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村妇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5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开始渴望做一名深山里的村妇,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闲云野鹤般的日子。
  既然是村妇,我的家应该在云雾迷茫的大山深处了。种着几亩良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儿育女,养猪种菜,修房造屋;栽几棵果树,看几片白云,喝几口自家酿的谷烧或高粱酒,满足,且乐在其中。我会养一只叫作小蛮的鸡、一只叫作芊芊的鹅、一只叫作大熊的狗,有自己的小菜园,还有自己的山林、果园与几亩良田。在我的世界里,我要嫁个靠谱的山里汉子。我的他要有高大粗犷、憨厚淳朴的外表,有一副庄稼人那种能吃能做的好身板,也要有大气磅礴的豪爽性情,情深义重,有智有勇。
  即使是村妇,我也要把身上的粗布麻裳穿戴整齐,头发收拾干净。白天和他一起到山上砍回一担担柴火,打回一筐筐猪草,在自家菜园子或责任田里浇水、捉虫、拔草。也学学牛郎织女那样男耕女织式的分工。在炎炎夏日,我织完一块布,伸个懒腰,想起在田野里做活的他,正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刻,赶紧泡一壶山里摘回的野茶,烧开甘甜的山泉水,用粗瓷大碗盛了,端到田间给他喝。茶水苦苦的,凉凉的,他一口灌下,抹一抹汗,看着我,又看看不远处的庄稼,莞尔一笑,继续在烈日下耕作。当头的阳光是猛烈的,而劳动的內心却是愉悦的。仿佛每次劳作都是一种新生,我们会在心底里不由地感叹:劳动原来是这么美好的事情。
  既然是村妇,我交往的都是善良淳朴的村民,偶尔也到邻居家串门,唠嗑,扯闲天,一起到空旷的天宇下放声唱几首山歌。晚上没有外出活动,饭后就早早地上床歇息,煤油灯就不用点了,节省着些吧。让窗外的月光射进床沿,安宁而静谧。我们看着窗外夜空里的星星,谈着自家田里庄稼的收成,憧憬着以后可以在哪块地上造起一座小木屋、小阁楼,哪个角落可以搭一间猪圈、牛棚、鸡窝。对未来的日子充满着憧憬与向往。夜空很蓝,星星很亮,山风很清,我们一直聊到夜深人静,屋里屋外,万籁俱寂,月光映照,我们酣然入梦。
  我会慢慢地习惯这种简单而纯朴的日子,生下五六个儿女,男孩虎头虎脑,个个壮得像头小牛犊,像他们父亲那样高大健壮;女孩乖巧秀气随我,能绣个枕套,纳双鞋垫,帮着做很多很多的家务。我嘛,每天用心做好粗茶淡饭,照顾好老人和孩子,一家人健康快乐地在山里待上一辈子,默默地世代繁衍下去。孩子他爸做的木床,宽大又结实。东头睡三个男孩,西头睡三个女孩,或者任由孩子们横七竖八,东倒西歪地躺下。日子一天天、一年年地过去,到了两鬓斑白的晚年,几代同堂,儿孙绕膝。几多欢声笑语,尽享天伦之乐。
  也许有那么一天,山外来了人,他们能从我脸上流露出来的微笑中,读懂一个村妇的幸福的。
  责任编辑:子非
其他文献
春末,轻风裹走了最后一丝春寒,到处都暖融融的。  我沿着公园的小径,朝着远处一片唯一还盛开着的沙果花走去。还有几米远,向右拐,再走十几步就到了。前面有两个老人,看上去大概有七十多岁,一前一后走得很慢,后面的是个老婆婆,前面像是她的老伴儿。小径很窄,他们年迈的步履有些蹒跚,于是我放慢了脚步跟在后面,心想他们也是想去看看沙果花儿吧?走至拐弯处,老婆婆果真被那一树树茂密的花儿吸引了,她喊住前边的老伴儿,
期刊
八十八岁的老父亲最近又因脑梗住院。十五年来,已经第四次脑梗了。住院三天后,病情略见好转,老父亲情绪高涨,每天喜滋滋的。看到单间病房里阳光明媚,东瞅瞅,西望望,整理整理被子床单,看一会儿电视节目。又见好了一些时,坐在轮椅上,这走走,那儿看看,像个孩子。每逢护士注射打针,都要大声感谢,还高高举起右手,表示谢意,怪模怪样的。性情固执的父亲,住院后却非常听话,配合治疗。由于说话、吞咽困难,我陪他说话,他费
期刊
