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g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日本人内外意识的行为表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日本文化产生的影响,发现:内外有别的文化意识形成了日本人交际方式的独特特征,内部的集团意识所产生的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为了集团的和谐氛围而必须要珍视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害怕自己成为集团的“异类”等是内外意识对日本文化产生的积极影响。充分了解这些将非常有助于中日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内外意识;集团意识;日本文化;跨文化交流
  日本人在文化观念中具有强烈的内在和外在考虑,这是日本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特征,已经渗透到了日本人行为活动的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看,日本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内外意识,并影响它。如“先輩”、“後輩”就是日本社会中内外意识的具体表现,“人(ひと)”除了“人間”、“人類”的意思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用法就是“世間の人,世人(即自己或自家人以外的其他人)”。如果在中日跨文化交际中了解日本文化的内外意识,将会起到缓和与日本人跨文化交流的作用。因此,研究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可以为日本文化和社会的深入了解提供重要的线索。
  1日本人“内”“外”意识的表现
  内在和外在的意识根植于日本人的心灵深处,它对日本人的行为模式有着广泛而强烈的影响,表现在节日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和沟通方式上等方面。
  1.1 节日风俗的行为表现
  在日本有一个叫“节分日”的节日,通常在2月3日的夜晚,也就是立春的前夜。为了防止象征灾难的“鬼”闯入家里,在这一天日本各地有一些节分日的风俗,如门和玄关装饰上荆棘和发臭的沙丁鱼头点。此外,在寺庙和房屋“撒豆”的习俗。一边喊着“恶魔在外面,福气在里面”,一边往屋外面撒烤黄豆,来驱鬼辟邪。从上述节日风俗中不难看出日本人的内外意识。
  1.2 国外旅游的行为表现
  由于日本的经济很发达,海外旅行是很受日本人欢迎。但日本人在日本国内和海外的行为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通常在国内谨言慎行、彬彬有礼,道德高尚,但当他们踏上旅途时,会忘记羞耻,胡作非为,特别是当他们出国的时候,往往违反交通规则、口出狂言,甚至做出失态的行为也不以为然,此类负面报道时有出现。正如谚语“出门在外,不怕见怪”。上述日本人在国内和国外的行为差异都反映了日本人内外意识。
  1.3交際风格的行为表现
  经常会看到中国人在公共汽车和火车上与坐旁的人积极交谈,而经常也可以看到日本人与坐旁的人没有任何交流的景象。这或许可以说是,它反映了日本人在沟通上封闭,缺乏社会性的特点。因此,在国际跨文化交流的情况下,外国人对日本人的印象往往是如下:“日本人不太敞开心扉”、“封闭”、“含糊其辞”,看不到其真实的面孔。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日本人在交际中有强烈的内外意识。
  2“内”“外”意识的起因
  2.1 地理和历史原因
  由于日本列岛自古被大海包围、是一个封闭的岛国,且与外界交通不便。由于这种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日本人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自己的内在和外在意识。直到明治维新,有2000年多年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没有国界边界的日本群岛并没有发生与其他国家的大规模战争,也没有被占领。且因为它是一个单一的种族,没有本国各民族间的战争或占领,与外界一直和平相处。由于这一历史原因,日本人认为将外部世界视作外国,与其无关或拒绝联系的排外意识,自然而然扎根于日本人的内心深处。
