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展览设计的艺术性,是包含了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综合艺术。现代科技成果,让美的形式和内容表达,有了比传统更为丰富与更为崭新的技术手段,对这些技术手段的探讨和研究,并进而提出设计过程中得到发展的美学指导概念,才能使我们的展览设计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体现现代观念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现代展览艺术;形式美学要素;科技美学要素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37-1
展览设计是将多种视觉元素重新组合构成具有三维空间特征的创造性活动,属室内设计的一部分。需要运用现代技术将美学要素和文化内涵融入人性化的设计中,而美学要素中的形式和科技美学要素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形式美学要素
从形式角度看,展览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及内容包括:美学空间、美学色彩、美学装饰等。
美学空间是空间分割合理就能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因此设计者要抛开以往的空间形式,利用现代技术与审美特点探索新的展览空间。而美学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影响参观者的情绪。将色彩使用得当,既能满足展览的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视觉效果。美学装饰即展览中的雕塑小品、场景复原、情景油画,等功能装饰是构成展览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千秋红岩”陈列展览中的“阴阳黄桷树”的场景设计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和丰富多变的多媒体影像装饰技术,获得千变万化的展示效果,同时也体现了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
在与视觉有关的艺术设计中,形式美提供了基本的构成要素,这不仅为展览设计,也为当代艺术设计领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二、科技美学要素
上世纪3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美学也随之出现,并影响着展览设计的发展。使展览设计无论是在视觉、观念、感受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因此在现代展览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绿色生态”技术
21世纪提倡环保理念,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展览空间中的科技美是存在于人类物质生活领域中的,它是以功能性为前提,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展览设计中将科技美学与绿色环保相结合,是如今世界环保话题关注的重点。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就是一个展现科技美学的绿色生态建筑。外墙东西两侧设计了一层立体绿化,植物通过屋面的雨水收集系统进行灌溉,充分带走建筑物的热量,能在夏季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达到经济、实用、美观的统一。
(二)“数字媒体”技术
随着数字媒体和智能技术等的出现,促使陈列展览的不断变化发展。正是设计与科技的结合,扩大了科技美学在展览设计中的延伸。而声音、 激光、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的运用使展览形式有了更为丰富的层次,也让展览倍添光彩。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中观看展览,不仅能看图片、实物,还可通过触觉、听觉来真实体验。在展览设计里融入了更多的数字媒体项目,如互动合影墙、虚拟讲解、全息幻影成像、多人互动桌面等。例如:开国大印的展示,是通过全息幻影成像来展现的。360度幻影成像将三维画面悬浮在实景半空,不需要人们佩戴任何光学眼镜,就可享受裸眼3D效果。同时配合播放历史文献专题短片,让观众能详细了解大印背后的故事。因此美学要素与科技的结合才是现阶段展览艺术需要加强的地方。它是数字科技与地域风格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完美结合,是科技美学中光影技术与艺术的完美体现。
(三)“网络信息”技术
多媒体网络技术无形中把我们带入全新的境界,以往数万字的文字表述,现在用声光影可能只需几秒钟就可以表达清楚。在展览与观众的互动性上,要让受众有效地参与到展示活动中,这也是展览馆展示信息由被动转为主动的需要。为了增加展览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必须将展示的信息传播以娱乐的方式进行。
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中,除了观看展厅文物和珍贵照片外,馆内的多媒体运用也是一大亮点。其中,利用电子相框扩充展线空间,对展板以外的珍贵照片分类播放;对于观众感兴趣的文物,可通过触控式液晶操作进行放大观看;嵌入式电子翻书可让观众直接在屏幕上拖拽画面达到翻书的效果;当观众走入感应区,大屏幕将走出虚拟讲解员,介绍讲解内容。多人互动桌面通过多台投影仪将动态图像投影于大型多触点桌面上,供多名用户的触控操作。滚动显示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参观者可对图片进行点击、缩放、三维旋转等操作。看完整个展览后,参观者还可通过互动合影墙助你完成穿越时空与老重庆街景、民主人士合影,并打印成照片作为留念。展览馆还特设了电子留言墙,观众通过多媒体软件手写留言,将全部在电子留言墙上滚动播放。
通过电子、声控、虚拟场景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构成的虚拟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公共数字展示空间也是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的数字化表现。因此,对现代展览艺术中科技美学的研究还需要不断探索。
综上所述,当代展览艺术设计领域的显著特点是科技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科技性不仅带来了展览空间环境和功能的合理、舒适、安全,同时也充分运用当代科技成果,例如:新型材料、特殊工艺及声、光、电等技术手段产生的各种艺术效果,共同构成了当代展览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展览艺术的不断发展一定离不开各种美学要素的参与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王世仁.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国建筑美学论文集[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2]陈波.浅谈现代工业建筑美学[J].山西建筑,2006,(13).
