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ng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上曾经流传着一张照片,在照片中,环卫工黑黑的双手托着一张白色的工资条,工资条上的数字显示,扣除社保之后,环卫工的到手工资只有1000多元。许多网友面对着这张照片唏嘘不已。
  随着近两年政府部门对环卫工人的关怀和重视,他们的待遇得到了提升,然而清洁工职业的属性要求他们每天要起早贪黑,几乎没有节假日。本刊记者来到郑州市管城区,尝试去接近这些城市中最辛苦的人……
  中午12点的馒头和大葱
  在一天中,郑州哪个时间段最脏?
  最清楚这个问题答案的莫过于常年在郑州市区道路上“驻守”的环卫工人。
  环卫工张彩琴和范艳告诉记者,最脏的时候并不是常人想象中的上下班高峰期。在两个高峰期,行人通常乘坐交通工具,道路上的垃圾量会增多,但不是最多的。最脏的时刻反而是在中午1点,白领们从写字楼出洞觅食,街边商户将自己做完饭的生活垃圾置于路旁,行人将手中的食品袋、卫生纸随手丢弃……
  城市市容清洁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一名一线的环卫工每天的工作包括:清扫街道、人行道和小巷;清倒垃圾筒内的垃圾,擦洗垃圾筒;清理下水道和沟渠,以免阻塞;清理草地上的垃圾,保持草地整洁……
  张彩琴是几年前从许昌禹州来到郑州的。她的老家在禹州港区,因为拆迁,地是没法儿种了,便趁着身子骨还硬朗,和老伴商量一起到郑州找点活儿干。她“扫大街”,老伴给人看大门。
  每天早上她不到五点起床,六点之前要把街道上垃圾基本清扫完毕。7点左右回家里吃点早饭,又匆匆赶到工作地点,一直到中午12点。第一个班次结束。
  为了多挣点钱,张彩琴一天干两个班次,十几个小时。但是连着两个班次工作并不被允许,她又找了一个人替她打另一个班次的卡,还要给别人两三百元的打卡费。
  “一天干十几个小时辛苦么?”“不辛苦,在家干农活儿可比这累多了!”她笑呵呵地说,还和我算起了她的生活账。“一个班次的工资是1800多,而我和老伴租的房子租金就要500块,就这房子现在也越来越不好找了。老伴一个月看大门2000多。如果不多干一个班次,我和老伴俩人存不住啥钱啊。”
  管城区建了全河南省最大的“环卫之家”,给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的住宿,每个月只收50元的物业管理费。但是因为离张彩琴工作的街道比较远,她不得不另掏租金租房子。
  第二个班次从下午一点开始。因为中间休息时间短,路面要及时打扫,大部分环卫工都不再回家做饭,而是在街边自己解决午饭。
  张彩琴的午餐标配是馒头、大葱和酱,“带别的饭夏天天热容易坏,冬天又凉得太快,容易吃坏肚子”。对于“仔细”惯了的张彩琴来说,这样的午饭容易填饱肚子,更重要的是省钱。
  张彩琴觉得工作中最辛苦的地方,是她负责的街道上,临街的商户将垃圾随手倒在道路旁边。环卫工的职责并不负责清理商户的生活垃圾,她提醒他们不要这么做,但商户们振振有词,我们已经专门交了垃圾处理费了,为啥不能倒?
