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中国的软肋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or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美国盛产大师》通过细致的描述与缜密的分析表明:美国之所以大师辈出,主要在于其塑造精英的社会机制与文化氛围,尤其是精神、思想、传统、价值观、信仰与习俗等“软实力”因素。这一主题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适时的启示:教育制度与社会环境应更加激励人力资本的提升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先从诺贝尔奖说起。自1901年诺贝尔奖设立之后的100多年间,共有30多个国家的528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遗憾的是,在这份获奖科学家的榜单中,无一属于中国。这显然与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1/5的比例、与中国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是因为中国人不够聪明么?显然不是,已有7位华人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中国的研发设备不够好么?恐怕也不是;是诺贝尔评奖委员会以及西方社会普遍歧视黄种人么?那么为何同样是黑头发黄皮肤的日本人近年来屡次获得这一科学界的最高荣耀?
  在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7位美籍华人中,有5位出生于中国,4位在中国完成大学本科学业,5位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并留在美国从事科学研究。尽管成才经历各有不同,但他们能够成为科技泰斗,主要归功于美国的优秀人才机制。美国的人才机制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成功的高等教育制度。全世界最好的大学70%~80%在美国。这一数字充分体现了美国在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美国的大学是精英汇聚的地方,是思想开放的社区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也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诞生了100多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这些著名院校的共同特点是:富有远见的学术带头人、宽松民主的学术气氛、激励创新的科研环境、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美国的基础教育弱而高等教育强,在质量上呈倒金字塔形。这种情况对于任何其他国家都难以为继,但美国居然创造了奇迹。其原因在于美国通过一系列引才措施广泛延揽世界各国优秀人才为己所用,从而对美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科技、经济和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显然,外国培养了有潜能的人才,美国把他们争取过来,进行“后道工序”的“深加52",为美国的经济发展与科技现代化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以保持其旺盛的活力与巨大的人才优势。大批国外优秀人才的流入也提升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从而形成美国教育与人力资源的良性循环。
  然而,反观中国,可谓距发达国家还十分遥远。
  目前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面临着人才市场人才难觅的尴尬,尤其是愈来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遭遇了顶尖人才不足的问题。虽然中国求职者的素质逐渐提升,训练有素的人才愈来愈多,但是有发展潜力、工作能力强、语言技能高的人士可谓百里挑一。呜呼,一边是大学毕业生大量增加,一边是大的跨国公司招不到合乎要求的人才。对于这个悖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系教授钱颖一曾有感而发:“顶尖人才的缺乏也许是中国未来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毕业生操作能力较差,团队精神不够。”美国科技企业赛贝斯(Sybase)公司董事长程守宗也表达了同感,“英语不佳与缺乏创意是主要问题。这与个人无关,是环境造成的”。
  中国的人才成长机制的确存在问题,而最严重的是教育问题。这不仅在于教育投资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更表现在教育体制,即教育制度、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存在弊端。其问题的症结之一在于应试教育。长久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把考分等同于素质、把知识等同于智慧,把一次性的考试当作测试人才、选拔人才的唯一手段。来自教科书的可怜的“基础知识”,竟然是中国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全部。提倡多年的“减负令”并未真正减轻小学生的课内外作业负担。初中生的普遍情况是,白天在校上课10小时,晚上回家做功课至深夜。高中三年的生活更是触目惊心学生入校不久便“文理分明”,提前进人高考状态;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统统取消;炎炎酷暑中全国各地的高二学生挥汗补习应试课程;高三阶段是最重要也是最黑暗的时期,中国学生要承受身体和心理高度负荷的考验。尽管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练就了扎实的知识功底,但这种刻板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大批学生丧失了学习积极性和追求知识的兴趣。十年寒窗之后,众多学生的自主意识被消磨,因而在进入大学之后往往不知所措,懒散、浮躁、功利、享乐成为大学新生普遍的思想状态。更严重的是,应试教育体制严重影响中国学生独立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发挥与拓展。对此,美国华裔物理学家、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Steven Chu)曾有感而发:创新精神是最重要的,创新精神强而天资差一点的学生往往比天资强而创新精神不足的学生能够取得更大成绩。好的教育应该是让你自由寻找那些对你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把人脑当成一个容器,往里填东西;好的教育还在于让人批判性地思考,敢于质疑前人,我发现中国学生在这方面表现不足。