小妹妹在广州给我打电话说:“大姐,我想小伯。”她在电话那边哭,我在电话这边哭,我没有办法安慰小妹妹,我们都想去世的小伯,小伯是我们的——妈妈。  小伯活着的时候,永远在梯田里忙,把辣椒种成辣椒树。永远在猪圈里喂猪,伺候母猪下崽。卖钱送我读书、买花衣服,长大了。我长翅膀飞了,小伯永远伺候她的孙女和孙子,小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地劳动。四年前,我的小伯走了,农历二月十一日是她的忌日,我心如刀绞,只
期刊
校园春来早,课间,无意间瞥见了窗外满树满树的槐花!  嫩绿的枝叶间,一串串、一串串的槐花啊,白中透着一抹绿意,娇嫩无比,正在随风微微颤动呢,如小姑娘般羞涩浅笑,躲躲藏藏,一股甜丝丝的香气也随风飘来。我赶紧呼来学生一起观赏,大家挤在窗边叽叽喳喳,快乐无比。我便和他们讲起了小时候采食槐花的事,大家听得兴致极高,一高个儿的学生欲举手去摘,我连忙呼住,怕他不留神摔下三楼去,提醒他们放学到校园其他地方去看,
期刊
在我的家乡南阳盆地,乡亲们称芝麻油为香油。一個“香”字,说明了芝麻油的珍贵。  香油的生产工艺颇为复杂,那时没有现代化的压榨设备,一切全凭手工操作。在大集体时代,油坊属于生产队。每天天不亮,油坊里便亮起昏黄的油灯,工人们要先把芝麻过筛,去掉尘土和秕子,留下颗粒饱满的放进锅里炒。炒芝麻可是个技术活,烧火的要掌握火候,不大不小,保持均匀,掌锅的要拿一把大铁锨不停地翻,冬天还好受,夏天烟熏火燎的一会儿就
期刊
我用手机是比较晚的。2005年的春天,我和一个同事相约进城去华联商厦买了手机。相比其他同事所用的翻盖机,我娇小的诺基亚直板机一下子站到了潮流的前沿。  我用公共电话把新办的手机号告诉了妻子。妻子也很高兴,在我坐上客车后不久,她打来了电话。我当时虽手机在手,却并不会用。我是打算回家后细看说明书,再详加研究的。我赶紧咨询邻座的乘客。通话过后,我想起还有话未给妻子交代清楚,于是又请教那乘客如何“发射”。
期刊
我亲爱的儿子,你到长沙上大学已有一年零八个月了,在你离开家的这六百零八天里,爸爸有很多话想对你说。  儿子,在爸爸眼里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从你出生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里,我从来没有打过你一下,骂过你一次。不是因为我脾气好,不打人,是儿子你实在太听话了!  三岁那年,你三妗到集上去加工面条,让你看着正在睡觉的妹妹。你就坐在门台上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直到你三妗回来后你才到外面去玩。你三妗对你
期刊
当你走过的时候,暮春的风邀请细雨和响雷为落花送行,晚樱却热烈地在你的发上盛开。  那些花,生得可爱,红粉娇嫩。而你也曾打马从江南路过,迎面是朦胧的春花暗香。山雨欲来,你敲醒桥边的窗,惊破关于春的最后一个梦。  你想着多年前那个葬花的姑娘,虽并不明白她所唱的花落人亡两不知,但她悲凉的眼神至今刻在你的血骨中,于是你忍痛拂去肩头的花瓣,留得一地清香。  候鸟早已归来,它们小心翼翼地盯着你,试图在你的眉间
期刊
天亮了,我意犹未尽地从梦中醒来。恍惚刚有过的一段经历,像幻灯片一格一格闪过:湿漉漉的衣服挂在院子当间。一个阴冷天的微笑。飞驰而过的汽车,蹿出的尾气被后来的车辆冲撞开去,溅得行人满身都是。腥腻干燥的空气在耽搁中有些紧张,间隔的一阵尖叫锐利而迅捷,很快归于沉寂。  在漫无目的的走动中,目光一下磕到了旁边玻璃反射的光亮上,然后互相不好意思地回避着。有风顺着光亮自由下滑,在匆忙中跃过低矮的墙头,俯冲着扯住
期刊
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木楼,屋挨着屋,瓦连着瓦,一直延伸至江边,这就是故乡的老街。  清晨,“沙沙沙……”扫大街的声音,把整条老街都叫醒了过来。老街依河而生,边上的清水江一直向东流淌,经过沅水,最后流入洞庭湖。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外出全靠清水江,来来往往的船只,把里面的农产品运出去,再把外面的物质运进来。每一次船只到来的时候,码头上人山人海,下货的工人,进货的商人,远行的游子,三教九流的人们都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