  2.2 稻作文化的原因
  日本属于稻作文化圈,远至弥生时代开始的稻作文化对集团意识和内外意识都有很强的影响。由于生产率低下,灌溉设施的增加、修理,水稻种植、灌溉和水稻收获等,必须和附近的人们互相帮助。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调的精神得到了尊重。若是干旱年代,为了尽可能多的给自家村子引水,村里人便会团结起来与邻村争斗,甚至会发生流血事件。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更加强化了村民的团结,及对邻村或是外界的排他心理。因此出现了对外村民以“排斥”为名,对内组成成员进行私下的制裁。
  3 内外意识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3.1 内部的集团意识
  当日本人对外将自己置身于社会时,便会与公司产生强大的一体感,并将完全融入集团内部。社会团体如企业将个人联系在一起,形成并强化了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一体感。为了使之稳定下來,家庭纽带备受重视,公司充分照顾员工,员工及其他成员的生活费由公司全包,公司的组织甚至会很关心员工的私生活,在员工的私生活中发挥公司的作用。因此,管理层和员工成为一体的公司,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加强了,对本公司有了很强的忠诚度,感受到了工作的意义,为公司的发展努力工作,并能从中感到有价值的生活。
  3.2 关爱他人
  在内外意识的影响下,为了集团的和谐氛围,日本人都很在意彼此的感情和想法。日本人经常被告知,在与人交流时,要珍视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其原因是在说真正的意图之前,发挥一个重要的缓冲作用,使对方心理镇定。特别是当拒绝对方的请求和邀请时,会充分考虑被拒绝的人感情,要想不会搞砸人际关系,不要直接说“不”,要用委婉的说法,如“对不起,我想去,但是已另有安排……”,“对不起,今天不凑巧……”,“那就暂且等考虑好之后给您回复”等等。为了尽可能搞好集团内部的人际关系,员工们深知彼此应相互谅解,从内心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3.3 “我方以外即非人”的思想
  在内外意识极强的日本社会结构中,强调“立场”会使“内”和“外”矛盾尖锐起来。在同一公司都能看到“我方以外即非人”这样一个极端的人际关系现象。经常可以看到:如果你是陌生人,即使是需要帮助的弱者,也会把你撞倒跟你抢座位,而若无其事地忽略周围的弱者,读着报纸和杂志等。同时经常也可以看到,这种人遇到关系好的熟人、特别是单位的上司时,无论自己多么累都会让出自己的座位。这或许是日本人的一种坏习惯,只要在集体规定的范围内做什么都心平气和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怕闯红灯”这句话是如此普遍。因为不喜欢或害怕一旦与大家背道而驰,便会遭到排斥。
  4 结论
  日本社会的内外意识是理解日本文化的重要线索。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以及稻作文化的影响,内外意识根植于日本人内心深处。内外意识对文化使日本人拥有强大的集团意识,他们因害怕自己成为集团的“异类”,而非常关心彼此的心情和思想,以此来维护集团和谐的气氛,并珍视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因此,本研究可以为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缓和与日本人跨文化交流的障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五光照雄『言葉から見た日本人-間の感覚と内外の視点』[M].自由現代社,1982年.
  [2]土居健郎『甘えの構造』[M].弘文堂,平成2年.
  [3]土居健郎『表と裏』[M].弘文堂,1985年
  [4]森田良行『日本人の発想と日本語の表現』[M].中央公論社,1998年.
  [5]芳賀綏「言語·社会·文化」,『社会の中の日本語』[M].大修館書店,1977年.
  [6]李暁東:「日本人の内外意識および成因と影響」 《多样化日语教育研究》[C].西安交大出版社,2006年.
  [7]梅棹忠夫,金田一春彦,坂倉篤義,日野原重明. 講談社カラー版日本语大辞典第二版[M]. 株式会社講談社,1997.
