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证法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中考物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xmyua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识反证法
  关于反证法,我们先从一道常见的题目入手,来认识它.
  例1 如图物体A放在传送带上,与传送带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试作出A所受力的示意图.
  
  
  
  
  解析 本题表面上是一道作图题,但其实同学们感到最纠结的不是如何作图,而是无法明确判定物体A是不是受摩擦力!这也正是本题的难点所在.由于“吃不准”物体A是否受摩擦力,不少同学会作出如图2所示的两种错误示意图.
  
  
  
  
  
  从常规的解题思路,即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来判断的话,由于A与传送带一起运动,处于相对静止,两者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只可能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因此只可能存在静摩擦,但因为“相对运动的趋势”本身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所以从“有无相对运动趋势”去判断“有无静摩擦力”的常规思路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换一种思路,若从题目的结论“是否受摩擦力”入手分析呢?
  关于“物体A是否受摩擦力”,全部可能的结论如下:
  
  
  
  
  
  
  假如A受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或受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则由于受力不平衡,A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这就与题设条件“与传送带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相矛盾了,因此可知,假设A受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或受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是不成立的!否定了A受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或受水平向右的摩擦力)的假设,则A只可能不受摩擦力!
  上述论证“物体A不受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反证法(又称归谬法、背理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方法,它不是对欲证明的结论展开直接论证,而是先提出和欲证明结论相反的假定——“物体A受摩擦力”,然后从这个假定中得出和已知条件(与传送带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相矛盾的结果(A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来,这样就否定了原来的假定而肯定了所欲证明的结论.
  由此可见,反证法是通过证明与论题相矛盾的反命题的错误,从而来确定论题的正确性的.反证法论证的基本步骤是:
  1.反设.即假设结论的各种反面正确;
  2.归谬.从这个临时假设出发,进行正确的推理,直至推导出谬误的结果;
  3.结论.指出反设错误,确定原来论题是正确的.
  反证法常常用于直接证明命题不易解决或不能解决时,在应用反证法解题时,一定要用到“反设”,否则就不是反证法.用反证法解题时,如果与所欲证明的结论相反的情况只有一种,那么只要将这种情况驳倒就可以了,如果与结论相反的情况有多种,那么必须将所有的反面情况一一驳倒,才能推断原结论成立.
  二、再识反证法
  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反证法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许多著名物理问题的解决都曾借助于反证法,下面介绍两例.
  我们知道,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因此,“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就越快;越轻,物体下落的速度就越慢”.这一观察似乎接近日常生活的事实,因此两千多年来没有人怀疑过……直到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用实验证明:一对同样大小的木球和铅球同时落地,从而确立了自由下落的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没有关系,这是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一个重要结论.
  那么伽利略是怎么想到设计实验来挑战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其实在实验之前,通过反证法伽利略已经意识到亚氏学说的错误了,他的论证过程如例2.
  例2 证明:重量不同的物体同时自由下落时,它们的下落速度时刻保持相同.
  解析 1.反设:假设自由下落时,质量不同的物体下落的速度不相同,如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
  2.归谬:如果把轻重两物捆在一起,下落得更快还是更慢?一方面,捆在一起后总体重量更大,应该落得更快;另一方面,因重物下落快,轻物下落慢,下落快的重物将向下“牵带”着轻的物体,使其下落加快,而轻的物体将向上“牵拉”影响重物,使其下落变慢,因而两物捆在一起的下落速度应介于两者之间,如图3所示.
  
  
  
  
  
  3.结论:上面从不同角度进行的两个推理,其推理过程正确无误,但结论却相互矛盾,说明原来的反设是错误的!同理,若一开始反设“重的物体下落慢,轻的物体下落快”,同样可以归谬出两个相矛盾的结论.这样,关于物体下落时的速度,只剩下一种可能的情况,即重量不同的物体同时自由下落时,其速度是相同的.
  我们知道,把小磁针放在磁铁的磁场中,小磁针受磁场的作用,静止时它的两极指向确定的方向.在磁场中的不同点,小磁针静止时指的方向不一定相同.这个事实说明,磁场是有方向性的,我们约定,在磁场中的任意一点,小磁针N极的指示方向,为那一点的磁场方向.为了形象地描述各点的磁场方向,人们可以在磁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这点的磁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例3 证明:任意两条磁感线不可能相交.
  解析 1.反设:假设有两条磁感线a、b相交于P点,如图4所示.
  2.归谬:由磁感线性质可知,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在P点,对应于两条不同的磁感线就有两个不同的磁场方向Ba、Bb.但磁场中某点的磁场只能有唯一确定的方向,不可能有两个方向.
  3.结论:假设不成立,即磁感线不会相交.
  
