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美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2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五四”时期,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就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口号,强调了美育是一种主要的世界观教育。高中阶段是中学生世界观形成的主要时期,研究显示,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得到较高的发展,开展美育活动,对高中学生的意志、品质、自我意识、性格、品德和人际交往等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学具有美育功能,其中蕴含着无比丰富的美育因素。那么,在这个关键的时期,教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呢?笔者向各位同行提供了感知、捕捉和创造三种开展美育的方法,用来交流。
  
  一、在美的具体形态欣赏中感知美
  
  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能给人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美的启迪。文学作品张弛有度的情节,波澜起伏的事件,栩栩如生的人物,优美动人的语言等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所选课文感情真实、高尚、强烈,读者必然受到感染和影响。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缀文者辞动而情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者的“情”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的,通过巧妙的构思表现出来的,通过合理的布局表现出来的,而读者借助这些受到感化,接受美的陶冶,产生共鸣。如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节选),这篇课文教起来稍有难度,湘西的生活距离我们稍远,作品时代性弱,不合我们的审美习惯,但主人公翠翠与身边的人间展示出的健康的人性之美让我们羡慕和叹服,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那种亲情、爱情的展现形式很多人是无法奢求的。由此,学生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而《过秦论》一类文章,又让学生感知古今中外先贤与圣哲伟大的人格。这些作品结构的天衣无缝之美,语言的汪洋恣肆之美等让人心悦诚服。作品的史论美学价值价值——“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容易被学生接受。与之同时,壮丽山川、巍峨宫殿、辽阔土地、万千生民都展现其中。尽管是那样堆砌、重复、笨拙、呆板,但江山的宏伟、城市的繁盛、商业的发达、物产的丰饶、建筑的瑰丽、服饰的奢侈、战争场面的宏大……给我们以美的感受。“诗歌是人类真情的坦露”,中国是诗的国度,祖先与现代诗人的作品流光溢彩,诗歌独到的神韵,优美的意境,含蓄凝练的语言,和谐悦耳的节奏无不给人以美的熏陶。如李白的《将进酒》,在教读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看主题,读节奏,并引导学生发现:李白要求突破各种传统约束和羁绊;他渴望建功立业,获取功名富贵,进入上层社会;他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屈,恣意反抗。这些发现都在美育范畴内。说明文以其科学、准确、缜密、平实等特点同样给人传递美。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以上方面收获审美愉悦,适当地讲一点美学理论知识,使学生增强对美的形象理解与体悟,从而自觉地在阅读中感知美。
  
  二、在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发现美
  
  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中,时时处处都有美的灵光在闪现,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去捕捉,去发现。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和风细雨、鸟语花香是美,胡同、四合院是美,广场、摩天大楼也是美。许多同行都在尝试多形式教学,把课堂搬出四堵墙,来到校园上、操场上、公园里、田间地头,有意让学生接近自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得双丰收。“挂着吊针上课的老师”的图片是美,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是美,余震中拯救生命是美……教师要在语文上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捕捉美,让他们感到生活是广阔的,美是崇高的,进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发现美的过程包括各种因素,如心理因素、功能、成分,如意向、愿望、期待想象、认识、情绪、心境、欲求等。美育的过程和目标的实现使学生不但建立单一的感知和感受,而且使许多心理功能相综合、相协调。例如黑色很少表示喜庆,最多只代表着庄重与肃穆;而红色一般总代表着热烈、温暖、激情与活泼……
  发现美是有条件的。首要条件是学生要能入乎其内,出乎其中。常听说解放初演样板戏《白毛女》时,扮演黄世仁的演员陈强老师被观众当场哄打,姑且放着陈强老师高超演技不论,就说观众方面,哄打者在审美时将自己置身于实景中,并作出了情景反应,这个过程中无我了,谁审谁的美?有对戏联可以给学生以启示:家传耕读,趁闲时扮作生旦净丑;戏作君相,唱罢后仍是士农工商。它说的是审美者可以与对象融为一起,却仍然保持静观,不作出实用、伦理的显示反应。教读戏剧单元时,许多教师都用观看录像或学生表演等方式来教《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课,教师在使用这种课型时务必给学生讲清上述观点。发现美的第二个条件是必要的知识储备。不知老子的思想,就难以看懂《老子出关图》;不知古希腊神话,就不知“十字架”的含义;不懂得“义”,就难以理解《桃园三结义》,更难弄清关羽被世人推崇的原因,也就难看见义举,更难做出义举了。类似的还有天鹅湖、魔笛、诺亚方舟、哭长城、化蝶等。
  语文教师就要利用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去发现美。《礼记·大同》说得好:“美人之美,美己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孔子的弟子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因为有了这样一种与自然同一与万物共朽的超世心理支撑,也就不需要仍何外在的旨意或命令,不需要任何内在的狂热和激情,而是自然地“愿生无所息”。哲学家冯友兰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将此概括为“以天地胸怀来处理人间事务”,这种天地境界实际是一种人生的审美境界。这时蹒跚学步的幼儿是美的,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是美的,事业有成的壮年人是美的,饱经沧桑的老人也是美的。
  