  其实这些商户知道自己扔垃圾的地方不对,应该扔到指定位置,但那个地方比较远,商户们懒得来回跑,最后这些垃圾的清理还得依靠环卫工。后来张彩琴也就不再说什么,看到垃圾也就默默地把它清理掉了。因为每天都有督查员来巡视,看到街上有垃圾都会扣分,自己的工资也会相应地扣掉。
  路人对环卫工的不尊重是她不想触及的话题,因为那些记忆使她难堪。她印象最深的是,有次雨后她将水扫到下水道里,旁边一个女人坐在石墩上,张彩琴不小心把水溅到了她的身上。还没等张彩琴开口道歉,她直接破口大骂:“你扫得慢点能死啊?!”张彩琴心里特别委屈,对那个女人说:“恁说话怎么这么难听呢?我又不是故意的。”
  对待别人这种粗鲁的态度,她也只能采取能忍就忍的态度,“你骂两句,就骂两句吧。”也许是见了太多这样的事情,她只好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别人。
  也有不少能感受到温暖的时候。中午她一般在银行门口吃饭休息,银行的工作人员会让她来屋里坐,让她免费喝饮水机里的纯净水。“他们都对我挺好的,也不嫌我身上脏。”张彩琴的话里充满了感激。
  路人甲的叫骂声
  今年50岁的范艳,皱纹深深地印在脸颊和额头上,看起来比她实际年龄老了许多。
  20年前,范艳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带着她2岁的儿子和爱人一起在管城卫生队,开始了她的“环卫工”生涯。
  刚来到卫生队做保洁工作时,是在郑州管城区的东西大街。东西大街是郑州市仅存的几条老街道之一,过去的东西大街,晴天路面坑洼不平,雨天泥水横流,每个窨井口更是污秽不堪,屎尿横流,是有名的脏、乱、差路段。路面窄,小商小贩多,垃圾量大,人流量大,人口密集,老区居民多。而居民和行人的卫生意识又很差,每年到夏季和秋季,范艳的工作量就会急剧增多。夏季一车车地铲瓜果皮,秋天则不停地扫落叶,几乎每天都要清除十几辆三轮车的垃圾。
  对于工作,范艳任劳任怨,2007年10月,她被评为郑州市环卫战线上唯一一位临时工劳模。
  为什么在环卫工作的岗位上一呆就是20年?范艳说,自己初中毕业,也不会啥技术,只能干点粗活了。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份工作中,她找到了归属感。
  2010年7月初,范艳正在工作的路段保洁时突然晕倒,送往医院检查,查出她患有严重的妇科病,医生建议立即住院治疗动手术,而且手术治疗费用相当地昂贵。卫生队领导知道此事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发动全体干部职工给范艳献爱心,当时就捐款3000元。后来手术成功后,范艳休息了一个多月,就又回到工作岗位了。
  然而,祸不单行。2012年7月27日凌晨4点,范艳的儿子从家里出来准备帮他父亲拉垃圾时,不幸遭遇车祸,右腿被撞断。当时范艳和爱人都在工作的路段上,是一位好心人打通了她的电话。当她赶到出事的地方时,孩子已经送到了医院。7月份正是全国文明城市验收和城市提升活动开展阶段,她一边照顾病中的孩子,一边工作。“单位的领导和同事都很照顾我,对我可好。我觉得这都是自己应该做的,既然干这工作了,就应该把它做好。”虽然经历这么多不幸,范艳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范艳坦言,在扫地的时候,也遇见过“糟心事儿”。有次她和同事一起用水管清洗路边的秽物,有个行人路过说,“你们就是一群杂碎,这样浪费水!”还有一次,大年初一的早上,有个商户把垃圾随意倒在路边,她上去想要劝他不要乱倒垃圾,对方却说:“找死吧你……我不倒垃圾你们没工作,不就失业了吗?!”这些毫无道理可言的叫骂,范艳觉得比自己每天清扫的垃圾还要脏。但是既然干了这样一份工作,她不得不忍受着,把听到的这些言语扫到自己大脑的“垃圾箱”里。
  她也曾遇到过不少好心的陌生人,在43中附近扫地的时候,学校经常接送孩子的有些家长看到范艳很辛苦,就把家里不穿的衣服、生活用品送给她。这些好心人的举动,让她觉得自己遭受的那些冷遇也没有那么可憎了。
  七八九月的西瓜皮
  闫小广的工作时间没有固定的点,是按工作任务来算的。垃圾站的垃圾要日产日清,所有司机必须把垃圾站的垃圾给清理完,才能下班。他们有三个工作时间段:2:00-9:00、15:00-18:00、20:00-3:00。每个司机有固定的时间段,但是如果垃圾卸不完,就只能自觉增加工作时间了。
  “现在整个郑州市的垃圾只有两个卸的地方,一个是混合垃圾处理厂,一个是荥阳电厂。垃圾太多了,不好卸,有时凌晨也会排队。”闫小广说,垃圾站的司机们不是在去卸货的路上,就是堵在垃圾处理厂的门口。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因为村民堵在垃圾处理厂门口不让司机们卸货,他等了一天,只卸了一车垃圾。
  垃圾最多的时候是七八九三个月份。“夏天大家爱吃西瓜,垃圾站里都是瓜皮。生活垃圾运到垃圾站,经过压缩处理,里面水分能压出来一些,但是体积还是挺庞大的。”垃圾站的运输科科长郭宝生说。
  记者到达垃圾站的时候,是下午5点,闫小广刚刚忙完,准备骑着电动车回家休息。下个班次是凌晨两三点,他回家吃个饭,睡一小觉,就要起床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记者和他站在垃圾站门口20米远的地方,问他工作的情况。一阵阵恶臭袭来,问他能不能换个地方采访。他嘿嘿一笑,说,我们早都习惯了。
  11年前,闫小广成为垃圾站的一名专职司机。他只用了一个月就适应了垃圾的酸臭味道。然而,他的家人适应的时间却久得多。
  “刚开始,不在门口把衣服脱了,媳妇儿都不让我进屋。如果不洗澡,是绝对不可能让我上床的。”他笑着说。他最难受的是孩子的一个举动——上小学的儿子到现在都不愿意告诉同学自己的爸爸是运垃圾的,嫌丢人。“但是运垃圾的活儿总得有人干不是?”他这样说着,不知是安慰自己,还是安慰孩子。
  凌晨三点的渣土和石子
  你见过郑州凌晨三点的马路吗?