  作者简介:惠晓翠(1988—),女,籍贯:陕西西安,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学历: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宋代对于文化的推崇相比唐朝三代时期发展到了一个顶峰,玉器作为奢侈品在此时对其的玩赏研究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深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国家政策方面,“重文轻武”的国策导致整个社会对于文化的推崇;社会背景方面,物质财富的积累使市民阶层扩大,人民生活较为富庶;社会风气方面,受到禁中好尚的影响,富贵人家皆以收敛珠玉为爱好,尽管宋代军事的疲弱给美玉西来造成了影响,但同之前朝代相比,宋代玉器仍然有了一
期刊
【摘要】: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蕴含着某一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文化内涵。本文就闽东地区两个地级市十四个县市及两市管辖的乡镇村的地名进行整理、归纳,研究闽东地名的得名原因及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地名;得名原因;文化内涵;文化特征  地名是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自然地理实体、居名点和行政区所起的称呼。地名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变化,记录了人类
期刊
【摘要】:《出水莲》这首古筝作品属于古筝传统作品,南北派系中南派的客家筝派核心代表曲目。笔者首先介绍了客家筝派和《出水莲》的发展,随后围绕客家筝派曲目《出水莲》在演奏技法、演奏风格和表达情感三方面对各个版本的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业内主要人士的文章主旨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做铺垫。  【关键词】:《出水莲》;客家筝派;演奏技法;演奏风格;表达情感  广东汉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公元四世纪
期刊
【摘要】:词汇学研究是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2016年第一季度知网中的词汇学文章为研究对象,发现:词汇学内容涉及比较广泛,但是各方面文章数量相差悬殊,内容主要集中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上,历史词汇研究和词汇应用研究文章数量均衡,词汇学理论、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就研究视角来说,重微观轻宏观。同时对词类问题的探讨,对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词汇研究、海峡两岸的词汇研究、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词汇研
期刊
【摘要】:文章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出发,探究了齐鲁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区域文化、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发展的法规体系、文化衍生要素、文化精品七个方面对齐鲁文化软实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创业文化;齐鲁  一、研究背景  最近几年,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持续升高。国务院下发《文化产业的振兴规划》,这是中国第一个文化相关产业的规划书,文化产业迎来了
期刊
【摘要】:大卫·米切尔的作为杰出的作家,本文从“解构”与“融合”两个角度进行对米切尔的后现代主义巅峰作品《云图》的探究,分析了他对于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与否认、传统思维模式的颠覆以及多元文化融合的深刻变革,对其文化意义的影响进行解读。  【关键词】:云图;后现代主义;文化融合;多元主義  1绪论  1.1简介  大卫·米切尔是一位深受后现代主义影响的英国作家,他的作品《代写》、《九号梦》、《云图》
期刊
【摘要】:阎连科对于小说语言有自己的要求,注重运用色彩词和叠词来修饰文本,热衷于地域方言,深深扎根于乡土民间,以其大胆的想象力对常规语言进行颠覆与创新,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词语;修饰;方言;陌生  当代作家阎连科凭借自己卓越的创作才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文学文本,给读者建筑出众多精彩绝伦的的小说世界。但是,阎连科小说之所以能受到广大评论家和读者的关注,并不仅仅在于其奇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翻译事业迎来了又一次的繁荣高潮,翻译的价值也备受肯定。与此同时,翻译批评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翻译批评长期处于失语和缺席的状态,翻译的繁荣一批评的缺席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梳理刘云虹教授翻译批评的相关文献,探寻其研究成果及相关领域,为以后的多方位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基础,以便进一步促进翻译批评的发展。  【关键词】:刘云虹;翻译批评;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
期刊
【摘要】:字体设计是人类商业活动的需求,它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变化着,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字形态的变化不影響传达的信息本身,但影响信息传达的效果。不同的字体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字体设计是否取得成功,将影响整个设计作品,成功的字体设计不仅会带来好的视觉效果,还给予作品不一样的审美感受。本文通过对《自由“字”在》这本书中的字体造型设计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的创新发展字
期刊
【摘要】:广西桂北的传统建筑吊脚楼是广西建筑文化难得的瑰宝,对于吊脚楼的保护与传承是现今设计的重要趋势之一。而吊脚楼除了外部的改造及设计之外,还需要对其内部进行再改造设计,从结构,色彩,材料,采光及人民生活需要等众多方面进行格局的改造设计,得到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的,具有时代意义和民族文化的吊脚楼室内空间设计。  【关键词】:吊脚楼;室内空间改造设计;传承与保护  1.广西传统建筑吊脚楼的介绍  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