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许多物理基础知识和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概括总结出来的,无论是学习物理知识,还是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都离不开这一重要的科学方法。而我们传统的“黑板 粉笔”的教学模式很难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有效的观察和实验。这是因为,许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中对许多抽象的物理知识如分子的运动、原子结构电场和磁场的存在、电流的方向等等感到看不见、摸不着,它们自然也就无法通过“黑板 粉笔”的教学模式良好呈现。要是我们在课堂上单一地讲授一堆死气沉沉的公式、概念或者抽象的理论,久而久之,学生对物理学科就会缺乏兴趣,有部分学生甚至丧失学习信心。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会极大地促进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本人结合教学体会谈谈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让物理世界处处体现其自然美
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有思考和创造的勇敢精神,有富于想象的品质和献身精神。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十分强烈,对什么问题都想问个为什么,想学习、想思考、想探讨,但由于知识经验有限,思维水平有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中学生学习物理会遇到许多障碍。
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地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山区,他们不免有着视野有限,知识面窄的局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效果。
二、对物理现象进行动态分析,认识物理变化的全过程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分析物理现象时,只习惯于进行静态分析,而对于运动的模型就感觉到无计可施,无从下手。而物理学的关键就是对于过程的分析,这就是新教材所说的“重过程”。分析过程就是建立物理模型,就是对物理现象的动态分析。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有些物理事实或物理过程,是难以直观地在课堂中展示的,比如理想化实验、极高速、极缓慢、极微小、极庞大的物理运动或物理变化过程,对实验环境与实验条件要求极高的实验过程(如天体的运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电场实验、电磁感应实验、碰撞、爆炸、原子模型建立、a离子散射实验等等)。这些难以直观展示的物理知识,如果能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录像、动画等手段来展示,就能使其得到直观、全面的展示。
1 演示实验配合电视录像,将一闪即逝的物理过程变成慢速的连续重放,增加演示实验的可信性。
运动学中有些现象因演示实验时一闪即逝而难以观察。例如“弹簧振子”的实验,在传统的教学中是先结合实验讲解,可是实际的弹簧振子实验振动几下就停下,这样的实验很难说明简谐振动的特性,降低了演示实验的可信性。而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完全能够反应出简谐振动的位移、恢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而且可以停止下来观察各量大小,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演示实验配合电脑编程,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传统的教学手段通常是通过实验、挂图等向学生展示物理事实与物理过程的,而平面静态图形往往难以全面、准确地展示动态的、三维空间的物理过程。导致物理事实与物理过程的展示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些抽象的物理模型。也只能通过示意图与语言表达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想象而感知。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通过图形、图像、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媒体,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在课堂上直观地、清晰地再现物理事实、物理过程与物理模型,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例如:在讲《全反射》这一节时,对于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变化,光线亮度就是反射和折射能量的变化,特别难讲清楚,原因是这个关系很难反映出其真实性,学生对于临界角就感到更难了解。如将形成过程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则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记忆更深刻,应用起来就更自如。
3 演示实验配合投影幻灯提高实验的可见度。
在传统的物理演示实验中,有些实验的可见度不理想,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若将实验仪器作某些改进再配合幻灯投影放大,便可大大提高实验的可见度。
例如:在玻璃板上用铁屑演示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时,老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到实验现象。老师捧着玻璃板走下去,既浪费时间,效果又不好。如果把这个实验放在投影仪上做,实验现象直接放大在屏幕上,学生就会一目了然。
三、制作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符合教学规律,就是课程结构设置要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要得当,要充分认识到电化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可以替代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更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
二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要把握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如在利用听觉和触觉加强教学效果时,应丰富视觉刺激的内容,增加视觉的强度和提高视觉的有效性。在练习电表读数时,可用投影电表,将其投影到银幕上,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因每一操作所引起的电表读数的变化,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正确掌握应用媒体的时机,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准备因素,恰当地掌握电教媒体的演示时机是搞好课堂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演示技能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是运用多媒体解决物理学的难点,通过多媒体使静变动,使难变易。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正曰益提高,并早已显示出传统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将相对抽象的物理教学内容用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呈现给学生,教学效果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让物理世界处处体现其自然美
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有思考和创造的勇敢精神,有富于想象的品质和献身精神。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十分强烈,对什么问题都想问个为什么,想学习、想思考、想探讨,但由于知识经验有限,思维水平有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中学生学习物理会遇到许多障碍。
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地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山区,他们不免有着视野有限,知识面窄的局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效果。
二、对物理现象进行动态分析,认识物理变化的全过程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分析物理现象时,只习惯于进行静态分析,而对于运动的模型就感觉到无计可施,无从下手。而物理学的关键就是对于过程的分析,这就是新教材所说的“重过程”。分析过程就是建立物理模型,就是对物理现象的动态分析。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有些物理事实或物理过程,是难以直观地在课堂中展示的,比如理想化实验、极高速、极缓慢、极微小、极庞大的物理运动或物理变化过程,对实验环境与实验条件要求极高的实验过程(如天体的运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电场实验、电磁感应实验、碰撞、爆炸、原子模型建立、a离子散射实验等等)。这些难以直观展示的物理知识,如果能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录像、动画等手段来展示,就能使其得到直观、全面的展示。
1 演示实验配合电视录像,将一闪即逝的物理过程变成慢速的连续重放,增加演示实验的可信性。
运动学中有些现象因演示实验时一闪即逝而难以观察。例如“弹簧振子”的实验,在传统的教学中是先结合实验讲解,可是实际的弹簧振子实验振动几下就停下,这样的实验很难说明简谐振动的特性,降低了演示实验的可信性。而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完全能够反应出简谐振动的位移、恢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而且可以停止下来观察各量大小,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演示实验配合电脑编程,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传统的教学手段通常是通过实验、挂图等向学生展示物理事实与物理过程的,而平面静态图形往往难以全面、准确地展示动态的、三维空间的物理过程。导致物理事实与物理过程的展示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些抽象的物理模型。也只能通过示意图与语言表达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想象而感知。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通过图形、图像、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媒体,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在课堂上直观地、清晰地再现物理事实、物理过程与物理模型,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例如:在讲《全反射》这一节时,对于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变化,光线亮度就是反射和折射能量的变化,特别难讲清楚,原因是这个关系很难反映出其真实性,学生对于临界角就感到更难了解。如将形成过程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则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记忆更深刻,应用起来就更自如。
3 演示实验配合投影幻灯提高实验的可见度。
在传统的物理演示实验中,有些实验的可见度不理想,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若将实验仪器作某些改进再配合幻灯投影放大,便可大大提高实验的可见度。
例如:在玻璃板上用铁屑演示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时,老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到实验现象。老师捧着玻璃板走下去,既浪费时间,效果又不好。如果把这个实验放在投影仪上做,实验现象直接放大在屏幕上,学生就会一目了然。
三、制作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符合教学规律,就是课程结构设置要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要得当,要充分认识到电化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可以替代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更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
二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要把握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如在利用听觉和触觉加强教学效果时,应丰富视觉刺激的内容,增加视觉的强度和提高视觉的有效性。在练习电表读数时,可用投影电表,将其投影到银幕上,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因每一操作所引起的电表读数的变化,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正确掌握应用媒体的时机,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准备因素,恰当地掌握电教媒体的演示时机是搞好课堂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演示技能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是运用多媒体解决物理学的难点,通过多媒体使静变动,使难变易。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正曰益提高,并早已显示出传统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将相对抽象的物理教学内容用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呈现给学生,教学效果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