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的班级管理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uo1361315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无定法,当然,管理也无定法,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捉得老鼠就是好猫。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我在班级中设立专项工作小组,废除班干部终身制,代之以班干部轮换制,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已得到广大的教育界同仁的肯定。
  但是,如何操作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实践中的班主任。我结合学校德育工作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在尝试设立班级专项工作组工作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班级专项工作组是为了有效地开展某项活动而设立的常规性或临时性领导机构。如由班长、纪检委员等人组成的纪律检查工作组,负责全班同学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及监督;由学习委员、课代表组成的学习工作组,负责全班同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及学习信息的反馈;由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文娱委员等人组成的宣传工作组,负责班级文化的建设及各项文体活动的策划、组织;由劳动委员、室长等人组成的卫生工作组,负责全班同学的环境教育及教室、宿舍、包干区的卫生打扫。工作组成员通过自荐、推荐和任命等方式产生,人数根据活动内容和工作量大小而定。班内每一个同学都可以根据活动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申请加入“工作组”,在组织领导专项活动中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工作组”一旦成立,要确定较高的工作目标和制定出详实的工作计划。班主任可组织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定期对其进行考核和评估,对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要表彰,对出现的问题和失误要本着关心和爱护的原则进行指正。
  实践证明,设立班级工作组,增强了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加大了班级管理力度,规范了班级管理方法,锻炼了同学们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具体表现如下:
  1、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我班每学期成立6个工作组,参与学生达30人左右,约占全班学生的50%,基本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班干部体制中的“少数人当官,多数人被管”的局面。同学们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责任意识,真正理解“假如我是他”的意义。强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又使大家更关心集体、更热爱班级,更显示出集体的力量是不可比拟的,借此对同学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2、发挥了工作组集体领导功能,提高了班级各项活动的质量。工作组在制定工作计划时,所有成员均能出谋划策、各抒己见,从而提高了决策的全面性、科学性。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工作组所有成员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辅相成,做到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保证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我班在诸如宿舍内务、黑板报评比、运动会、演讲比赛等重大活动中,成绩均居前列。究其原因,是同学们群策群力的结果。
  3、减轻了班干部的负担。以往,班级事务无论大事小事,全由班干部包办。他们忙得焦头烂额,不仅影响了学习成绩,而且常常是“吃力不讨好”,甚至造成同学之间的不必要矛盾。有了“工作组”就不同了,班干部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和日常班务工作中去,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又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做到一举两得。
其他文献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格局是教师讲加学生练,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服从于老师,对于“做”、“怎么做”,学生没有发言权。这种现象与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我尝试在语文教学中,以励激趣,辅以训练,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一、为学生创设一个易感应的环境    易感应的环境是指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松和活跃的氛围,让他们的各种想法和行为能得到老师的积极反应。  学生是最怕老师批评和惩罚,
期刊
思想品德发展的“心理障碍”是指在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阻碍理解道德要求,从而不能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品德需要的心理因素。这种心理因素的产生与心理定势有关。定势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甚至起破坏作用的。我们所说的心理障碍就是一种起消极作用甚至起破坏作用的定势,正是它促使学生对教师的正当要求采取漠视或抗拒的态度。下面就其表现、成因及预防矫正措施予以探讨。    一、学生品德发展中的心理障碍的几种类型  1、认知障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程)裹夹着前期课改的余威,现在按照市教委统一部署,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在各区县轰轰烈烈地摆开阵势,设备添置,师资培训,教材选择,拓展的、探究的、活动的多种板块,不断地碰撞着我们的思维。  新课程改革是激进的,它将在根本上重新确立新的课程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校的日常教育模式等。这无疑是一场深层的、整体性的、全方位的课程改革。然而我们
期刊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使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心从优先发展高等教育转向大力加强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保证国民素质普遍提高的基石,忽视基础教育的发展就等于舍本逐末。基础教育阶段是普及初等教育的阶段,是打基础、奠定基本学力的阶段。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为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带来了可能。但由于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文化积淀和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造成的弊端,学
期刊
【摘要】由于高校的扩招和高中的普及,加之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使技工学校的生源整体素质普遍下降、质量参差不齐,学生也难以掌握和达到规定的技术等级和要求。面对这一当前的现实问题,如何摆正技工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系,针对学生所存在的各自差异、个性特点,设立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保证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技术工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关键词】生源差异 培养目标 分层
期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道出了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既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古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充分说明了父母对孩子后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然而,时下受打工热潮的影响,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大中城市去谋求生计。尤其是青年夫妇们,夫妻俩双双外出打工,把尚未成年的小孩寄人篱下,一心只想挣钱,却忽视了作为父母者应该做的
期刊
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何谓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创建和谐校园应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联系起来,从师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
期刊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在教育的旅程中,培养学生感知事物、发现事物的能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探究热情,鼓励学生创新并提出一些奇思构想,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三年级201班上《品德与社会》课时,孩子们听说这节课要让他们说《发现》,不知怎的,小家伙们显得有些不安分,几十双眼睛里充满了好奇、期待和渴望。  我走上讲台说:“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一个神奇
期刊
《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适龄儿童、少年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普九”要求初中的年巩固率达98%,实施“普九”,巩固“普九”成果,巩固率达标均是摆在乡镇中学面前的一大难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和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成绩这一块进行考核时,一般采用公式:绩效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生率-后进生率)×巩固率。可见巩固率之重要,笔者以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学生辍学的原
期刊
摘 要:合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关键词:教学情境; 导趣引思; 设问导疑; 问题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