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融媒体数字教材的发展与思考

来源 :客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智慧教学的持续推进,特别是疫情下高校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常态,智能化交互式数字教材开发和应用迫在眉睫。数字教材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育出版产品,它在国内外的发展脉络,其标准规范、内涵特点及发展价值如何,面临的实际发展困境和现实问题,在后续建设应用上应重视的一些关键认识和环节,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字教材;融媒体;教育出版;教学信息化
  一、相关背景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由技术变革带来的高校师生教学习惯转变正深刻地影响传统教育出版的生产内容体系并推动其进行数字生态下的演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十大战略目标之一。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提出,“组织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多种介质综合运用、表现力丰富的新形态教材”;《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提出,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适应不同学习方式要求”“生动活泼,形式新颖等”。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随着高校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常态,高校电子教材以“电子书”为主的模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需要,融媒体智能化交互式数字教材建设迫在眉睫。
  二、数字教材的发展
   在全世界范围内,数字教材的发展经历了快速而复杂的过程,至今还没有一个成熟、统一的解决方案。2000年,法国知名出版社纳唐(Nathan)等联合西门子公司共同研发法国第一代中小学电子书包并在教学实践中推广。美国、日本、韩国等在数字教材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国内,中小学数字教材因具有引领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价值,在过往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也总是教材改革先行,从而实现大范围的教学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最早探索研发中小学数字教材的机构,早在2000年左右,人教版第一代数字教材面世,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国内大部分中小學教材出版单位也都开发了与纸质教材对应的数字教材。
   对于本文主要讨论的高等教育领域,数字教材的发展呈现完全不一样的场景,其发展明显滞后于数字化课程如在线课程的发展。一直到2010年左右,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代表的国内出版单位,才推出真正意义上区别于普通电子书的第一代高校外语类、教育类、生命科学等领域数字教材。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少数出版单位和蓝墨等教育服务公司在尝试集成化的数字教材生产和运营。
  三、数字教材的相关理念
   数字教材一般是指以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为基础,针对信息化环境中教与学的新需求,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汇集移动学习、富媒体资源呈现、交互式教与学、过程大数据记录于一体的综合性融媒体出版物。它将传统纸质教材内容融合视频、动画、音频等资源重新进行适合各类终端浏览的排版设计和互动设计,为学生提供便捷、丰富、互动、学习过程可追溯的全新教材学习体验。
   在当前高校课程教学及馆藏资源中,与数字教材概念相关的、容易混淆的出版物概念有“新形态教材”“电子教材(电子书)”“数字教材”等内容。相关概念的特点比较如表1:
   数字教材有三个方面基本属性:教育属性、信息技术属性、出版属性[1]。教材是承载教学内容的载体,数字教材要为教学服务,反映教与学的新需求,其教育属性是它的最根本属性。另外,教育和出版都属于意识形态属性较强领域,教材是“国家事权”,体现党和国家意志。数字教材必须遵循国家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关于出版物的管理要求和标准,以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教材管理办法和规定。在新形势下,数字教材的规范和内涵价值等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出版建设规范
   数字教材作为数字出版物,其技术标准规范也可参考数字出版物相关技术标准,如ONIX for Books 标准、PDF 标准、EPUB 标准等。必须经正规出版机构编辑、审核,通过严格的三审三校程序。数字教材传播途径迅捷,复制成本几乎为零,要注重版权保护问题。要确保内容版权清晰、无争议,不侵犯他人权益,并注意自身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基本特性、内涵