  三、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美
  
  感知美、理解美、发现美的目标在于创造美。人类的美就是神奇的创造之美。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学生交流情感的主要方式,是学生创造美的主要渠道,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创造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满腔热情地讴歌这个伟大的时代。教师应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如畅谈奥运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等。教师应让学生写身边的事,挖掘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失的人性之美,展示完美的人格魅力,在作文中创造立意美、构思美、观点美、结构美和语言美。
  美育的渗透的结果,使一直被世人认为是“垮掉的一代”的“90后”的身影出现在抗震救灾的队伍中,他们不惧艰险,用尚显稚嫩的双手托起了一个个垂危的生命,他们创造了美;他们志愿服务的身影出现在奥运赛场上,不为报酬,只为展现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他们创造了美;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校园献血车上,不是冲动,只为或许能够挽救一个生命,他们创造了美;如今,他们的身影又集体地出现在荆江宝塔湾河段,抢救落水者,三名大学生不幸英勇献身,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正是在美育教育下形成有一定高度的价值追求,这种精神定会成为新世代的中国的脊梁。
  
  参考文献:
  [1]杨振铎等著.文学理论基础.上海文艺出版社.
  [2]李泽厚著.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安徽人民出版社.
  [3]朱光潜著.美学散步.河南人民出版社.
  [4]张嘉玮著.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 潜意识不易发现,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潜意识的发现、定义及其与意识的区别入手,然后着重论述了潜意识的价值及如何培训潜意识。  关键词: 意识潜意识培训潜意识    1.引言    潜意识的存在已被公众接受,它很少能够被直接观测,但它却有着巨大无穷的能量,影响甚至决定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举重轻重的作用。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并培训潜意识才可以充分发挥潜意识,使我们的人
摘要: 元四家山水画是整个元代绘画的最高成就,他们创造的山水画境体现了元人对心灵节操的执守。解析元四家山水画的内在精神,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理解画面中的虚实,更是画家将自然之境化为胸中之意的深刻体悟的结果,是画家主观精神和艺术修养的体现。  关键词:元四家山水画虚实精神    元代山水画是继五代之后中国山水画的又一高峰,也是中国古代山水画抒情写意一格的最高峰。元四家代表了元代文人画,是整个元代绘画的
摘要: 二战后人类在科技的大路上获得极大发展,但是传统的发展观带来了人类的生存困境,于是人类不断修正自己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在借鉴各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顺应时代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符合人类进步的发展观。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真善美追求    发展是人类生存永恒的主题。在古代就有柏拉图、莫尔等对人类理想社会的思索;在近代有培根、孟德斯鸠等
目的:观察麦粒灸(双侧足三里、关元、双侧大肠俞)结合中药治疗对大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探讨麦粒灸结合中药治疗对患者IL-10、TNF-α相关免疫因子的调节作用,为临床应
AIM To explore the induction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Solanum lyratum Thumb(ST) on human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SMMC-7721 cells through the mitochondrial pathw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胎儿脐带结扎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围术期产妇寒颤、牵拉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6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使
语文教育应该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审美的最高境界往往是超功利的——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培养人的健康审美情趣,最终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中学各学科都兼有美育的任务,但是,语文学科美育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远远超过数理化学科。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语文学科的教育特点,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学会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
摘要: 新课改以来,自主学习得到大力提倡,但自主学习不是自己学习,而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文章在自主性学习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几点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    一、自主性学习的概念和重要性    1.自主性学习的概念。  自主性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
摘要: 教师在教学上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层次选择恰当的授课方式,通过“使用语文”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享受语文”来升华人性,并通过能力和人性的合金来建塑人格,体现语文教育“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  关键词: 语文教学模式多样化    教师在教学上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层次选择恰当的授课方式。但教学方法不应程式化、单一化,更不应变化无常。如在
有一天朋友转了网络红人张尕怂的唱歌小视频给我,我看了后笑得差点呛住,立刻登录微博给他加了关注.以后的日子里,但凡心情有点丧,就去找一段他唱歌的视频来看,荒废了很久的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