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毛泽东民生思想的意蕴与特征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h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毛泽东民生思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精神,试图从“立国”和“富民”的角度去解决和改善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的民生问题,其民生思想具有精神性、政治性和整体性特征,这些特征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和实践的增长。
  关键词:毛泽东 民生思想 意蕴 特征
  《管子·牧民·四顺》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兴则国盛,民衰则国弱,民心的顺逆与得失关系着社稷安危和民族存亡。中国共产党对民生理论和实践的求解经历了几代人的艰辛探寻,其中毛泽东的探寻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先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探索起点和思想源头。那么,毛泽东的民生思想有何意蕴?其特点是什么?这些特点又有何效应?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科学解读和客观评价毛泽东的民生思想。本文本着“科学的态度即批判的态度”,试图对以上问题进行尝试性分析。
  一、毛泽东民生思想的意蕴
  毛泽东在传承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扬弃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从政治的高度构建了现实的民生理论,但毛泽东对民生理论的阐述与他关于中国革命、中国社会阶级等相关问题的详尽阐释、系统分析颇为不同,毛泽东文中直接提及“民生”一词和系统论述民生问题的思想并不多,他对民生问题的阐述或是简略,或是不系统,零星地散落在各类著作之中。虽然如此,还是可以清晰地发现毛泽东民生思想是围绕“一个宗旨、两个任务”展开论述的。
  “一个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不仅是对毛泽东民生精神的高度概括和精辟总结,还是毛泽东改善民生的基本理念和最高准则。毛泽东历来主张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他看来,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捍卫执政地位坚如磐石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是破解民生难题的主体。在1939年,毛泽东最早提出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命题。1944年在《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此观点。此后,毛泽东在致中共七大的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中号召全党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同时,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再次重申:“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也是在党的七大上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并写进了党章。“两个任务”即“立国”和“富民”。立国为基,安民为先,富民为要。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的现状,这为毛泽东确定民生思想的中心工作提供了现实根据。这个中心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立国”。毛泽东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时曾明确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在中国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变革生产关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这在毛泽东看来是民生问题中首要的,也是最大的政治问题。正是所谓的富民必先安民,安民先安身,安身则须立国,立国则国安,国安则民安,安民在富民,富民则国盛,邦兴方可立世。基于这样的认识,毛泽东在政治上主张通过革命“两步走”,历经28年的艰苦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为改善民生提供制度前提和政治保证。显然,政治民生是毛泽东消解民生疾苦的根本前提,是践行民生理论的逻辑起点。二是“富民”。中国“一穷二白”的国情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来解决群众的衣食住行等问题,这样“富民”成为了民生问题中最大的经济问题。对于毛泽东来说,取得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必须要发展生产力,这是解决民生难题的物质基础。显然,民生改善并不止于“政治民生”,还需要“物质民生”。故而,毛泽东主张群众的一切实际生活问题都应当注意,要把它们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并采取诸如减赋、发展农业、“两步走”等递进式“富民”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解决民生凋敝的困境。
  二、毛泽东民生思想的特征
  由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的特殊性,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具有精神性、政治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精神性的民生导向。自古“民以食为天”,经济利益是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毛泽东深谙这一点,故而他在革命时期基于战争形势的需要,承认物质利益原则,把改善群众的现实生活看作是聚民力、集民智,争取革命胜利的前提条件和制胜法宝。所以,他在诸多场合强调给人民群众看得见的物质鼓励。然而,毛泽东在继承传统民族思想和精神的指导下,开始批判“利润挂帅”和“物质刺激”的作用,推崇“穷是动力”、“富变修”,强调革命精神、思想领先的“道德原则”,提倡用精神驱动法来解决民生难题,号召“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在新中国演绎为艰苦创业精神、“战天斗地”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穷棒子”精神等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毛泽东精神”。
