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亿人口日:挑战与希望

来源 :人口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2005年1月6日被我国统计部门定为我国大陆13亿人口日.这是我国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国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被称为10亿人口普查,接着11亿人口日、12亿人口日(在1995年2月)也都作为人口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记入史册.我国之所以重视以亿计算的人口里程碑,目的就是提醒人们对人口问题要有忧患意识.在进入21世纪的第五个年头,13亿人口日有些不同于以往10亿、11亿或12亿人口日的新特点.
其他文献
人口问题是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为推进首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北京市人口学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于2006年12月25日联合举办了第三届首都人口与发展论坛。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有关领导,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侯玉兰,著名人口学家邬沧萍、杨开忠、翟振武出席了论坛;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及主管人口计生工作的区县长,市人口计生委各处室、事业单位负责人,市政府各局、总公司组长单位计生办
2006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决定》是在新形势下指导我国人口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进一步深入开展人口科学研究的重要指南。
本文使用1993、1997和2000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纵向追踪数据,探讨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人口转变的社会环境下,婚姻居住模式或家庭结构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运用事件史分析技术(event history analysis),采用离散时间事件模型(discrete time hazard model),我们发现,居住模式影响妇女的生育行为,但其影响因孩次和居住制度而异:对二孩递进的作用大于对一孩递进的影响;从妻居对生育行为的影响不同于从夫居。家庭结构与生育行为的关系反映了代际之间的互动和影响,也反
“人口红利”是舶来品,并于近几年在国内迅速流传。“人口红利”所指的就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即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尽管“人口红利”这一概念在西方是新近产生的,但是早在1980年代,国内学者已经关注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讨论中国的快速人口转变将产生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时期”,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有利影响。“人口红利”是一个人口学概念,更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如何理解“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如何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多大程度存在“人口
期刊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口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后,社会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著作已不少见,但是,该著作与以往的那些著作不同.该著作并非就"小康"论"小康",而是从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全方位回答了中国人口的诸方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2006年第6期《人口研究》的“人口与发展论坛”题目是“中国未富先老了吗?”,李建民教授认为中国是“即富即老”,认为问题的本质不是我们做的“蛋糕”是否够大,而是“蛋糕”分的是否合理。我和杨慧在将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程度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比后,提出“未富先老”仍是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现阶段特点的描述。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国仍然是“未富先老”。两篇文章发表后引发了对此问题的进一步讨论。我认为相关的问题虽然都提出来了,但在三个方面仍然需要深入探讨、进一步澄清:首先,中国现在
2007年6月2~3日,中国人口学会、国家人口计生委政法司、辽宁省人口计生委在辽宁省沈阳市辽宁政协会馆联合召开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
背景 中国的人口,安全吗?这个问题会不会使你感到突兀,而不知何以作答?人口与安全之间有联系吗?有着怎样的联系?人口作为人类个体的集合,其安全与否指的是什么呢?是人口本身的安全,还是人口问题会威胁到其他领域的安全?在试图澄清这些迷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安全的定义及其演变.
针对国家法律政策调整后流动人口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探索流动人口管理的新举措、新途径,有效解决流动人口管理当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3月15日,北京市公安局流动人口管理处邀请在京部分专家学者召开了“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专题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安大学、市社会科学院、市警察学院以及市民政局、市政府研究室负责人等各方面代表参加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