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历史教学的动力风帆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cp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对历史课存在着严重的厌学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呈现沉闷、乏味状态。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所以,要想焕发课堂生命力,还得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着手。教师采取哪些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 那么,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来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浅谈几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新的学期教学中说:“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刘邦、秦桧、刘胡兰、杨靖宇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这一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议论纷纷。趁机我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象英雄刘胡兰、杨靖宇,受到了世世代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象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我们应当做象刘胡兰、杨靖宇那样的人,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大多保存在文字记述的历史文献中。单纯的文字信息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生动的历史场景靠语言难以再现。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发挥这些资源优势,把鲜活的历史信息呈现出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感性上受到强烈刺激,从而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如我在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课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开国大典的图片并同时播放资料“伟人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相关历史的基础上感受这令人欢欣鼓舞的时刻来之不易,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巧设疑问,开启学生心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种,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突破口。巧妙质疑可以开启学生心智,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在讲《昌盛的秦汉文化》“纸的发明和蔡倫改进造纸术”时,我设问:“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谁能说出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学生回答“中国”和“西汉前期”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同学回答 “龟甲、竹木简或帛”。于是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学生回答:“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这时我补充道:“要是你们的书包里的学习材料还是木简的话 ,会怎么样?”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议论纷纷,都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紧接着提出第四个问题:“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学生们纷纷说:“在蔡伦之前造的纸质量差,易脆裂,厚薄不一,急需改进。”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 ,又掌握了知识,也更好地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的伟大意义。
  四、巧设情感教育,提高课堂效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坚持情感教育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讲《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在讲到张骞带着100多人刚走出汉朝边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时,学生为张骞的安危担忧;当听到匈 奴人想让张骞投降,而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时,学生被张骞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当再次得知张骞历尽千难万险,从大月氏返回汉朝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时,学生又一次为张骞的命运担忧;当知道张骞好不容易在经受13年的磨难之后,终于和另一个人回到了长安时,学生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这样讲述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极大兴趣,尤如身临其境,同时又加深了对张骞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深深地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这样以情感人的教学能更好地回答课文中提出的“张骞对我国历史上作出了什么贡献”。
  五、巧设开放气氛,使师生平等互动
  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平等互动中交流沟通,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提高课堂效率。依靠互动课堂,教学资源得以整合、教学环境得以优化、教学凝聚力得以增强、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如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过怎样的发展?你能看出和中国革命、发展的联系吗?学生开始自由讨论。我倾听学生发表见解,并且对每位同学的发言作鼓励性点评,让他们获得探讨的快乐。最后学生互动讨论的结果是:毛泽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后来,取得长征伟大胜利,建立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等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过的正确道路。最后得出结论“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是正确的道路。”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问题是创新的前提,针对当前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现象,首先分析了成因,然后提出了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他的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探讨了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小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演讲时也说: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可是现在的学生只会做“学答”。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对100节小学数学课
期刊
在议论文写作的要求中,辩证思维是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最大的特征是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因素中全面地看问题,比较客观公正地对问题展开论述,避免把问题说得绝对、片面或武断,纠正传统思维上的偏差。可以说,辩证思维包括了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周密性、科学性、创造性和深刻性等。因此,在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中,应侧重于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审题能力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但由于
期刊
孩子的天性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很直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为孩子们营造一片美的天地,让他们在美的世界健康成长,这是每一位美术老师应
期刊
“历史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应当是——震撼,以及震撼之后带来的长久思考!” ①这让我心潮澎湃,眼睛湿润,这是我的一个梦,是我正为之努力而且将一直努力追求达到的一种境界。怎样才能接近心中的目标?改革,学习,创新,但教学改革不是盲目追求花样过多的翻新,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激情。  激情是什么?激情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的自然流露,是上课时的满腔热情,是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全身心的投入。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也是数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关键词:高中 数学 改革 课堂       一、我国社会发展对数学课程的要求  促进数学课程发展的众多动力中,没有比社会发展这一动力更大的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和政治方面的要求。  我国社会发展对数学课程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目的性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
期刊
当我第一次站上讲台,望着几十双清澈的眼睛,面对几十颗纯真的心灵,我有些手足无措了:孩子们,我该拿什么奉献给你们?仅仅是课本上有限的知识?还是应该还有别的什么?不知道怎么结束了这人生中的第一堂课,我近似狼狈地逃回了办公室。没有心情备课,我的心被一种莫名的情绪烧灼着,急切地渴望找到出口。随手翻开上大学时的读书笔记,马卡连柯的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映入我的眼帘,是啊!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她是一种发自内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教書本知识,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做到,但育人,未必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做好。育人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教育好学生呢?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学会爱学生,用教师的爱去感染学生,点亮学生的心田。那究竟该怎样做呢?几点浅见如下:  一、对学生要有真情实感,使其感受到你是他的朋友。  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前提就是要对学生有真挚的情感,这不是挂在口头的空话,而是要落
期刊
摘要:数学日记同样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渗透了数学。数学日记是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老师们常常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新课,让学生更真实直观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关键词:数学兴趣 生活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中,数学学科的严谨周密与抽象性的特点让学生往往不喜欢这门学科。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这门学科而努力学习,掌握基础知识从而形成基本技能呢?   我认为与学生一起写数学日记不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课程,跨进了小学的课堂。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较为薄弱,所以要想让小学生快乐学英语,就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会学的能力,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从而自主的学习,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做才能做到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英语,从而感受到英语的魅力呢?   一、营造
期刊
摘要: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时间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关键词:体验语文 教育思想       新编语文教材,全面体现素质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