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2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创新教育。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 渗透途径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只会因循守旧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创新,首先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关于创新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培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创新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意义重大深远,引起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然而,审视今天的语文课堂,却不尽如人意,有的课堂已经或正在沦为扼杀学生创造力的地方,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忧心忡忡。
  一、理性看待创新教育
  先看下面的一则事例——
  老师问:“有谁知道雪化后是什么?”一生答:“雪化后是春天。”老师摇头否定。一生又答:“雪化后是水。”教师连忙点头称赞。读到此处,我心中颇增几分遗憾:第一位学生的回答是多么巧妙,多么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然而却遭到老师的无情抹杀,这正反映了今天的教育要重视培养师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性。2012年,山东籍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振奋国人的喜讯。为什么中华泱泱大国直到今天才摘除此桂冠,打破此项目上的零纪录?有人将其归结为中国式教育的悲哀,即不重视创新培养和实践锻炼,以致培养出大批千人一面的蠢材和高分低能的怪物。此言固然偏颇,但我认为,这对今天的教育又的确有些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真审视教育现状。
  翻开文献资料,你会找到如下定义: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造性思维和创造个性是创造性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创造性思维主要指逆向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个性主要表现为: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培养独创性思维力;培养联想能力。这为我们运用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一条比较具体可行的途径和依据。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途径
  初中语文教材中编选的课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性文章,每一篇从内容到形式都经得起推敲。语言或优美生动,或质朴典雅;内容或叙事抒情,或说明议论。阅读这些文章,如同在穿越时空,回归历史,聆听着先贤的教诲,分享着作者的思想。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从中读出新的理解,获得新的启发,实现素质教育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1.珍视独特感悟,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和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学语文课堂更应该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主阵地,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如果教师珍视了学生的感受,则那个说“雪化了之后是春天”的孩子定会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对于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应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和鼓励,不能随意抹杀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和表达。要让阅读给予学生丰富的精神养料,让阅读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
  2.广泛阅读,领略时代人物创新的业绩。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英雄人物、杰出人才不断涌现。许多在当时众口一词一锤定音的思想意识,在今天却会受到时间的拷问,时代的质疑。宋濂的“俯身倾耳以请”会再度招致美国人的人权抨击,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会使一流大学将其拒之门外……中学教师应教育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应当“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师应引领学生踩着时代的鼓点,通过课文及课外读物这扇窗口,引领学生瞭望时事,领略当代人物创新的业绩。
  3.读中学写,迈开创新的步伐。
  模仿是创新的开始,是学生习作进步的必由之路。它可以帮助学生迈开模仿步伐,步入创新天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托教材,找准“读”与“写”的契合点,引导学生学习名家的习作技巧。“我并非什么了不起的文学天才,和大多数普通文学爱好者一样,我的文学之路也是从阅读和模仿开始的。”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回顾自己的写作生涯时说过的一段话。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创作之旅是从模仿外国作家的小说起步的,他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就受到了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影响。因此他得出结论:“一个人在写作的初级阶段就是应该去大胆地模仿、借鉴。”这位作家的叙述,告诉了我们模仿在学习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热情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善于借鉴。学完一篇文章后即进行改写、续写或扩写训练,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语文素养突飞猛进,一路飙歌,尽快步入文学创作的阳光大道。
  4.化读为演,进行语言文字的再创造。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法,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在深刻感悟的基础上,将它们从静态的语言文字状态转化为肢体语言的表演。学生需要熟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在正确熟练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才会实现这一形式的华丽转变,保证表演的质量。这不仅是学生表演才能的体现,更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毕竟不是影视明星,因此,只可多关注其创造思路,不宜对表演有过高期望。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关创新教育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与思考。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广大语文教师应积极践行课标理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不懈探求,让语文课堂更加人性化,充满希望和灵性,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杨鸥.莫言:不倦的探索者.南方人物周刊,2012(34).
其他文献
摘 要: 只要是学生有收获的教学就应该算作是“有效教学”。在实际教学中重点做到将教材要“吃”透,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做好课后反馈。要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不断实践、完善和创新,才能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管理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文化的载体,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动态课堂,这就对小学语文教师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似乎变得越来越复杂了:生动活泼的表演,精彩纷呈的课件演示,还有热热闹闹的小组讨论……课堂上,经常是声、光、电一拥而上,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而不少语文老师教得辛辛苦苦,效果却不甚理想。其实,有效的语文教学并非每一节课都要使用多媒体课件,也并非每一节课都要小组讨论,语文教学完全可以不拘一格,简简单单。  关键词: 新课改 “简化” 语文教学  随着《新课标(201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例如体外受精和胞质内单精注射技术应用的前提是患者能够产生具有受孕能力的卵母细胞或者精子,也就是说这些技术是无法治愈那些不能产生具有受孕能力配子的患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展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在和谐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情绪高涨,参与意识强,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欣赏、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设置和谐的语文课堂呢?  一、搭建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
摘 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勤动笔墨的习惯,注重研读的过程,强化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交流,坚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进而让学生喜欢阅读,提高兴趣。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培养兴趣 教学方法  高尔基对书本的喜好“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的确,原本应该每一个学生都喜爱阅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恰恰相反,不喜欢上语文课,更不喜欢读书。我对这个怪现
本实验将疑似“混合型”鸡痘的病料进行病理学检查,发现皮肤、气管和喉头病料的细胞胞浆内嗜酸性染色的A型包涵体。病原分离鉴定表明,病毒能在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形成典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口语交际”的概念,指出了口语交际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提出通过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中职语文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方法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口语交际能力与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一起被列为中职生必须掌握的五项语文基本能力。由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