  
  
  
  
  三、精析反证法
  从以上反证法的论证步骤可见,归谬是使用反证法论证的关键一步.如果我们在运用反证法论证物理问题时,不注意论证过程的归谬方式,就难以从反设中导出谬误,也就得不到论证的结果.用反证法论证物理问题,常用如下三种归谬方式:一是推出与原命题题设条件相矛盾的结论;二是推出与公认的现象、原理、定理、定义相矛盾的结论;三是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
  应用反证法时要注意:
  1.归谬推理的过程必须完全正确.否则我们就不能将矛盾出现的原因唯一地归结于反设;
  2.归谬推理时决不能忽视原命题的题设条件,否则要么推不出错误,要么不能断定所推导出来的结论是否是谬论;
  3.在否定结论时,要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若有两种以上的情况,要否定掉所有其他情况,不能有遗漏.
  下面我们再来尝试用反证法论证几个问题.
  例4 一个封闭金属环加热后内径将增大.
  解析 学生常有疑虑,热膨胀是向各个方向进行的,金属环应该向内、向外都膨胀,向内膨胀应使内径减小!怎么会变大呢?
  1.反设:假设一个封闭金属环加热后外径增大,内径将减小;
  2.归谬:把金属环看成由Ⅰ、Ⅱ两部分组成,如图5.两部分的交线L是第Ⅰ环的外沿也是第Ⅱ环的内沿,当把L看成是Ⅰ的外沿时,受热将伸长,由于它又是环Ⅱ的内沿,按反设1它将变小.同一个L既伸长又缩短这是不可能的;
  反设2:假设一个封闭金属环加热后外径增大,内径将不变,同样可推导出“L既伸长又不变”的矛盾结论;
  3.结论:反设1、反设2都不成立,只有一种可能,即封闭金属环加热后内径将增大.
  
  
  
  
  
  例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铺设楼房的楼板时,楼板之间应靠得很紧,不留缝隙
  B.冬天架设电线时应比夏天架设时拉得略紧些
  C.在一块金属板上挖一个小孔,在高温环境中这个孔会变小些
  D.常温下刻制的钢尺,当在高温环境中使用时,其测量值会偏大
  解析 本题中的选项C与题3相类似,在高温环境中这个孔会变大些,故选项C是错误的,正确答案为B.
  例6 冰水混合物中冰与水的质量保持相对稳定时,其温度必定为0℃.
  解析 关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存在三种可能,即大于0℃,小于0℃,等于0℃,如果能否定、排除其中的两种可能,则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必然是剩下的第三种可能.
  反设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大于0℃;
  归谬1:这种情况下,其中的冰会熔化,冰的质量会减少,水的质量会增加,这与条件“冰水混合物中冰与水的质量保持相对稳定”相矛盾;
  结论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可能高于0℃.
  反设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小于0℃;
  归谬2:这种情况下,其中的水会凝固,冰的质量会增加,水的质量会减少,这与条件“冰水混合物中冰与水的质量保持相对稳定”相矛盾;
  结论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可能低于0℃.
  结论:冰水混合物中冰与水的质量保持相对稳定时,其温度必定为0℃.
  例7 如图6所示,某同学用8N的力F把重5N的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则:
  
  
  
  
  
  ①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方向 ;②当人手对木块的压力增大到12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 不少学生会习惯性地套用“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的结论,草率地认定压力增大时,摩擦力将变大.其实,这时的摩擦力是静摩擦,不适用“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的结论!假设摩擦力f随力F增大而增大的话,当f增加到大于物体重力mg时,物体就要向上跑,这就意味着我们用较小的力F时,物体还能压在墙上,用力大了物体反而压不住了还要向上跑,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出现的!故假设是错误的,同理可证f随F的增大而减小也是不可能的.故压力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是不变的.
  例8 如图7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上固定一块磁铁,一人用木杆吊着一块磁铁,始终保持两块磁铁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且不变.则小车的状态是( ).
  
  
  
  
  
  A.向左运动,越来越快
  B.向右运动,越来越快
  C.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D.有时快有时慢的直线运动
  解析 不少学生可能会认为,小车上固定的磁铁受到了另一磁铁的吸引力,因此小车会向右运动起来,并越来越快,其实这是没有全面分析小车受力所形成的错误判断!在水平方向上,除了受到另一磁铁的吸引力,小车还受到人(脚底)向左的摩擦力.
  通过详细分析小车等各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来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是常用的解题思路,但甚为繁琐!而运用反证法来进行排除,则简单得多!详细论述过程如下:
  反设:假设小车运动状态如选项A(或选项B、或选项D);
  归谬:由题设条件“始终保持两块磁铁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且不变”可知,小车、两个磁铁、人、木杆之间是保持相对静止的,因此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运动状态完全一样的整体,由反设又可知,这个整体的运动状态如选项A(或选项B、或选项D),由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可推得,这个整体应该受到非平衡力.
  分析整体实际所受的力,整体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整体以外的物体施加的力)的作用,原来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如两个磁铁间的相互作用,由于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作用于同一个整体上,所以对整体而言,这样的两个力相当于平衡力.所以这个整体实际受到的是平衡力!
  结论:假设小车运动状态如选项A(或选项B、或选项D)都不成立,小车(整体)实际受平衡力,应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
  同理,如图8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辆平板车,一个人站在这辆平板车上,用铁锤敲打车的右端.在锤的连续敲打下,这辆平板车也不可能持续地向左驶去.同样,人也不能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
  
  
  
  
  
  例9 将阻值分别为R1与R2的两只电阻,第一次以某种方式连接后,两端加上电压U,这时R1消耗的功率是R2消耗的功率的4倍;若R1与R2第二次以另一种方式连接后,两端仍加上电压U,此时通过R1的电流大小为0.4A,R2两端电压为8V,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4W.
  
