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燕,女,中共党员,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辅导员、团委书记。她扎根滨海,在共青团一线坚守,已近5个年头,曾获得天津市达沃斯志愿服务优秀团干部、优秀志愿者、滨海新区优秀志愿者;校优秀共产党员、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就业工作先进个人标兵等荣誉称号。
就业对于每个毕业生的家庭来说都是头等大事,然而有些父母却并不了解孩子们在就业中的困惑或失落,尤其是一些偏远或贫困地区的父母。怎样让他们的父母了解孩子的状况,为孩子踏上社会的第一步助力?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一名普通的辅导员,选择用写手书信的方式,搭建学校与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心桥”。这位辅导员就是梁燕,至今她已经为此寄出了整整550封信。
手书信走遍全国
萌生这样的想法,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和家长进行大学生学习情况、就业前景、思想状况等方面的沟通。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生家长很多不会说普通话。有一次,梁燕给家在云南的一位同学的母亲打电话,对方一口浓重的云南方言,梁燕听了半天也没明白。
于是梁燕想,不如给学生家长们写信吧。于是,她迅速拟定了信的内容:上半段共性的部分是向家长介绍当前的就业形势、学校实习安排等相关问题;而下半段个性的部分则是梁燕一封封地手写,介绍每一位同学在校的真实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点评,尤其是就业方面的建议。
“周婷是贵州人,正在考教师资格证和人力资源师,计划回家就业。”“韩瑞香保研后要努力提升外语水平。”“单晴晴之前有工作机会,但眼高手低……”一年多来,梁燕一有空就抓紧时间写一点。目前,她寄出的信已经整整550封,几乎覆盖了除西藏、台湾以外的全部省、市、自治区。
很多学生家长给梁燕写了回信,他们把梁燕当成了自己孩子在天津的另一个家长。有的家长在回信中写道:“该管就管,该骂就骂。”
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
国际商学院是天津外国语大学最大的一个学院,一个年级有近700人,而且地处大港校区,因此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5年前,梁燕接手辅导员工作后,对自己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不漏过对每一个学生的帮扶。为此,除了寄信,她还记录下和每一位同学的谈心内容,迄今已记满了三四个大本子。
为了能保证让学生随叫随到,梁燕住在了天津外国语大学大港校区的教师宿舍里。她说,“学生一旦有事,我要确保第一时间赶到。”
但是,梁燕并不希望做学生的“保姆”,而是希望成为学生们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梁燕说:“一味呵护并不利于学生们成长,尤其是现在的‘90后’,对于情感的表达更为直白。学生们在找我解决问题时,我都会先反问,‘找我之前,你自己都做了些什么呢?’用引导代替说教,以此培养学生们处理危机和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
“我很普通啊”
梁燕的温柔、微笑和她无微不至的帮助,也早已融入到学生们心中。一次活动期间,由于长时间大声说话,梁燕的咽炎发作了。当活动一结束,她从活动现场回到了办公室,却看到桌上摆着两瓶润喉药,学生们还悄悄在微博上留言给她:“看到你一个人在场中间大声演讲,真的很心疼。”
在今年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梦”五四表彰中,梁燕作为唯一的辅导员入选。不过,她却谦虚地说:“我很普通啊。”可是这个普通的辅导员,却拥有别人都没有的宝贵“财富”——来自全球各地学生寄来的明信片。
她的学生们在毕业后仍然对他们的梁老师念念不忘,并且经常写信或打电话给梁燕:“工作不要太操劳,赶紧去收获美丽的爱情吧。”提起这些“叮嘱”,梁燕笑得特别甜。
就业对于每个毕业生的家庭来说都是头等大事,然而有些父母却并不了解孩子们在就业中的困惑或失落,尤其是一些偏远或贫困地区的父母。怎样让他们的父母了解孩子的状况,为孩子踏上社会的第一步助力?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一名普通的辅导员,选择用写手书信的方式,搭建学校与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心桥”。这位辅导员就是梁燕,至今她已经为此寄出了整整550封信。
手书信走遍全国
萌生这样的想法,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和家长进行大学生学习情况、就业前景、思想状况等方面的沟通。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生家长很多不会说普通话。有一次,梁燕给家在云南的一位同学的母亲打电话,对方一口浓重的云南方言,梁燕听了半天也没明白。
于是梁燕想,不如给学生家长们写信吧。于是,她迅速拟定了信的内容:上半段共性的部分是向家长介绍当前的就业形势、学校实习安排等相关问题;而下半段个性的部分则是梁燕一封封地手写,介绍每一位同学在校的真实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点评,尤其是就业方面的建议。
“周婷是贵州人,正在考教师资格证和人力资源师,计划回家就业。”“韩瑞香保研后要努力提升外语水平。”“单晴晴之前有工作机会,但眼高手低……”一年多来,梁燕一有空就抓紧时间写一点。目前,她寄出的信已经整整550封,几乎覆盖了除西藏、台湾以外的全部省、市、自治区。
很多学生家长给梁燕写了回信,他们把梁燕当成了自己孩子在天津的另一个家长。有的家长在回信中写道:“该管就管,该骂就骂。”
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
国际商学院是天津外国语大学最大的一个学院,一个年级有近700人,而且地处大港校区,因此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5年前,梁燕接手辅导员工作后,对自己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不漏过对每一个学生的帮扶。为此,除了寄信,她还记录下和每一位同学的谈心内容,迄今已记满了三四个大本子。
为了能保证让学生随叫随到,梁燕住在了天津外国语大学大港校区的教师宿舍里。她说,“学生一旦有事,我要确保第一时间赶到。”
但是,梁燕并不希望做学生的“保姆”,而是希望成为学生们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梁燕说:“一味呵护并不利于学生们成长,尤其是现在的‘90后’,对于情感的表达更为直白。学生们在找我解决问题时,我都会先反问,‘找我之前,你自己都做了些什么呢?’用引导代替说教,以此培养学生们处理危机和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
“我很普通啊”
梁燕的温柔、微笑和她无微不至的帮助,也早已融入到学生们心中。一次活动期间,由于长时间大声说话,梁燕的咽炎发作了。当活动一结束,她从活动现场回到了办公室,却看到桌上摆着两瓶润喉药,学生们还悄悄在微博上留言给她:“看到你一个人在场中间大声演讲,真的很心疼。”
在今年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梦”五四表彰中,梁燕作为唯一的辅导员入选。不过,她却谦虚地说:“我很普通啊。”可是这个普通的辅导员,却拥有别人都没有的宝贵“财富”——来自全球各地学生寄来的明信片。
她的学生们在毕业后仍然对他们的梁老师念念不忘,并且经常写信或打电话给梁燕:“工作不要太操劳,赶紧去收获美丽的爱情吧。”提起这些“叮嘱”,梁燕笑得特别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