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战术是什么?

来源 :航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JUANJU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无人机正在悄然成为社会的新潮流,在军事和民用领域正在引发着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军事领域,依托无人机低成本、小型化特点的“蜂群”战术,成为许多国家军事研究的热点。
  21世纪以来,随着小型无人机在有效载荷小型化、续航时间、超视距通信、低成本化等方面持续取得进展,集群技术、自主技术、协同技术等智能化技术正推动着小型无人机战斗力的提升。与此同时,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也日益成熟。在此基础上,许多空战专家开始提出一种新的作战构想,即借鉴当年德国的“海狼战术”,利用3D打印技术打造一支数量庞大、价格低廉的无人机群用以攻击目标,这就是通常人们所理解的“蜂群”战术。
  这一概念看上去并不难理解,实现起来似乎也没有太多障碍。然而,当研究者们试图将这一概念变为现实时,人们发现了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首先,日常使用的民用无人机,无法用于组成“蜂群”。
  民用无人机成本低廉,体积较小,操作简便,看上去似乎是用于组成“蜂群”的最佳选择。然而,当研究者尝试用民用无人机实现“蜂群”战术时,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民用无人机,是以“大疆”为代表的多旋翼无人飞行器。这类飞行器之所以能够流行起来,根源就在于其操作简便,维护容易,而且非常安全。但也正因其安全性,这类飞行器普遍质量不大,飞行速度也不高,巡航时间较短。就以常见的大疆Phantom3无人机而言,其飞行速度大约为16米/秒。以这样的速度去进行恐怖袭击,用机枪就可以打下来,更不用提目前已有的五花八门的反无人机武器了。

  其次,“蜂群”战术对“一人多机”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常见的民用飞行器,受成本影响,普遍无法实现“一人多机”操作。也就是说,一架无人机至少需要一个操作员。而在战场上,要集中起数百架无人机,就要先找到几百名操作员, 光这些人员的组织就是一个庞大而繁琐的工程,很容易被敌人发觉。无论从经济效益上还是从军事价值上,这样的做法都是不足取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研究者发现,从生物学上说,蜂群是指一大群个体在没有领导的情况下自发完成的一系列复杂行为,“蜂群”战术的核心在于“协同”。对于无人机群而言,要实现蜂群效果,每一架无人机,都需要经过编程来使其活动遵循一定的原则,这就又对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所以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是制约无人机蜂术发展的主要瓶颈。

  正是这些问题,催生了近年来国际军用无人机领域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低成本无人机蜂群技术(英文缩写为LOCUST)。
  目前,美国的海军研究局(ONR)、美国国防部先进项目局(DAPPA)都在斥资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重点项目包括: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提出的“忠诚僚机”项目、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ONR)提出的“低成本无人机集群技术”项目、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提出的“小精灵”(Gremlins)项目和“体系综合技术和试验”(SoSITE)项目以及美国防部战略能力办公室开展的“灰山鹑”无人机蜂群试验等。
  当前无人机“蜂群战术”有两种主要的作战模式,即“忠诚僚机”模式、集群作战模式。这两种概念均为协同作战模式,但协同对象各不相同。简单而言,“忠诚僚机”模式是指无人机与有人机之间的协同,“集群作战”模式则是大量小型无人机之间彼此的协同。
  “忠诚僚机”是由有人机平台充当编队长机,多个无人机作为僚机的作战系统。此类协同中的无人平台、传感器、武器等资源控制权均由人控制。在人作战指令下,无人机执行远程态势感知、武器投放、欺骗干扰等各种作战任务。在这种模式下,无人机只是一个前出的“传感器”和“射手”。这种模式一方面大大扩展了有人机的作战任务池与作战频次,另一方面可有效保护有人机的防区外安全。

  “集群作战”模式是一群小型无人机自主协同作战,利用传感器三角定位优势,通过网络在集群内各节点实时共享平台的自身信息、外部载荷数据等,根据交战实际情况,快速处理和分配载荷任务。