  
  
  
  
  (1)根据题意,通过计算判断后,在方框中画出两次电路连接的示意图;
  (2)求电阻R1与R2的阻值;
  (3)求所加电压U的值.
  解析 这道电学题很特别,没有电路图,没有提供电路连接方式.而将“判断电路是如何连接的”设置为本题的第一个问题,十分新颖.
  本题中两个电阻连接的方式只有两种,要么先串联后并联,要么先并联后串联.具体是哪一种,可以应用反证法的思路,假设某一种方式,按这一方式进行计算,若出现矛盾,则否定此方式,肯定另一种方式;若不出现矛盾,则肯定所假设的方式,而否定另一种连接可能.第一问的具体计算判断过程如下:
  假设第一次为串联,第二次为并联.
  串联时,由条件■=■,可得
  ■=■=■=■;
  并联时,U1=U2=8V,则
  P1=U1I1=8V×0.4A=3.2W,
  由■=■=■,I1=0.4A,可得
  I2=1.6A,
  则P2=U2I2=8V×1.6A=12.8W,
  P总=P1+P2=3.2W+12.8W=16W.
  计算结果与题设条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4W”相矛盾,故假设的连接方式不正确.应为第一次并联,第二次串联.电路连接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
  
  
  
  
  
  由并联时■=■,可得■=■=■=■.
  由串联时I1=I2=0.4A可得
  R2=■=■=20Ω,
  再由■=■可得R1=5Ω,
  U=U1+U2=8V+0.4A×5Ω=10V,
  或U=■=■=10V.
其他文献
新华社主办的《新华每日电讯》报,从去年9月23日在第二版推出了一个栏目叫《有错即改》,栏目中将责任编辑、校对者姓名,在何版出了何种差错,正确的应该是怎么写,都一一公布于
内容梳理  一、磁场和磁感线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而磁感线是人们假想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就如同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一样.  二、电磁铁   与永磁体相比,电磁铁有这样几个优点:磁性的有无可以通过电流的通断来控制;磁场的方向可以通过电流的方向来控制;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电流的大小来控制.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中,关键是掌握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把电磁
学习一门乐器,除了遇到好老师,教材的使用和搭配是关键,如同看病遇到好医生和好药材的道理.学生从启蒙到高级别的学习,一路走来会遇到许多问题,稍有不慎,如跟错老师、选错教
物理问题大多数是由若干物体构成的开放式或封闭式相互作用的系统组成的.解决这类物理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隔离法”对系统中单个物体或局部进行分析研究,沿着个体到个体或局部到局部的思维途径去寻求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另一种是采用“整体法”,本着整体观念对系统进行整体分析,沿着从系统到局部或从整体到个体的思维途径去寻求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如果选用恰当的“隔离法”或“整体法”,在解决很多问题时会达
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模式、职业模式和生活方式,进而也对未来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的任务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给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核心素养.教师质量
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们努力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生们对学业的目标与期许的表现.学习动机的高与低都对学习起到很大的影响.在我国近年来对教育体系的持续投入与改革,许多
高校文库是指各个高等学校专门收藏、展示、保存和利用本校师生员工及校友的著作、论文及其学术成果的特藏书库,是高校图书馆具有特色的馆藏资源.它能充分凸显馆藏特色,激励
基本功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钢琴学习必须要经历的漫长过程,而且基本功训练更能够锻炼训练者自己的钢琴弹奏水平,提高训练者的钢琴技巧.因此,在新时期的钢琴教学中,科学
巴西研究人员发现,切碎的香蕉皮可以有效去除饮用水中有害的铜、铅等重金属.用香蕉皮制成的水净化设备,即使连续使用11次,其吸附重金属污染的特性依然显著.同目前采用的净化方法相比,这一方法不但环保价廉,而且耐用性更好.除香蕉皮之外,此前还有研究表明,椰子壳纤维、花生壳等一些植物废料也可作为良好的水质净化材料.
所谓演绎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或称演绎法,是指以一定的反映客观物理规律的理论知识为依据,从服从该知识的已知部分(即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出发,推知事物的未知部分(即未知答案)的一种思维方法.演绎推理法是一种常规解题方法,也是物理解题中运用最多的方法之一.  在演绎法中,已知条件、未知答案和联接二者的物理规律(或更广义的普遍性知识)是构成演绎推理过程的三个要素,挖掘、筛选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