   规范、强大的系统支撑。数字教材是一种平台产品,除了满足技术规范以外,还需要强大的出版系统支撑,该系统要满足出版流程要求、院校运营服务要求和网络安全要求。
   融媒体呈现。教材内容要实现多元化呈现,资源融合度高,为了方便实际阅读使用,支持多种导航索引模式。资源丰富,包含大量的图像、音频、视频、3D、VR、AR等资源形态。数字资源直接浏览、播放,页面上所见即所得。
   互动性强,体现一定的教学性。教材包含测评、互动模块,同主流的课程教学平台便捷联结,在资源、用户、功能上方便打通。
   学习行为感知及个性化推送。数字教材及其应用系统具备智能化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能感知学习者个性化需求,为学习者推送动态的教材内容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自动生成学习路径,从而更好地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
   适应不同应用场景。数字教材能同时支持个人业余自学、课堂混合式教学应用、图书馆藏阅读等不同场景的教与学需要。
   便捷更新。相比于纸质教材,数字教材在满足国家出版流程的要求下,数字化优势凸显,能保证及时修订或碎片化完善,做到短时更新。
   (三)核心价值
   促进教育公平。教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目前而言,教材的选用、使用、解读都取决于教师。教师资源不均衡和优质教材能否进课堂,都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数字教材能融入最优质的教师智慧,让课程知识的获取和应用不完全受制于课程教师,促进教育公平。
   以学生为中心的内容生产,提升教与学效率。数字教材自带学习大数据系统,配有趣味互动和自我测评等功能,知识以视频、游戏、动画、3D 图片等形式生动地呈现,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满足当今“互联网原住民”的学习需求。    方便知识的快速迭代。数字教材生产以其全数字化流程,极大地提高了教材内容修订和完善的频率。理论上,除了满足履行出版流程要求的必须环节意外,可以随时更新,能较好地保证教材内容和前沿及实践同步。
   缓解专业课教材供给的不足。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4.0和新产业升级,新专业和部分人才紧缺专业急需内容先进的精品教材;但另一方面,出版属于宣传意识形态领域,近年来我国新书出版数量一直处于缩减态势,专业课程教材由于应用面窄、经济效益较低的特点,导致各出版单位积极性不高而市场供给不足。数字教材因其信息化全流程的因素,产能受传统出版流程制约较小,能更快、更大规模地推向市场。
  四、数字教材发展的困境
   从各高校实践情况来看,数字教材的发展相对缓慢,面临发展的困境:
   (一)宏观政策与制度制约
   高校教材相比于中小学教材,其市场化程度更强,政策的管控和推动更少。政府采购和教改立项激励直接引领了中小学数字教材的发展。而对于高等教育领域来说,由于灵活性高、非强制性特点,数字教材缺少宏观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对于数字教材的专门指导、项目推动和经费支持依旧欠缺,没有激发院校教师创作的积极性。
   (二)商业模式制约
   到目前,從出版发行到院校应用,数字教材的商业模式依旧不够清晰。相比在线课程如慕课(MOOC)因其清晰的教学应用模式和使用方式,得到了市场的迅速认可,数字教材,在教学上,其教学应用模式及使用方式普遍被忽略或不够重视;在馆藏资源方面,其规模化、平台集成度还不高,导致数字教材在高校难以成为“必需”,推广应用之路依旧漫长。
   (三)出版建设能力制约
   数字教材因其正规出版物属性,决定了其必须由具备出版资质的出版单位来生产。除技术运维要求外,数字教材出版流程和对编辑审读的要求并不低于传统纸质教材,这对出版单位的人力资源水平、信息技术储备和出版产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大部分出版单位并不具备相应的技术实施和出版运维能力;实力强大的出版单位,又因其投入产出效益不明显,风险大而不愿意投入过多进行数字教材研发,导致产出没有规模效应,推广难度较大,制约其发展。
  五、结语
   数字教材的建设推进涉及开发、采用、推广和运维等,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职责,更是需要多方利益相关者如出版单位编辑、技术人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它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多方协同融合机制。为了让出版单位更多地投入数字教材开发、应用推广和运维服务,要积极探讨合理的共赢模式,使其在数字教材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数字教材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吸收各方意见、不断修改完善的持续迭代过程。要努力探索数字教材开发使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出版单位要和编写单位一起,协同做好教材的宣传推广、教师培训、用户反馈等,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数字教材的问题和不足,持续迭代改进。
  
  参考文献:
  [1]胡畔,王冬青,许骏,等.数字教材的形态特征与功能模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93-98+106.