  政治性的民生路径。在毛泽东看来,民生问题首先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次之,最后才是社会问题。在理论上,毛泽东的确是把发展经济和生产力看作是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手段,但他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对民生思想的探索和经济发展的践行都是从政治的高度来解读和行动的。在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首先体现为一种平等、公正的社会制度,所以社会主义社会不应该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普遍贫困现象,应该是“等贵贱,均贫富”,所以在民生问题的解决途径上,主张“抓革命,促生产”,强调生产关系變革的重要性,追求所有制关系的“一大二公三纯”,发动“大跃进”运动,“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批判“唯生产力论”,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并进一步演绎为“以阶级斗争为纲”方式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国民经济徘徊不前,以致于到毛泽东时代结束时,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生问题,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整体性的民生目标。毛泽东在实践中始终强调整体主义,主张个体对整体的服从,甚至为了消除个人“过强”的利益需求与整体利益相抵触的可能性,强调限制个人的正当消费,严格把个人需求控制在维持生存需要的层次上。这种整体主义还体现在民生改善中所持的平等公正原则。平等原则主要涉及政治公平和经济公平。如果说改变人民被剥削被奴役的生存状况,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是实现政治公平的话,那么“共同富裕”算是毛泽东“经济公平”最好的诠释。在毛泽东看来,一个社会的稳定离不开合理的分配机制,贫富差距的悬殊会导致社会的分崩离析,社会成员应平等、平均地享有社会财富,所以毛泽东直接从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入手,把结果的绝对平均看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原则性目标。在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境遇下,毛泽东追求相对均衡的财富格局,蕴含着一种平等主义价值诉求的激进因素,体现了毛泽东民生思想的战斗性。但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只能是毛泽东的主观愿望,因为在实践中陷入了平均主义的误区,最终被集体主义所吞噬,而实践效果也适得其反,结果实现的只能是“共同贫穷”的民生窘境。   三、毛泽东民生思想的效应
  毛泽东把民生与争取革命胜利、捍卫革命成果密切联系起来,竭尽全力去改变民生凋敝的现象,但他对民生的关注主要致力于衣食住行等人的生存状况,较少关注人的自由发展问题,忽视了民生问题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在新中国的凸显。也就是说,毛泽东在解决民生问题时更多地奉行的是怎样消除痛苦的“最小痛苦原则”,而不是促进幸福的“最大幸福原则”。故而,这个理论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在实践中遭受挫折、陷入困境,不断地被经验事实所检验、修正甚至否证,它的理论局限性和实践偏差却为后继者在破解毛泽东遗留下来的理论困境和实践难题时不断地促进民生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套用波普尔在《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的观点表述,即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增长。首先,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探索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各种关系,但在实践中却是“三重三轻”,背弃了该理论,虽然实现了他在1937年所主张的三大民生目标之一的“民族独立”,而“民权自由”和“民生幸福”虽有成效但却不理想。这意味着民生难题的破解必须做到把改善民生与政治改革同步、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争取实现发展指标与幸福指数同步提升,实现政治与经济、物质与精神、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良性互动,促进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有机结合,有效解决群众的物质贫困和权利贫困,这是构建和践行民生理论的关键所在,关系到民生目标的实现与否。其次,民生问题的解决要破除物质主义的思维定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理论在解决民生难题中容易演绎为物质主义的思维方法,即生产力发展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不论是毛泽东的“共同富裕论”还是邓小平的“先富共富论”都难以逃脱这种物质主义的思维模式,都企图用发展的途径来解决民生难题,这虽符合“一穷二白”的国情,但却陷入了另一个泥潭:先发展,后改善民生。这里并不否认发展在民生问题中的作用,而是主张民生的改善应是在现存的生产力境况下,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核心的位置,它是经济、政治和道德等同步性难题,应同步推进。最后,改善民生是一个永恒的综合性课题,它没有终点,其解决也不能一蹴而就。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顺民心、重民生关系到执政党地位的巩固和政权的稳定。“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但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是一劳永逸的。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其后继者的民生思想都出自于对这些困境解决的新视角,都显示了某种纾解困境的治疗方式。所以,对于毛泽东的民生思想,不需要去刻意地批判或辩护,而是理解。无论毛泽东解决民生的路径是否成功,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这些民生难题现今仍困扰着后继者,他们对于这些问题还处在不断艰辛地探索之中。毛泽东对民生问题的探索虽然存在着思想的偏颇和实践中的失误,但不能否认他解决民生难题的不懈努力,对革命勝利和政权巩固作出的重大贡献。他在政治与经济、精神与物质、整体与个体等关系之间需求平衡的解决之道不啻是一剂解决民生难题的药方,更是一种改善民生的实践思路,为后继者对民生问题的突破、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96.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92.
