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真可以攻玉?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评价语文课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既找不出执教者知识上的错误,也没发现理解上有什么不妥或表达上有什么明显失误,而且课堂热热闹闹。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于是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但是,却又说不出有什么好,总觉得好像缺少什么东西。到底缺少什么东西呢?仔细品味整堂课,发现热闹的课堂华而不实。
  伴随着学习者作为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其新颖活泼的学习方式替代了传统指令型课程中教师陈旧的讲授教学,即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形式特征的群言堂刷新了以教师意志为主宰的一言堂。然而,如果这种“刷新”仅仅是停留在作为课程物质载体的课堂组织和活动样式上,如果仅仅停留在以一种新鲜的感性活动样式更替另一种乏味的旧有活动样式上,那么,这种所谓的改革只是在课程平面上花样翻新而少有实质性意义。不幸,部分事实正是如此。
  我不想谈课改的利弊,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是想说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能否“吝啬”点,把作为教师的课堂主体自我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我们知道,语文课堂中教师传递的人性,散发的激情,表达的活力,体现的生动,教师的“自我”更具有巨大的感染人的力量。针对“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应对高考的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的“自我存在”更能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更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实施教师“言传身教”的职责。
  特别是近年来提出的高效课堂之说,更是要注重教师在课堂自我价值的完美体现,而非是简简单单提出一个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完事。这样的课堂热是热闹了,可是热闹过后我们教师是否反思过自己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又学到了什么?
  “语文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现在凡是进行语文课改的课堂教学,以及名师研讨课上,学生讨论的热烈场面比比皆是,课堂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和合作探究的习惯。这似乎是不争的事实。可学生小组讨论这一教学方法真的是万金油么?屡试不爽的么?就真是新课程的最好诠释么?
  “向45分钟要质量”,这句话体现出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度重视,的确,就学校而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所以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呢?这也许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后,我都要习惯性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什么是务实高效?我个人认为: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有的学生把语文打入“冷宫”,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即使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有的学生迫于高考的压力,只是应付了事,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还有的学生投机取巧,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大搞题海战术,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那么,如何改变现状,增加学生的学语文兴趣,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的成绩呢?难道就真的是靠所谓的小组讨论这一“万金油”么?
  高中语文新课程早已推开。它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三个维度来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
  新课程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是一场深刻的改革。作为高中的学生应该怎么学语文?
  语文新课改或者说高中所有学科的新课改,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是要求同学们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如果学生还像过去一样满足于教师的“满堂灌”,习惯于“题海战术”,沉醉于“书本知识”,那么,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变革中,你无疑是一个落伍者和失败者!像江苏版和全国版语文教材,每个模块都提出新的学习方式,如体验式学习、问题探讨及文本研习等,这绝对不是形式主义。传统的学习就是文本研习,而现在强调感悟体验,形成语文素养,在活动中学语文!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老师的课堂在渐渐发生变化了,比如文言文教学,过去老师是串讲,现在有不少老师则先让学生充分预习,提出问题,课堂上则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或许,在课上,语文老师还会经常组织大家对一些问题进行辩论,这些都需要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这与多数教师所搞的小组讨论又决然不同了。
  笔者在成都跟岗研修第一天,有幸观摩了华东师大在田家炳中学实习的学生的献课。更荣幸的是,聆听了华东师大有名教授叶澜老师的评课,如醍醐灌顶,拨云见日。
  叶澜教授首先从当代文化对语文教育的影响开评,从课程的设计思路入手,分析学生相关知识的积累,旧有的古诗中对仗的律诗与今天新知识——对联的衔接,特别授课教师开篇点:紧扣学生兴趣点——成都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杜甫草堂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能向深度拓展,亦敢放手给学生。
  叶澜教授特别点出,课堂教学中学生讨论的问题,学生讨论合作探究,确实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和合作研究的习惯。而且在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之后,课堂上每每闪现出富有精彩见地的思想火花。比如在课堂中,献课教师给学生一道学以致用的拓展习题——填词,使对联补充完整,其中有一女生填入一个“恋”字并阐释其理由,让在场所有人不禁拍掌称赞。   这很好的诠释了针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虽然可以很好地使得学生直奔教材的重难点而去,既解决了主要问题,又节省了许多时间。同时也让我们明白老用这种方法用新课标的精神去衡量有些不妥。人们常说:能提出问题有时远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如果长期都是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惰性和依赖性。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就得不到培养。
  由此可知,不能将小组合作等同于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而且当下我们的教学中为了所谓的高效而把合作学习用得过滥。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不分问题是否合适都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学习呈现极大的随意性。其实有的合作任务很简单,更适合自主学习,完全没必要合作学习。有的问题学生意见基本一致,也不需要共同探讨。频繁、无价值的合作不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浅尝辄止,一味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事实上,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两者并不排斥。而且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自我缺失,现在的合作学习有这样一种趋向,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或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或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学生做的工作只是一个意见交流,最后找一个同学来汇报即可。而且,往往是小组中比较积极的学生会经常被推举来做汇报。这样,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这样的合作学习事实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教师指导的学习效果也欠佳。
  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但不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这样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被限制和剥夺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的提出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等学生自己先提出问题,如果有必要的话再进行讨论以解决问题,之后老师再根据学生提问情况把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而教师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再向学生提出来。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和能力,又可以解决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同时,也使得教师的教学语言少而精,真正实现新课程理念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非组织者,激发学生探究的渴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以,课堂上主要时间应该要留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当学生有问题而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再让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解决。只有在这种学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之后再进行的合作探究、讨论才是有效果的,而不是由教师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只要注意对时间和内容进行合理恰当安排和调控则可。教师不是只能讲二十分钟,关键是应讲得精彩,讲得恰是时候。
其他文献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作活动。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水平,还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朗诵是听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长久以来,语文教学忽视诵读,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围绕“高考”的指挥棒运行,语文课
《语言文字应用》是按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选修教材,是第一本专门讲授语言文字知识和应用的语文课本。《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该课程“应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生动的实例展开教学,力求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创造性的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可见,《语言文字应用》在教与学各方面与文章阅读模块都有很大不同,
2008年10月8~9日,河南省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现场会在洛阳嵩县召开,王建武副厅长参加会议并讲话。王建武副厅长在讲话中说:我省自2006年开始实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以来,经过3
应用异丙醇─—三氯甲烷抽提法对60例健康人及60例临床确诊的肝病患者进行红细胞膜胆固醇(CHOm)测定,并同时测定血浆中游离胆固醇(F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结果,健康人组CHO
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客观题最后一题的考查点通常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对所写人物、所述事件或所论道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06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显示,继2005年全国电力装机突破5亿kW后,截至2006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6亿kW,达到6.22亿kW,同比增长20.3%。其中,水电达
使用设计的质量控制选择格子来帮助临床实验室的检验人员选择和设计质量控制方法。格子是一个3×3分级表,其确定怀具有不同过程能力和测定过程稳定性相应的控制测定值个数和
广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历来重视小水电建设,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大扶持小水电的力度.特别是省人大1 996年和2003年先后两次出台<关于加快农村小水电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