[3]魏文卿.浅谈空间展示艺术中的技术美学[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4).
作者简介:
杨真华,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
关键词:现代展览艺术;形式美学要素;科技美学要素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37-1
展览设计是将多种视觉元素重新组合构成具有三维空间特征的创造性活动,属室内设计的一部分。需要运用现代技术将美学要素和文化内涵融入人性化的设计中,而美学要素中的形式和科技美学要素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形式美学要素
从形式角度看,展览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及内容包括:美学空间、美学色彩、美学装饰等。
美学空间是空间分割合理就能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因此设计者要抛开以往的空间形式,利用现代技术与审美特点探索新的展览空间。而美学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影响参观者的情绪。将色彩使用得当,既能满足展览的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视觉效果。美学装饰即展览中的雕塑小品、场景复原、情景油画,等功能装饰是构成展览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千秋红岩”陈列展览中的“阴阳黄桷树”的场景设计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和丰富多变的多媒体影像装饰技术,获得千变万化的展示效果,同时也体现了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
在与视觉有关的艺术设计中,形式美提供了基本的构成要素,这不仅为展览设计,也为当代艺术设计领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二、科技美学要素
上世纪3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美学也随之出现,并影响着展览设计的发展。使展览设计无论是在视觉、观念、感受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因此在现代展览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绿色生态”技术
21世纪提倡环保理念,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展览空间中的科技美是存在于人类物质生活领域中的,它是以功能性为前提,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展览设计中将科技美学与绿色环保相结合,是如今世界环保话题关注的重点。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就是一个展现科技美学的绿色生态建筑。外墙东西两侧设计了一层立体绿化,植物通过屋面的雨水收集系统进行灌溉,充分带走建筑物的热量,能在夏季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达到经济、实用、美观的统一。
(二)“数字媒体”技术
随着数字媒体和智能技术等的出现,促使陈列展览的不断变化发展。正是设计与科技的结合,扩大了科技美学在展览设计中的延伸。而声音、 激光、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的运用使展览形式有了更为丰富的层次,也让展览倍添光彩。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中观看展览,不仅能看图片、实物,还可通过触觉、听觉来真实体验。在展览设计里融入了更多的数字媒体项目,如互动合影墙、虚拟讲解、全息幻影成像、多人互动桌面等。例如:开国大印的展示,是通过全息幻影成像来展现的。360度幻影成像将三维画面悬浮在实景半空,不需要人们佩戴任何光学眼镜,就可享受裸眼3D效果。同时配合播放历史文献专题短片,让观众能详细了解大印背后的故事。因此美学要素与科技的结合才是现阶段展览艺术需要加强的地方。它是数字科技与地域风格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完美结合,是科技美学中光影技术与艺术的完美体现。
(三)“网络信息”技术
多媒体网络技术无形中把我们带入全新的境界,以往数万字的文字表述,现在用声光影可能只需几秒钟就可以表达清楚。在展览与观众的互动性上,要让受众有效地参与到展示活动中,这也是展览馆展示信息由被动转为主动的需要。为了增加展览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必须将展示的信息传播以娱乐的方式进行。
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中,除了观看展厅文物和珍贵照片外,馆内的多媒体运用也是一大亮点。其中,利用电子相框扩充展线空间,对展板以外的珍贵照片分类播放;对于观众感兴趣的文物,可通过触控式液晶操作进行放大观看;嵌入式电子翻书可让观众直接在屏幕上拖拽画面达到翻书的效果;当观众走入感应区,大屏幕将走出虚拟讲解员,介绍讲解内容。多人互动桌面通过多台投影仪将动态图像投影于大型多触点桌面上,供多名用户的触控操作。滚动显示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参观者可对图片进行点击、缩放、三维旋转等操作。看完整个展览后,参观者还可通过互动合影墙助你完成穿越时空与老重庆街景、民主人士合影,并打印成照片作为留念。展览馆还特设了电子留言墙,观众通过多媒体软件手写留言,将全部在电子留言墙上滚动播放。
通过电子、声控、虚拟场景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构成的虚拟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公共数字展示空间也是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的数字化表现。因此,对现代展览艺术中科技美学的研究还需要不断探索。
综上所述,当代展览艺术设计领域的显著特点是科技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科技性不仅带来了展览空间环境和功能的合理、舒适、安全,同时也充分运用当代科技成果,例如:新型材料、特殊工艺及声、光、电等技术手段产生的各种艺术效果,共同构成了当代展览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展览艺术的不断发展一定离不开各种美学要素的参与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王世仁.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国建筑美学论文集[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2]陈波.浅谈现代工业建筑美学[J].山西建筑,2006,(13).
[3]魏文卿.浅谈空间展示艺术中的技术美学[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4).
作者简介:
杨真华,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