  [3]孙中山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856.
  作者简介:杨和英(1981—),女,贵州黄平县人,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设计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具备强有力的竞争力,必须要具备严格的内部控制策略和管理水平,这是企业拥有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途径之一。  關键词:企业管理 内部控制 策略探究  设计企业运营离不开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控制涵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企业的良性运营和发展、人员的规范管理、有效规避运营中的风险、
期刊
摘 要: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司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布置战略管理方案以及项目的审计实现监督的目的。文章围绕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相关内容,首先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 作用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内部审计逐渐成为各个公司关注的要点,与此同时,公司治理对于其自身的发展作用在不断的加强,在内部审计作用的基础上
期刊
摘 要:作业成本法是电视台预算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方法,文章从电视台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优越性以及它在电视台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作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电视台 预算管理  电视台预算管理是一项科学而又系统的工程,作业成本法有助于电视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正规化。相比于传统的电视台预算管理,作业成本法有着明显的优势。对于电视台预算管理,其最重要的就是对电视台管理进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我国国内的重大旅游节庆为研究样本,应用对应分析方法,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重大旅游节庆的创办时间、举办季节、每届持续时间、新闻报道情况、节庆类型、举办省区等基本构成属性进行两两对应分析研究,揭示了不同构成属性间的差异性、相似性和相关特征。  关键词:重大旅游节庆 对应分析  一、引言  虽然进入21世纪后,由于几个与旅游节庆相关的重要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为旅游节庆提供了研究素材和学术
期刊
摘 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为了使日常管理工作可以得到高效开展,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规范职工的行为。思想对行动起着决定作用,只有确保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才能真正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责任感以及主人翁意识,在这样的基础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可以得到顺利开展。本篇论文主要对煤矿企业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几条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期刊
摘 要:烟草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一方面,烟草行业是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国家希望烟草行业获得长远的发展以增强我国的国民实力;另一方面,烟草对消费者的身体有害,国家为了控制其发展对其征收高税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烟草行业的发展态度是矛盾的,因此,烟草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更大的政策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烟草行业商业企业想要在如此复杂的外部环境下获得更加长远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内部管理,通过
期刊
摘 要:本篇文章针对酒店的成本控制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酒店成本控制的意义与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控制措施,其中包括进一步提升酒店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加强酒店内部相关部门的配合以及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財务核算控制体系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酒店行业的良好发展献上笔者的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酒店管理 成本费用控制 经济管理  一、酒店成本费用控制概述  1.酒店成本费用控制的
期刊
摘 要: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为企业取得成本竞争优势的重要依据。本文依次阐述成本管理现状分析、价值链分析理念、战略成本管理理念、价值链与战略成本管理的结合及企业内外部价值链分析,以求对企业完善成本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价值链 战略成本理论 成本管理理论  一、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盈利对于企业来说就如同呼吸一样重要。而企业的盈利状况又与企业的成本管理息息相关
期刊
摘 要:现如今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呈现出复杂性及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就更需要企业优化管理措施,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简言之,企业内部控制就是自我治理,通过一系列企业内部的由点、线、面结合而成的自我调节与约束的控制系统,从而规避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历史出发,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其次指出了现实建立企业内控存在的问题;接着阐述了建立企业内部控制需
期刊
摘 要:城市公交作为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居民日常出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多,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公交车运行速度降低,运送效率下降,导致公交企业的营运成本大大增加,给企业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有效的降低公交企业营运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当前城市公交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关键词:城市公交 营运成本 控制  一、城市公交企业进行营运成本控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