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并举”强师德促队伍发展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cy_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的师德建设中我们发现:师德建设应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只有多角度、多层面地加以约束、渗透、引导、感染,才有望实现教师“德”的最佳境界。我们根据本校实际,提出了:以规立德、以学修德、以行育德、以评促德、外部支持,关注心理的“五并举”策略,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一、完善制度,以規立德
  对涉及教师的方方面面提出具体要求,并征求意见,进行落实;师德承诺制度。开学之机,签订师德公开承诺书,并在学生、家长、师德监督员面前作出承诺,接受监督;教师宣誓制度。开学初教师集体宣誓,重温教师誓言,牢记教师使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周前会和教师培训全过程,作为警醒、提示,规范教师行为;师德监督制度。聘请社会各界代表担任学校的师德建设监督员,形成学生、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体系;师德档案管理制度。将教师的等级考核、日常表现、对师德建设的认识、对教育的感受收录其中,作为教师成长的见证。
  二、终身学习,以学修德
  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一个把学习当做终身事业来追求的教师,定是一位师德高尚的教师。就形式而言,读书是学习,交流、借鉴是学习,实践、考察也是一种学习;就其内容而言,随时随地,事事人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为此,我们启用各种途径、方式,来引领、促进教师的学习。
  一是党政引领学习时政。我们把党课时常作为“公开课”,在教师会上进行“普及”学习,使他们了解政策、方针、路线,领悟把教育和培养好学生看作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的内在含义。
  二是学习教师修养理论。要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为此,每学期都开展的“共读一本书”就是我们抓队伍建设的“契点”之一。
  三是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教育理论,是掌握教育规律,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职责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培训相结合,如网络研修与白板培训、计算机与课件制作培训、心理健康与学生良好习惯培养,这样的学习促进课堂教学,便于教师使用、利于教师发展,收效很好。
  四是学习师德典型的感人事迹。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张丽莉、王跃连等这些鲜活的人物,见贤思齐,从内心切实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
  三、用心施教,以行育德
  没有尝试和实践,师德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概念”或“符号”。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教师角色内涵,才能不断加深对教育的认识。体验越深刻,理解越透彻,就越容易将责任感和爱心,融于自己的工作中,让学生受益。我们从三方面来落实:
  一是常规工作落实师德。常规,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工作规范和基本要求,是个个该做、人人能做的“底线”。我们把常规执行是否到位作为师德的基本要求。
  二是重点工作体现师德。重点工作常常带有突击性、连续性、高强度,是对教师精力、体力、意志力的一次考验,只有具有较高师德的教师才能经受住考验。
  三是关键时刻展现师德。关键时刻是指事关学校整体利益,足以改变学校现状的重要时刻。因为常规工作做得好,重点工作过得去的,未必就是师德高尚的,只有在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住、上得去的,才是信得过的。
  四、规范监督,以评促德
  人性的弱点决定了没有监督就没有执行力。监督并非与教师过不去,而是一种真诚帮助的方式,促使我们扬长避短。从这个角度讲,监督是一种关爱,对教师、学生、教育的关爱。我们建立“四级监督”机制,推动师德建设:
  一是校内“面对面”监督。设立“师德举报信箱”接收师生们的信件举报;定期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对教师进行师德评议;学校对教师进行测评和教师之间进行互评。
  二是聘请家长做“师德监督员”。请他们通过参加家长会、以家长走进家长群里,把他们对学校、学科教师、学校发展的需求、意见或建议,通过面谈、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转达给我们。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一同为学生的健康、快乐的成长尽些力量。
  三是建立“师德师风投诉制度”,加大师德师风的监督力度。通过学生评议、家长反映、教师互评等途径,及时把握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相关情况。
  五、外部支持,关注心理
  为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理解教师苦衷、减轻教师过重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荷,我们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培训之中,提高教师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小心理症状出现率,健康育人。
  一是加强尊师爱生教育。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教育教师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热爱教师,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密切师生感情。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大有裨益,学生热爱教师,对教师良好心理的形成同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关心教师生活。学校领导班子经常性地走进教师中间,对教师的性格、工作中的困难进行了解,当教师遇到困难时,总是要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并对教师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对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是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不仅利用节日开展文体娱乐活动,而且利用每周四的放学后时间,由工会组织活动,使教师的紧张情绪得到宣泄,使教师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去化解种种不良情绪。
  教师的“德性”乃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内在基础与支撑,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校的“五并举”抓师德建设的策略,就是我们抓教师队伍建设的最佳切入点。
  【作者单位:淄博市临淄区闻韶小学 山东】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离体的豚鼠耳蜗即刻灌流一氧化氮供体(DEA-NO)及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抑制剂(ODQ),来改变耳蜗组织中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以便进一步研究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
本文对1989~2002年到我科就诊的14岁以下3 502例儿童患者耳科疾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同时比较了1990年前后即1989~1992年与近4年来几种常见耳科疾病发病情况,为本地区临床医师提
目的研究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不同亚型的定位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兔抗大鼠AQP1、AQP2、AQP3、AQP4的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相
目的探讨全耳蜗灌流钙通道阻滞药对耳蜗微音电位(CM)输入/输出函数曲线的影响.方法应用豚鼠全耳蜗灌流技术,耳蜗灌流不同浓度的钙通道阻滞药尼福地平,观察记录各声压级CM幅度
患者,女,66岁.因声嘶一月就诊,患者一月前因胃部不适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术后即感咽喉痛、声嘶,未做处理.一周后仍无好转,口服阿莫西林、强的松等药物,效果不佳.间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离不开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环顾我们目前的科学课,虽然很多科学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以至于科学探究的效率低下。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以提高学生探究有效性?源于自己的教学实际,笔者作了以下思考。  一、培
我们于2001年7月至2003年1月,对门诊就医的189例声带息肉患者,在动态喉镜下进行了声带息肉摘除术,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9例声带息肉患者中,男106例,女83例,年
美国的大卫·史华兹说过:“一种思想如果进入心中,就会盘踞成长。如果那是一个消极的思想种子,就会生出消极的果实。积极的思想种子,就会生出积极的果实。”在与幼儿的情感沟通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其实就在无形的播撒着种子。那我们如何播散正面积极的种子,并用爱让种子开花结果呢?  一、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在幼儿园中,幼儿对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观察的非常仔细,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是非常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特殊疑问句What’s the time? 并能用It’s…准确回答时间。What time do you… ?并能用 I… at …回答某个时间段会做什么,语音语调正确。  2、能熟练使用特殊疑问What’s the time? 并能用It’s…准确回答时间。What time do you… ?并能用 I… at …回答某个时间段会做什么,语音语调正确。  3、能听懂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患者体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30例突发性聋患者和20例正常健康人血浆NO,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