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膀胱过度活动症患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90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中老年人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患病情况. 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横断面现场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6个社区年龄≥40岁的10 160名常住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既往史、现病史和中文版OAB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等.OAB诊断依据为OABSS中尿急≥2分且总分≥3分.用x2检验和Bonferroni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9805份问卷符合要求进入统计分析.调查对象年龄40 ~ 92岁[(57.9±9.7)岁],OAB总患病率为2.1% (209/9805),其中干性OAB 1.0%(100/9805),湿性OAB 1.1%(109/9805).男性总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2.7%和1.9%,P<0.05).男女患病率随年龄增加不断增高.60岁前,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和1.4%,P >0.05),之后男性则高于女性(4.6%和2.6%,P <0.05).糖尿病患者OAB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8%和1.9%,P <0.05).体质指数(BMI)≥30 kg/m2者比正常人(BMI< 25 kg/m2)更易患OAB(3.2%和1.8%,P <0.05). 结论 中老年人OAB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高,60岁以后男性OAB尤为突出,应给予特别关注.糖尿病、BMI≥30 kg/m2是OAB的高发因素。

其他文献
患者,男,43岁.因会阴部肿块进行性增大伴疼痛1个月于2010年3月16日入院.查体:会阴部右侧触及一直径约5 cm肿块,边界清,活动度好,无压痛.B超检查提示会阴部肿块约5.1 cm×2.6 cm×3.9 cm大小,边界清楚,呈低回声.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肿块切除,包膜完整,与周围无粘连;切面呈部分囊性伴囊液.病理报告:镜下见瘤细胞弥漫性浸润性生长,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丰富嗜碱性,细胞核偏位深染,
期刊
目的 探讨分子靶向治疗晚期肾癌患者的疗效并对MSKCC危险度分组预后模型进行验证. 方法 晚期肾癌患者345例,年龄17~90岁,平均57岁.其中透明细胞癌306例,乳头状肾癌20例,嫌色细胞癌4例,肾集合管癌5例,髓样癌3例,未分类癌7例.常见转移部位为肺、骨和淋巴结.治疗方法:索拉非尼组205例,索拉非尼口服,400 mg,2次/d连续服药;舒尼替尼组140例,舒尼替尼口服,50 mg每天,用
目的 观察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IL-6、sTfR、BMP6等指标的变化,分析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Hepcidin蛋白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25例、前列腺癌无骨转移患者30例和BPH患者30例,年龄55~75岁,平均67岁.前列腺癌骨转移组PSA 20.0~1500.0 μg/L,中位数138.0μg/L;无骨转移组PSA 3.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当腹压增加时出现的漏尿现象,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据调查,仅在美国就有1700万有尿失禁症状的患者,全球患者超过2亿[1],其中大部分为压力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多产、肥胖等[2].传统治疗方法疗效有限,近年来应用干细胞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成为研究热点.现就压力性尿失禁的干细胞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期刊
目的 评价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压力-容积变化及尿流率和上尿路功能. 方法 2007-2011年,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并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术(Mainz pouch Ⅱ)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0例.输尿管植入≥30 cm去管化乙状结肠后壁.术前行结肠镜检查并测定肛门括约肌张力,术后3~6个月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和尿流率测定,IVU检查评价上尿路功能. 结果 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平均容量360 m1(27
我们收集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和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OABSS评分≥6分的女性中重度OAB患者56例,探讨索利那新片治疗效果、安全性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象与方法 本组56例.年龄18 ~70岁,平均48岁.病程3个月~11年.24 h排尿次数(15.1±2.8)次、夜尿次数(4.1±2.2)次、尿急次数(2.7±1.8)次、急迫性尿失禁次数(0.9±1.3)次,OABS
期刊
PCNL已成为当前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的重要手段[1-2].但统计表明,PCNL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高达83%[3].多数并发症经常规对症处理甚至不处理即可痊愈,但一些特殊并发症如处置不当,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影响[3].PCNL并发下腔静脉内泌尿系导管(双J管、Foley管、肾造瘘管等)异位在临床工作中较少见.我们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并将其治疗方案进行汇总分析,以求为临床提供参考。
期刊
患者,男,55岁.2011年10月10日因轻微脑震荡入院.查体:右腰腹部可扪及包块,大小约15 cm×15 cm×10 cm,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可,无触痛,随呼吸可上下移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血钙3.65 mmol/L,SCr 285 μmol/L,BUN 20.29 mmol/L,甲状旁腺激素4.4 ng/L.甲状腺CT检查未见异常.腹部CT检查示右肾区巨大腹膜后肿块,
期刊
例1,女,43岁.因体检B超发现腹膜后肿物24 d于2012年4月9日入院.查体未见异常.血尿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未见异常.IVU检查示左侧L1水平内侧见一片状低密度影.CT检查左肾前方见一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5.0 cm×5.5 cm,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内可见多发囊状低密度影.全麻下行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肾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左肾门前球形占位,大小约5 cm×5 cm,与结肠系膜粘连严
期刊
目的 探讨采用自制单孔腹腔镜通道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初期疗效. 方法 2010年7月至2011年11月肾细胞癌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37~68岁,平均49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4~ 30.4 kg/m2,平均24.2 kg/m2.腹部B超及肾脏CT检查提示11例均为肾细胞癌,肿瘤位于左肾7,右肾4例;位于肾上极3例、中部4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