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艺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learns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品德是初中课程中较为枯燥的学科,很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甚至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丧失,成绩逐步下降,因此亟须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寻思想品德课程的导入方法,以求在课程开始之初,就抓住学生的眼球,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当然学生也应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对所有课程一视同仁,达到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课程 思想品德 导入艺术
  一节课的精彩程度,往往取决于课程的导入艺术,即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中,良好的开端相当于成功的一半。所以新课改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导入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整体教学效果。现笔者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导入方法,以期更好地促进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进行。
  一、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创设教学情境是导入思想品德课程最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也是最有效的。首先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学习《挫折孕育着成功》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将全班学生分组,使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做陈述总结,同时引出某个现代名人的成功事迹,鼓励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分角色扮演,等等;其次在情境创设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现阶段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政治是一门文科性质很强的学科,根本不需要动手和动脑,实则这种想法是严重错误的,例如在讲解《集体主义精神》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鼓励全班学生集体完成一项任务或者创作,可以是每人折一个千纸鹤,一方面使大家感觉到集体力量的伟大,另一方面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帮互助,尤其是帮助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差劲的学生;最后是使用必要的道具,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虽说思想品德课程需要道具的地方不多,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多思考政治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便使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
  二、关注热点,提高兴趣
  首先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尤其是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类节目,同时要善于整合,提炼出对学生最有用的信息,最好每次上课时都拿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和他们一起讨论这些热点话题,鼓励学生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时事政治等良好习惯,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也极有帮助;其次教师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找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便找到共同语言,这样在课程导入过程中,教师提出的热点能较容易地引发学生共鸣,例如初中阶段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好奇心较强,尤其是对先进事物充满了兴趣,这样在学习《世界文化之旅》类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小时候相比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家交通工具的变化、爸爸妈妈的衣着服饰变化等,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最后是学生要意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不能所有知识都等着教师讲解,建议他们最好能建立学习记录本,每天有重点地记录若干条新闻热点,久而久之,必然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收获大量知识,减缓考试焦虑症等的出现。
  三、设置悬念,开发智力
  首先悬念的设置要契合初中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心理特征,使他们提前进入兴奋状态,充分发挥想象思维,积极探寻问题的答案,这样教师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也会少做很多无用功,甚至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时,可以设置悬念:“二战的时候,美国给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两国之间关系极其恶化,而当今经济形式不断变化,美国会和日本有更多的合作吗?”学生就会在不自觉中积累感性认识,然后教师就可以进行积极引导,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其次问题的提出要具有启发性,一方面不能太过于平淡无奇,对学生来说毫无吸引力,另一方面不能超出学生的知识和理解范围,导致他们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其中的度,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以防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性的下降;最后是悬念的设置不能占据太多时间,一般以5到10分钟为宜,太短学生的激情得不到充分释放,太长就会产生本末倒置的嫌疑,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在学习《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时,教师可以拿几束不同颜色的鲜花进入教室,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卖完关子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鲜花,然后通过对不同颜色性格的解读引入正题,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
  四、讲述故事,引发探究
  故事由于其趣味性和转折性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好的故事甚至会使学生久久回味,难以忘怀。首先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搜集合适的故事,例如通过传统神话故事“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态度和坚持不懈奋斗的精神,通过“曾子杀猪”、“一诺千金”、“叶公好龙”等故事培养学生言行一致、信守承诺等品质,当然随着目前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大,教师也可以引入一些现代性的哲理小故事;其次允许教师对故事进行一定加工,以便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现状,例如在学习《公民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所掌握案例的整合,选出最经典的故事部分进行讲解,使学生对财产继承权有一个大体认识,同时进一步树立他们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等;最后组织学生自己成立讲故事小组,同时定期展开思想品德故事大赛,即学生结合某一章节的全部内容,通过自身的生活积累和搜索资料等,声情并茂地进行讲故事比赛,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多媒体导入,丰富体验
  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思想,一方面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多媒体操作技能,不仅要会利用各种现有的媒体库,而且要学会课件的制作、photoshop等基本软件的操作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为此学校可以聘请计算机专业人才来校演讲或者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实习培训等;其次教师要善于对现有教材中的文字资料进行合理转化,尤其是一些较抽象的、与学生生活实际相隔较远的知识,例如可以是多媒体图片,也可以是视频等,同时结合上述所说的四种导入方法,探寻一种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导入手段,丰富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最后是传统教学手段中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笔者认为最好能在课程导入过程中将二者有机结合,例如在学习《文明灿烂之花》时,教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搜寻身边的文明现象,另一方面可以附带多媒体图片和视频展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文明的重要性。
  六、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而且没有什么固定限制。因此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尽可能将知识融入趣味性、悬疑性和启发性中,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潜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图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冠萍.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情境教学导入[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4,04:101-102 82.
  [2]卢俏伶.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艺术[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9:168-169.
  [3]蔡振卫.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5,03:180.
  [4]许伟清.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74-75.
  [5]郭金涛.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艺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180.
其他文献
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斗争.1993年8月中纪委二次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指出:“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
摘 要: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文化中哲学、史学、文学、音乐、术数、礼教等诸多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振兴国学,必须从娃娃抓起”。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传承中华文化当成一种使命。在幼儿园推进"国学课程"建设是当前摆在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为了更好落实国语教育,必须立足幼儿视野,才能使"国学课程"的内容更具适宜性和发展性。从幼儿兴趣、思
物理教学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培
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建筑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快,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石油被称为“黑金子”,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对石油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石油工程施
随着我国改革的进行,国家经济、政治等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建筑企业也得到了深化改革.当前,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已经完全被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这样的改变完全是根据
期刊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在每个模块的单元学习之后都设置了一个“综合探究”.开展“综合探究”课,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同时进一步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培养能够从事城镇、村镇建设和发展的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华学院(原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体系
翻开中国地图,在鄱阳湖东南岸有一块肥沃而又神奇的土地,这就是余干县.余干隶属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南昌、景德镇、鹰潭市三角区中心,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县之
期刊
工程造价是贯穿整个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流程.工程造价主要是通过估算的形式,对建筑工程的总成本进行控制,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建筑工程项目各个环节进行控制科学、合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语文课上,要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品德修养都有较高的重视,对他们的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进行培养,从而让他们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入手,对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的有效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格培养;有效方式  人格教育是使个体不断完善的教育,它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真善美为最终教育目标。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着眼于学生的自我完善和长远发展,因此,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