  长远看,一个只能提供廉价商品的国家不能成为强国。只有这个国家内部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即强大的人力资本,它的发展才能是可持续的。
其他文献
生活的旅途中,再没有比新居更适合的新起点了,我们费尽心思把房间装扮成自己最喜欢的风格;选择了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的家具、家居用品,购买了必不可少的白电、黑电,新的生活就从这一刻开始了。当准备展开崭新的旅程时,还有最后一步需要我们注意的,那就是百分之百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纯净的水和空气开始,投入充盈的每一天。    第一步 认识新居空气常识    Q:什么是最适合居住的环境?  A:温度20-26℃,湿
应时之味,是无上至宝。住在海风徐徐的日本逗子市的人气厨师中川玉,为您呈现时光的手艺,展示如何充分享受四季的美味,分享舒适生活的智慧。通过美食来调节自己的身心,充分感受每个季节带来的细微变化,享受那种由内而外的喜悦。所有的一切,都浓缩在这一册书中。  春  在沉睡中苏醒的大地焕发新生  要开工了欢呼雀跃  每一刻  这世上都充满了光  而其中,春天是特别的  令人恋慕的阳光  鸟儿们愉悦的鸣啭  从
傅瑛 文 刘以林 图  商务印书馆  2019.12  36.00元  傅瑛  淮北师范大学教授。退休后担任安徽省高校智库《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曾出版学术专著《我读孙犁》《昨夜星空——中国现代散文研究》《明清安徽妇女文学著述辑考》《民国皖人文学书目》等,散文创作集《快乐女人》,长篇小说《角力》《底线》《迷途》。  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本书精心挑选了一百句最富画面感的唐诗
黄大路 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20.5  88.00元  黄大路  著名考古工作者,公众考古推广人。曾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参与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山东前掌大商代遗址、福建南宋官窑、河北邯郸后湾章北魏大墓等重要遗址的发掘。2001年后,致力于中央电视台考古类电视节目制作和公众考古工作推广。  本书作者从“生活考古”的角度,拉近考古与普通老百姓的距离,透过古代墓穴中的文物传达出古
中国新常态  徐伟新 等著  人民出版社  9787010144054  2015-01  28.00元  首部概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各主要领域新变化的著作《中国新常态》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常态”如今已成为描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崭新格局的代名词,为我们看待当下中国开启了一扇门,也为理解中国未来走向提供了一把钥匙。该书由人民出版社特邀中央党校副校长徐伟新主持编写,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分析走向新常态的中
KUSO是什么?原意是日语里“可恶”的意思,常常是用来骂人的一句脏话。不过现在,通过网络的影响,这个词有了一个新的意思——恶搞。仔细观察你的周围,是不是多了很多特恶搞又很有意思的小玩意呢?这些东西就是受了KUSO文化的影响。  也许当第一次见到它们时,你会有点不适应这种特殊的风格,但我保证你会慢慢喜欢上KUSO风格的。这是一种独得的创意,一种让你偷偷发笑的风格。        1、可怜的小人系列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以来,弹指一挥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40年的光辉岁月。40年来,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我们历经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探索,我们从无到有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不断进行完善,我们扭转了“文革”的动荡混乱,走向依法治国,并不断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中国
优秀的传记往往以点带面,通过讲述一个人的生平让读者了解到一个时代、一种制度、一种思想等,进而带给读者丰富、深刻的启发以及精神上的润泽。传主其实只是一个窗口。吴钩的《宋仁宗:时代共治》做到了。  在回答“我为什么要为宋仁宗立传?”时,吴钩首先说明了宋仁宗在历史上的定位:在位时间很长,而存在感极低。游览名胜古迹、听闻传说故事以及谈到艺术成就时,人们轻易都不会想起宋仁宗。即便有诸多发生在其当政年代的民间
杨易 著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20.6  59.80元  杨易  北京通州区高考理科状元,清华大学本硕连读,新东方小学数学老师。2018年,参加大型科学竞技类节目《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经过推理力、创造力、空间力、记忆力、观察力、计算力等全方位考验,成功加入“山之队”,代表中国队参加国际赛,最终获得了2018年“全球脑王”的称号。  数学不是“高冷”“枯燥”的代名词,孩子数学不好,很可能是家
任俊 应小萍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1.3  78.00元  任俊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积极心理学会(IPPA)执委,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集大成者,曾在SSCI、SCI、CSSCI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擅长将艰深的专业知识化为平实有趣的文字,讲授大众都能理解的深奥心理学。  投资乐商是一种高价值的投资。本书通过阐述精彩有趣的心理学研究与试验,让读者理解:乐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