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重要作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h88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个基础就是指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和观察各种实验现象,亲自体验通过实验进行探索规律的活动.结合实验和实验全过程,让学生认识化学概念和理论是如何形成的;结合典型的实验结论,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训练.
  在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开展了“观察课的实施与研究”.单元观察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设计的一种课型.其目的是为利用相对集中的观察活动,培养学生注意的广度、紧张性、稳定性、分配与转移等品质.
  本学科的观察课一般放在每个教学单元的第一课或第二课进行,在各章节中,课时没有固定的限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随时进行调整.
  例如,高中教材的第一册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卤素》和《碱金属》.
  在学习《碱金属》,学习金属钠的时候,将钠作为金属元素的代表,要求学生学习在实验中注意观察现象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这其中重点指导学生观察钠与水的反应.通过观察钠与水的反应,从多方面总结纳的性质及每个观察到的现象所对应的结论.例如,钠投入水中,首先浮在水面上,得出钠的密度比水小,然后看到钠迅速熔化并发出响声,得到钠与水反应要放出热量并且纳的熔点低于100°C,再由滴有酚酞的水在反应之后变红,表明反应之后生成了一种碱.通过这个实验引导学生学会边观察边思考,从现象中得出相应的结论.并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知道所谓观察不仅是用眼睛看,还应该包括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去感觉.同时在学习钠的物理性质时,也让学生通过对钠的物理性质的观察,了解到分析金属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和应该分析的内容,包括颜色、光泽、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性等.
  而学习《卤素》时,我们则重点让学生观察几个演示实验.一是Cl2的物理性质观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察方法及常规的观察内容;二是Cl2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与初中所学的实验进行对比,让学生形成新的、更为准确的“燃烧”的概念;三是Cl2的实验室制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形成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分析方法.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我首先交待给学生应该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的一般方法,即观察气体的物理性质应该从颜色、气味、状态、毒性、密度、溶点、沸点、溶解性几个方面去观察.同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闻气体气味的方法,以及描述气体密度的一般方法,即观察反应前后的物质变化,并用化学语言描述出来.要特别强调的是,让学生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区分开来.
  例如,在Cl2与Na的反应中,有的学生描述的实验现象为:Na在Cl2中继续燃烧,生成了白色的NaCl固体.这就把现象和结论混为一团了,教师应及时让学生明确用化学语言正确描述现象和结论,即Na在Cl2中继续燃烧,生成了白色的固体,得到的结论是该白色固体是NaCl.而在Cl2的实验室制取中,让学生了解分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要求,包括实验原理、反应类型、发生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尾气处理几个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作为学习过程,我们的观察不仅仅限于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社会、环境、教材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这里我举例说明对教材的观察分析.高中化学教材是一种高度浓缩的课本,容量大、内涵丰富,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教材提供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教材,让学生在学习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找到知识问题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学习了《物质结构元素化合物》这一章理论知识之后,教材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编排发生了变化,即变为先从总体上对一族元素进行介绍,再介绍其中的代表元素.在复习中对学生作这样的引导,既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教材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哲学意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授课时,教师应让学生观察身边环境,感悟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强珍惜环境的意识,通过保护环境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环境污染主要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在授课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特点,引导学生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两个方面展开调查,让学生切深体会到身边的各种污染.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本地区的大气污染情况,大气污染的危害首先是人体健康,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污染情况,可以使学生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珍爱环境的意识.
  总之,观察是我们在社会生存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培养观察能力不是只能在课堂上进行,我们需要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运用自己的观察能力对社会、环境、人生进行观察、思考,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这才是我们开设观察课、培养观察能力的终极目的.
其他文献
12月13日 晴  我们的数学老师王老师其它什么都好,就是太偏心眼儿。而且怪的是人家老师都喜欢好学生,她却对那些学习上的“老大难”最偏心!   不说别的,就说今天数学课上吧,王老师讲解了一道难题后,微笑着问:“谁能列出这题的算式?”哈,太简单了,刚讲过嘛!“唰!”全班同学几乎全都举手了,教室里竖起了一片手的“森林”。可王老师偏偏看上了李茜,她根本没举手!  “李茜,你说。”“这,这,嗯……”李茜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