  对于洒水车司机王鹏飞来说,那个时间的马路并不会因为行人的稀少而干净整洁。每天凌晨2点到上午10点,他负责清理航海路与紫荆山南路交叉口附近的路面。凌晨时分渣土车飞啸而过,会留下许多土块、石子之类的东西。“有的时候特别难清,用洒水车上的大水柱根本冲不掉”他只能再找工具自己下手清理。
  几年前,他看到郑州市管城区卫生管理队招聘洒水车司机的消息,他专门考了大车的驾照来应聘。上班之后,被一个老师傅带了一个月,他就摸清楚了洒水车上的各种“机关”。洒水车有两个发动机,一个负责带动车,一个负责带动洒水设备;车上前喷的水柱最大,清洁力最强,是用来清除最“顽固”的垃圾;侧喷,则把垃圾冲到道路两侧,利于清洁工打扫;后方还有喷雾器,把水变成雾气喷到空中,降低空气中的粉尘量……
  车上的操作台上还有个按钮是专门控制歌曲播放的。8首单弦歌曲,他会随机点一首循环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铃儿响叮当》等音乐就从洒水车的音箱里播放出来了。“不能放一些更好听的歌吗?”我问他。王鹏飞不好意思地笑了下说,“主要是这个机器设备只能放单弦的,而且放音乐主要是为了提醒大家远离洒水车,如果换成别的歌曲,可能会扰民啊”。
  王鹏飞负责的路面长度大约2公里。看似很短的路程,走完来回一趟就差不多要一车水。夏天最热的时候,路面水分蒸发比较快,一天要用6车水。
  有时下雨也要照常工作,因为雨后的部分道路,树叶、纸屑及塑料袋等垃圾易与路面粘连,给环卫工人保洁带来困难,人工清扫保洁既费时又不安全,还会对雨后本就易堵的交通带来影响和安全隐患。
  相比路边的清洁工,洒水车司机更容易遭到行人的白眼。“经常被骂……洒水车比较大,有盲区,有时因为看不到路边的行人,被他们骂过好多次。”王鹏飞说,虽然开着音乐,或者鸣笛示意,但是有些骑电动车的路人戴着耳机,也不太观察旁边的路况,所以会被喷到水。
  从一开始上班,王鹏飞就被安排到凌晨的班次,虽然辛苦,但他并没有申请调换班次,“都习惯了,而且这样白天可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他会趁着白天的时间,当滴滴司机。这基本上是卫生队职工的常态,在采访中我得知,另一名司机在印刷厂兼职当包装工。“多挣一点是一点吧”,毕竟,对于王鹏飞来说,一个月两千多元的工资难以养活一家人和出生不久的孩子。
其他文献
从1989年一个不到15平方米的干洗店,发展成为业内知名的洗衣企业,27年来,郑州康洁的“掌舵人”吉浦钧凭着先人一步的意识,一手建立起了自己的洗衣王国。.  入行契机  公元20世纪80年代末,在河南省会郑州一家银行上班的吉浦钧,因不甘心碌碌无为地打发日子,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辞职开起了饭店。两年过后,他手中微有积蓄。然而,饭店里经常发生的打架、酗酒、赊账现象,使他对现状很不满意。一个偶然的机
期刊
编者:1952年3月,巴金带领一个创作组,到朝鲜战场采访。3月22日,巴金和17位文艺工作者一起,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见面。会见之后,创作组的同志们在讨论彭德怀司令员的谈话时,都希望巴金先生能写一篇“会见记”,来记录这次有意义的会面。巴金先生在25日晚上8时开始,用了3个多小时,“一挥而就”(巴金自述)地写出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这篇文章,还原了彭德怀司令员为人的朴实与气度、他坚定的
期刊
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快递与我们的生活已经息息相关,而这也造福了一些在快递行业掘金的先行者,圆通速递董事长喻渭蛟就是其中之一。他说:“没有谁的成功是轻轻松松的,你去问问那些创业的人,谁没有几斤眼泪?”  如今,他在快递行业已经打拼了15年,当然回报也是非凡的:2000年,他东拼西凑5万元起步,2015年9月23日,他以70亿的身家上榜胡润百富榜,居榜单第264位。2016年的双11,圆通依旧占据着广
期刊
周卓民,男,汉族,中共党员,1941年9月20日出生,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孝敬镇内都村人,大学本科学历。1964年7月毕业于开封师范学院地理系(今河南大学),毕业后接受国家统一分配,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六中学任教。父亲周绍文,母亲刘筱溪,均是农民。  1955年,周卓民高小毕业,考入了沁阳中学。这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平原(省)十三中”,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他在这所学校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学业,于19
