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便利的同时,却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这一理念也被应用于建筑设计之中,使得生态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建筑设计的指明灯。本文主要针对生态建筑设计思想内涵及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生态建筑 设计思想 表现手法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得以迅速发展,在给人们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打破了生态平衡,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引起了人们对生态和发展这一矛盾的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人们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为了城市、建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应运而生,带给了城市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本文主要针对生态建筑设计思想内涵及表现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1 生态建筑简介
生态建筑就是依据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综合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理论,科学合理地协调建筑与生态间的各种相关因素,使建筑与生态环境形成有机的整体,使得物质、能量能够在生态建筑内有序的循环,得到高效率、低功耗、低污染、生态平衡的生活环境,使建筑、生态和人组合成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生态建筑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同时又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及生态环境,受到了人们广泛的欢迎,在现代建筑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2 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内涵及表现手法
(1)因地制宜。在设计生态建筑时,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生态环境进行设计,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最大可能的利用自然环境。在设计时应当充分利用自然优势,使建筑能够与自然密切接触,利用自然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例如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进行室内照明,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环境温度,提高空气质量。
(2)一定的前瞻性。在对生态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同时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要考虑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口、环境、气候等可能发生的变化,根据生态环境合理的选择建筑的密度和容积率,同时对建筑进行科学优化的布局。最大限度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留生态环境的原貌,这对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前瞻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3)资源的循环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思想和表现手法之一,也是对生态建筑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对生态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例如在建筑中设计水资源的循环系统,将使用后的废水汇集,统一进行处理和净化,然后将处理后的水用于冲厕或者对植物的浇灌,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充分利用绿色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减少传统能源利用率,是对生态建筑的重要要求,因此在设计生态建筑时,要充分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在设计时,可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或者利用风能进行发电;此外还可以进行水力发电,若电能高于建筑使用量,还可以将其进行储存。通过对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降低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排放,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5)新材料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技术不断创新,在环保、节能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尽量选用新型材料。利用新型保温材料,有着较高的保温隔热性能,冬暖夏凉,减少了空调等的使用;利用新型采光材料,能够提高室内的采光效果,改善光环境;利用新型隔音材料,能够大大减少噪音的干扰。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在提高建筑生态性的同时,更丰富了建筑外观,提升了美观性。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加速,人类与生态间的矛盾将不断激化,制约着社会的发展,而生态建筑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给城市的建设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路。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生态建筑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最终使人类、建筑与生态环境形成和谐的共存关系。
参考文献
[1]姚学用等.生态建筑设计的初步探讨.山西建筑,2007,11(5):52-53.
[2]叶炯等.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华中建筑,2009,6(11):47.
[3]洪哲雄.生态建筑设计初探.山西建筑,2008,2(2):73-75.
【关键词】生态建筑 设计思想 表现手法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得以迅速发展,在给人们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打破了生态平衡,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引起了人们对生态和发展这一矛盾的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人们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为了城市、建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应运而生,带给了城市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本文主要针对生态建筑设计思想内涵及表现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1 生态建筑简介
生态建筑就是依据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综合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理论,科学合理地协调建筑与生态间的各种相关因素,使建筑与生态环境形成有机的整体,使得物质、能量能够在生态建筑内有序的循环,得到高效率、低功耗、低污染、生态平衡的生活环境,使建筑、生态和人组合成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生态建筑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同时又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及生态环境,受到了人们广泛的欢迎,在现代建筑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2 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内涵及表现手法
(1)因地制宜。在设计生态建筑时,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生态环境进行设计,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最大可能的利用自然环境。在设计时应当充分利用自然优势,使建筑能够与自然密切接触,利用自然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例如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进行室内照明,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环境温度,提高空气质量。
(2)一定的前瞻性。在对生态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同时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要考虑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口、环境、气候等可能发生的变化,根据生态环境合理的选择建筑的密度和容积率,同时对建筑进行科学优化的布局。最大限度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留生态环境的原貌,这对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前瞻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3)资源的循环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思想和表现手法之一,也是对生态建筑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对生态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例如在建筑中设计水资源的循环系统,将使用后的废水汇集,统一进行处理和净化,然后将处理后的水用于冲厕或者对植物的浇灌,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充分利用绿色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减少传统能源利用率,是对生态建筑的重要要求,因此在设计生态建筑时,要充分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在设计时,可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或者利用风能进行发电;此外还可以进行水力发电,若电能高于建筑使用量,还可以将其进行储存。通过对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降低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排放,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5)新材料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技术不断创新,在环保、节能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尽量选用新型材料。利用新型保温材料,有着较高的保温隔热性能,冬暖夏凉,减少了空调等的使用;利用新型采光材料,能够提高室内的采光效果,改善光环境;利用新型隔音材料,能够大大减少噪音的干扰。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在提高建筑生态性的同时,更丰富了建筑外观,提升了美观性。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加速,人类与生态间的矛盾将不断激化,制约着社会的发展,而生态建筑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给城市的建设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路。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生态建筑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最终使人类、建筑与生态环境形成和谐的共存关系。
参考文献
[1]姚学用等.生态建筑设计的初步探讨.山西建筑,2007,11(5):52-53.
[2]叶炯等.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华中建筑,2009,6(11):47.
[3]洪哲雄.生态建筑设计初探.山西建筑,2008,2(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