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孔隙率砂岩中破坏模式演化的多尺度分析

来源 :岩土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孔隙率砂岩是油气藏、地下水等的重要储层,对其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破坏模式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有限元与离散元耦合的分层多尺度模拟方法,对同一种高孔隙率砂岩材料在(排水)双轴压缩试验、钻孔稳定性问题、水岩耦合问题等典型岩土工程边值问题中,破坏模式的演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高孔隙率砂岩在不同加载条件下可以产生压缩带、含剪切变形带等具有显著不同几何特征的破坏模式;受应力集中、边界条件、孔隙压力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破坏模式之间可能发生演化,在边值问题中产生复杂的破坏形式;有效平均应力增加可能导致破坏模式从含剪切变形带演化为压缩带,反之,有效平均应力降低也可能导致从压缩带向剪切带的演化.
其他文献
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埋深大、距离长且处于复杂的构造地质环境中.为查明其地应力分布特征,统计分析了隧洞沿线10个钻孔的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成果.3个主应力关系主要表现
基坑开挖卸荷扰动区深度的确定是基坑设计的重要指标.现有的关于扰动区深度的确定大都采用室内试验方法,无法反映土体的原位应力状态.基于多功能孔压静力触探(CPTU)原位测试,
对某在建高速公路桥面混凝土铺装层存在的大量裂缝进行现场调查,分析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认为对于浅表裂缝不影响桥梁整体结构承载能力,但要进行表面灌浆等处治,防止沥青面层
对π型板技术在桥梁改造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探讨,并通过S 307线三里黄桥改造工程实例,在空心板梁上浇筑π型板,解决新老桥以及桥头路面之间的高差.
岩石失稳破坏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工程问题和地质灾害,为了探讨花岗岩失稳破坏过程的演化机制及前兆特征,进行了单轴压缩声学试验,对花岗岩试件失稳破坏过程伴生的声发射信号及
某道路的桥梁改造中,拟采用拆除的30 m预应力混凝土T粱,为评定该T梁的承载力是否满足改造桥梁的使用要求,对拆除T梁进行静载试验检测,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评定.
毛细阻滞效应是多层、不同粒径非饱和土入渗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现象。为了探究多层土水分入渗的毛细阻滞过程,设计了室内模型试验,采用主动加热光纤法(AHFO法)对多层土的水分迁移进行试验,并结合频域反射法(FDR法)和直接观测法作为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FDR法和直接观测法,AHFO法对降雨入渗所产生的毛细阻滞现象具有较好的观测效果,可观测出水分运移的更多细节;运用FDR法,对AHFO传感器进行原位标
小转弯半径曲线盾构隧道施工引发的地表沉降变形规律极为复杂,但相应的变形预测解析公式仍未明确.依据前人研究成果,构建曲线段盾构隧道施工的地层损失模型,基于镜像法及Mind
采用实测结果和施工仿真分析结果对高矮墩相接的连续刚构桥合龙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保证顺利合龙的施工措施,并对桥梁合龙前后关键截面实测应力与计算结果进
以阜阳市行流沙颍河大桥现浇箱梁门式支架施工设计为实例,介绍了该种支架的施工特点、结构尺寸、技术参数以及与其他类型支架比较.结论: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施工速度快、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