期刊
“九龙川里桃花香,梁公古治是吾乡。马莲桥下金龙见,飞黄腾达呈瑞祥。”宁县古称“豳”,是周先祖公刘迁居拓荒、创基立业的发祥地。北魏末称宁州,宁者辑安定和平之意。唐初,秦王李世民三战宁州,翦除割据势力,大败突厥兵,巩固了唐王朝的西北边防。唐中宗年间,宁州刺史狄仁杰“德政斐世,州人勒碑以颂”。此地民间更是流传着“狄仁杰斩九龙”的故事。  狄仁杰竟有如此英雄壮举,李司机与车内同行的小周絮絮说来,听得我心潮
期刊
18年一次的轮回  2014年秋天,我送儿子到哥伦比亚大学读本科。对我来说,这似乎是一个新轮回的开始。  1996 年,我从哥伦比亚大学拿到硕士学位,离开纽约的时候,《纽约时报》财经版在头条位置上出现了这样的标题:《27岁的脱口秀主持人将改变中国电视》。在那张照片里,长发飘飘的我实际上已经怀孕了。随着儿子来到这片土地上求学,我似乎又回到了原点,虽然这个原点在时空的走廊里已前行了18年。  时光流转
期刊
彭妈妈,您就像春雨滋润着我  编者:世界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12月1日诊断出来的,从1988年起,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年这个日子为世界艾滋病日。中国也一直在推进艾滋病的防治工作,2006年年初,43岁的彭丽媛欣然接受卫生部的邀请,成为一名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她说:“孤儿们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叫我彭妈妈,一下子扑到我怀里,玩得特别开心,她感到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我觉得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的一件
期刊
习总书记这次重要讲话,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在准确把握文艺的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文艺的内在规律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和文艺现实,对如何搞好文艺创作、如何做好文艺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述和具体的分析指引。  这次重要讲话应该和2014年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结合起来读。上次讲话深入分析当前文藝的现实,提出了文艺创作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这次讲话则系统地阐述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姊妹篇,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讲话思想深刻、意蕴深远,语重心长、感人肺腑。文艺界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再次阐明了文艺“为了谁”的本质问题,深刻阐
期刊
赵崇德原名开逵,又名宗德,1914年出生在大别山最高峰——金刚台脚下的河南商城县伏山乡新塘湾(现属伏山乡七里山村)。他是在夜袭阳明堡战斗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员,也是唯一留有照片的烈士。其遗照背后的释文内容如下: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八集团军第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步兵第三营少校营长赵宗德同志遗像  烈士赵宗德同志略史纪念  宗德(又名)原籍河南省商城县,年廿五岁(疑为虚岁),农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