  [2]张治,刘德建,徐冰冰.智能型数字教材系统的核心理念和技术实现[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1):44-54.
  [3]李林,林巍,等.数字教材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编辑,2021(5):58-61.
  [4]李晓锋,孙燕.数字教材的属性特征及标准规范体系研究[J].出版科学,2021,29(3):42-49.
  [5]刘敏,周政.法国数字教材发展研究[J].出版科学,2021,29(3):115-121.
  [6]毛芳.新时代数字教育出版的边界重塑——论数字教材的内涵与外延[J].传播与版权,2020(3):55-57,64.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随着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术技能,其中,每年一次的校级技能竞赛就是其中重要的举措。通过定期举办校级职业技能大赛,不仅能为省赛、国赛选拔后备选手,而且还能促进在校学生的参与度,使得技能竞赛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上的成效能惠及更多学生。  关键词:技能竞赛;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智慧
期刊
摘 要:新冠疫情的出现对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心理方面的压力,因疫情导致的学习和生活模式的变化,使学生可能会对特殊时期的教育安排产生不适,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更要做好沟通,及时的梳理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不良因素,缓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新冠疫情对赣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新冠疫情;心理健康   2019年末,一场席卷全球的冠状病毒让全人类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以互联网、数字化多媒体为主的信息化传媒产业迅速崛起,从事自媒体行业的工作者与日俱增,新形势下,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必须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进行自我转型,主动接触、了解、学习新媒体相关知识、技能,具备更强的职业复合能力,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本文主要对如何提升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进行研究。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辑记者;
期刊
摘 要:舞蹈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舞蹈教学受到了高度重视。舞蹈教学的开展可以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审美素质和专业素养进行培育,提升其对未来学前教育岗位的适应能力,不过过去的舞蹈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欠缺吸引力,通过对中国古典舞进行有效融入,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完善学生艺术素养,让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力得到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要正确认识中国古典舞融入
期刊
摘 要:诚实信用作为中华传统优秀美德,在建设信用型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保障市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设信用型社会,必须对民商法的信用体系做进一步完善。文章据此对民商法诚实信用原则的构建做深入探讨。  关键词:民商法;信用体系;诚实信用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商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民商法法律体系的立法基础。诚实信用原则在促进民商交易公平公正,建设透明、自由的市
期刊
摘 要:当代刑事侦查技术与手段日益增多,越来越多先进理论以及实践方法被引入到刑事侦查当中,为案件处理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持,也大大提高了刑事侦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犯罪心理学是当代刑事侦查工作当中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方法,可以依托有效的心理方法找到刑事侦查工作解决的着力点与突破口。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力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融入到刑事侦查当中,有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关键词:犯罪心理学;当代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很多重要的新观点、新论断,如将党的百年历程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提出并深刻阐释伟大建党精神,作出“三个不代表”的重要论断,用四个“是”阐释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作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表述等,深入学习领会这些理论创新成果,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党100周年;七一讲话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家校合作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揭示了家校诉求存在差异、家校合作机制有待完善、家长与幼儿园沟通效率较低等家校合作教育面临的困难,从转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思维、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建立家校沟通机制的角度提出了基于家校合作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策略。  关键词:家校合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幼儿心理健康指的是促使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使其能够恰当地调整身心和情绪状态,合理地应对外
期刊
摘 要:网络购物的兴起带动了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国家出台了多项措施保障网络购物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但是相关法律规范的更新总体上是滞后的。基于此,文章从《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探讨了我国网络购物法律适用的现状,指出网络购物法律适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为我国网络购物法律适用的完善建言献策。  关键词:网络购物;法律适用;现状;完善  一、网络购物法律适用的现状  
期刊
摘 要:舞蹈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形式,幼儿舞蹈通过一系列科学系统的训练方式,培育幼儿良好的生活姿态和高贵的气质,以增强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进而提高幼儿身体对节奏感的敏感性,给幼儿以发现美和展现美的熏陶,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育;身心健康;智力发展;品行;审美   舞蹈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在幼儿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形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