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科学》学科特色,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是构成智力的核心,是衡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直接决定着思维品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善于利用这种《科学》学科教学特色,充分开发蕴含其中的思维训练和素质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
  关键词: 思维品质 创新实验 问题情景 联想想象 巧拟习题
  
  思维是世界上最奇丽的花朵,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是构成智力的核心,是衡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优化学习品质的重要途径。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反复强凋:“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代教学的主旋律。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直接决定着思维品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发散性思维又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是衡量思维品质的主要标志。
  《科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理科,实验教学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现象观察、分析讨论、实验情景题解训练等多个方面,体现了《科学》学科教学的基本特色。教师应善于利用这种《科学》学科教学特色,充分开发蕴含其中的思维训练和素质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对此从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创新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则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学习和思考。演示实验既是探索新知识和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又是学生实验操作和技能最直接的学习工具。
  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传统的方法:需要先制一氧化碳或准备一个较大的气囊,同时要有还原氧化铜的装置,进行尾气的回收,否则在演示实验时就会对学生的健康有影响。实验操作十分繁琐,演示时间占用过长的时间。为此可对此实验进行改进,先在实验室制备好一锥形瓶的一氧化碳,用橡皮塞塞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取一螺旋状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烧黑(制得氧化铜),趁热立即放入装有一氧化碳的锥形瓶中(不用另外加热),很快就可看到烧黑的铜丝又恢复成光亮的红色。实验完毕,教师要求学生与原有实验过程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其优劣。比较后学生发现,经改进的创新演示实验,反应现象十分明了,实验仪器操作简单,任何连接都不需要,也不用担心会有一氧化碳污染空气。然后教师告诉学生,传统的实验虽有其可靠性和可固定思维的规律性,但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只要充分发挥我们的创造性,就一定可以找到更佳方案。
  
  二、巧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疑是“思之初,学之端”,其认知冲突状态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答案的强烈兴趣和愿望,因此,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激趣引疑,创设紧扣课题目标的问题情境,将疑问呈现出来,启动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能及时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标,激发探究动机。常见的情境创设有:
  1.故事情境。学生喜听故事,教师选取紧扣教材内容的趣味故事,就可把学生的兴趣从故事本身迁移到知识学习上来,例如在讲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识时,给学生讲述“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看到有一颗东西在他身旁与它一起高速飞行,伸手一抓,竟是一颗子弹头,他并未因此而受伤,学生听了感到惊奇而有趣,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介绍“荒岛生存”时,讲述冰取火的故事,学生思考、晃悟,兴趣盎然,印象深刻。
  2.悬念情境。悬念是引发好奇、催生疑问的良方。学生围绕疑团,积极思维,会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如在讲授“浮力”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浮力有时可大到托起万吨钢铁巨轮,而有时却小到不能托起一薄薄的铁片?”学生自然会产生这究竟怎么回事的疑惑,从而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直观情境。直观教学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最好形式,它不仅易于理解、便于记忆,而且能激发高涨的学习热情。实验现象给人以具体、形象、新奇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三、发挥联想想象功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想象力是一种能动的思维能力,是通过形象和抽象思维,对头脑中已有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出未曾感知过的新形象的过程。发挥想象,有助于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有些探索性的命题,没有明确的条件或结论,条件要人去设定,结论要人去猜想,体系要人去构建。这类题目不仅题型新,而且扩大了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通过题目所提供的结构特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存储,但平时的训练和开发更是必不可少的。如空气成分示意图的表示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刚开始学生不知从何着手,后来有一个学生上来表示,没等这个学生画完,下面已经沸腾起来了。又如在讲“科学探究”中,引入“为什么玻璃杯破碎?”学生提出了很多原因:掉落在地上,水结冰涨裂,滚烫的水炸裂,被碰到碎裂,被重物压碎,被火烧裂,被子弹击碎,等等。
  加强联想,要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地产生联贯思索,从一种事物想到与其相近、相似、相反或其它某种关系的事物。如:由单质想到元素符号,再想到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再想到化合物……进而,让学生把一些看似无关的信息联系起来。实践证明,任何两个概念,只要中间加几个按一定关系联系的概念,都能连结起来,形成一个思维链。如“力”与“能”通过“功”联系起来;酸碱盐之间的关系通过复分解反应联系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引起联想的机会,创造产生联想的条件,培养学生联想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学会随机应变、改弦易辙以达通途,不断提高发散思维的水平。
  
  四、巧拟实验情景习题,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实验情景习题能纯化实验条件,清晰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现象,可以涉及提出问题、猜想假说、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以及表达与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功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科学情景性习题,充分挖掘题解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功能,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原理和基本概念,而且对优化培养思维品质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独特功能。
  教学实践证明,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是衡量思维品质的主要标志之一。发散性思维是多方向性和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它同单一、刻板和封闭的思维方式相对立。发散性思维仿佛具有许多条的“触角”,不拘泥于一个方向、一个框架而向四面八方延伸,可使学生的思维纵横交错、构成丰富多彩的、生动的“意识之网,而这张网可以迅速、灵活地‘编’出多种多样的”意识产品,推进社会与科技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吴庆梅,周显良.浅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究性教学尝试.2002.4.
  [2]马孟英.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创新精神.2003.2.
  [3]刘斌.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索.2004.4.
  [4]王国宾.主体性科学实验教学与探究能力培养研究.2005. 12.
其他文献
心肌梗死康复期的全过程积极贯彻康复护理的宗旨和目标,有利于降低心肌梗塞出院病死率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对138例患者进行了综合康复护理的比较研究,并做了报导及讨论.
摘 要: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科学教学高于生活又必然要回归生活。本文从走向生活世界的科学教学概念、意义和操作层面的实践与思考角度,阐述了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旨在让科学教学回归生活,使科学教学贴近自然,让学生真切感受科学的精髓。  关键词: 科学教学 “生活化” 策略    教育家卢梭曾说:“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11月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 》(以下简称《标准》),把康复医学的学科地位定位于临床医学(一级)下录属于保健医学(二级)的三级学科
摘 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新兴的网络教育的出现,师生的互动关系也在发生着变革。本文首先讲述师生互动的理论,然后结合福柯的后现代理论分别对传统学校教育和新兴网络教育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关系进行阐述,并作出总结。  关键词: 师生互动关系 后现代理论 传统学校环境 网络环境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在发生着变革,传统的学校教育中的师生互动关系及逐渐兴起的网络教育中的师生互动
一些研究表明:大豆品种可根据种子形态特征进行区分,这些形态特征即指种子大小、种皮颜色、种脐颜色(Morris和Payne,1977)。而在幼苗特性中下胚轴长度和幼苗颜色是十分重要
研究确定,株高、芒性、穗色不同和光周期敏感性弱的同基因品系.不仅在短日照,而且在长日照条件下,比光周期长的原始品种明显早熟.这些品系的光合作用活性及产量都不亚于标准品种。
摘 要: 计算机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使计算机更多地走进美术教学课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计算机 美术教学 软件教学 计算机美术名作欣赏    美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的功用无需赘言,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应当贯穿学生求学生涯的始终。传统意义上的美术课一般是以各种画笔颜料在纸上涂抹绘画,从而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随着计算机的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