧的音乐剧.该剧首演是在2015年,一经问世便得到了公众的认可,2016年包揽了百老汇和纽约戏剧类的所有重要奖项,其中包括托尼奖的最佳原创音乐奖、最佳音乐剧本奖等,曾多次出现一票难求的状况.通过各大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2020年7月剧院版音乐剧《汉密尔顿》成为了疫情之下的惊喜.据相关资料,《汉密尔顿》电影在正式上映之前,在全球内的播放次数已经超过数千万,所以其商业地位是难以撼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