  典型的“集群作战”模式是这样的:一大群小型无人机由运输机或战斗机等大平台携带至防区外发射,基于各平台的位置、任务参数、载荷能力、预期效果,为每一项优先作战任务选择分配最适合的无人机。无人机蜂群除可接近目标实施“自杀式”攻击,也可以引导己方导弹实施打击外,還可对目标实施电子战“软杀伤”。整个无人机集群通过三角定位、时频差等无源精确定位与瞄准技术,综合利用多平台上的侦察资源、统一进行任务的动态分配,为引导目标信号干扰提供决策,压制敌方导弹防御系统、切断敌方通信,还可以向敌方数据网络中注入恶意代码,实现网络攻击等功能。
  “蜂群”战术本身对无人机提出了许多特殊的要求:第一,无人机必须体积足够小,才能够便于大规模集结,实现全方位、广覆盖攻击;第二,无人机的成本必须足够低,至少要远低于导弹,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消费比;第三,在尽可能低的成本下,要尽可能高的提高无人机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使得“蜂群”内的无人机可以实现协同作战。这些要求彼此相互制约,要实现并非易事。但是,正是这些看似苛刻的要求,正在不断推动着无人机技术的进步。
其他文献
在二战中,阿道夫·希特勒常常不信任他的将领们,他总是斥责他的将军,这种情况在德军遭遇了东线失败之后更为严重。实际上,早在德军凯歌高奏的1940年,希特勒的将军们就已经和他们的元首之间产生了诸多分歧。  1924年希特勒写作《我的奋斗》时,曾把一战时的德军总参谋部视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强权机构”,但当他攫取了国家最高权力成为“元首”后,他很快发现总参谋部并不愿意成为他的新政策的工具,他们有着自己的原
中文概念的“运输机”,对应的英语是“货机”,cargo aircraft,也称为freight aircraft, freighter,airlifter或者cargo jet。英文中的运输机,transport aircraft,特指军用运输机,全称为 military transport aircraft,口语中也常常简称为transportor。  运输机是为运送货物cargo而设计制造的飞
8月2日,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正式宣布,第一支F-35A战斗机中队已经形成初始作战能力(IOC),做好了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此举标志着F-35项目已经摆脱了发展过程中各种技术问题,允许第388战斗机联队的第34战机中队在接到作战命令后,能随时参与到世界任何地点的作战行动。  驻扎在希尔空军基地的第34战斗机中队是美国空军第一支F-35A作战中队,从2015年9月开始接收F-35A战斗机,已经满足具备
2017年4月6日是美国一战正式宣战100周年。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波及全球的世界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杀戮最为惨重的战争之一。美国的参战,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及战后历史发展的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技术关系,现有有关一战的图像资料全部为黑白图像。日前,美国一家名为开放大学(openuniversity)的机构,与哈斯基斯公司合作,精选选了部分有趣的一战照片进行了重新上色。本期杂志,本刊
二战中后期,德军转入守势,大量盟军轰炸机频繁对德国本土进行夜间轰炸,德国人想尽办法,用载弹量大、滞空时间长的重型战斗机、中型轰炸机加装雷达及多门航炮使之成为夜间战斗机来对付盟军的夜航机群。其中,以容克Ju88中型双发多用途飞机为平台研制的一系列夜间战斗机最为出名,比如军迷熟知的Ju88C、Ju88G等。其中Ju88C-6型最早装备雷达,执行夜间作战任务。有几架Ju88C-6换装了天线尺寸更大,性能
9月19日,第12届北京国际航空展览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正式开幕,记者在第一时间参观了展览。    中国展区:追赶潮流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和第二集团依旧布置了大型展台,展品以模型为主。一航的展台上,曾于珠海航展亮过相的“雷石”6卫星制导炸弹、空中加油吊舱吸引了不少目光。  大型飞机的电子飞行仪表系统引人注目。该系统外观就是驾驶舱模型内一字排开的6个液晶显示器,能为飞行员提供各种飞行、导航、
TBM-3W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发展出的一种早期预警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舰载预警机  TBM-3W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发展出的一种早期预警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舰载预警机。它是在美国TBF/TBM“复仇者”鱼雷轰炸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复仇者”是由格鲁曼公司在1941年末研制出的一种性能优良鱼雷轰炸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立下了不朽功勋。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由于格鲁曼公司的
在2004年范堡罗航展上,瑞典萨伯公司大力宣传与UAV/UCAV有关的5个研究项目,其中的SHARC和FILUR验证机先后首飞,表明萨伯公司在欧洲UCAV技术领域已走在了前列。    奠定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期,萨伯公司开始涉足UCAV领域。1998年,萨伯公司在“国家航空研究计划”(瑞典语简称NFFP)框架内开始研制无人机,目的是研究低成本的隐身UCAV构型。同年4月至7月,萨伯公司先
相对于军用运输机,事实上,我们普通人能够接触到的更多的是民航客机。尽管都叫运输机,都是用来运送人或者物品的,但是其实两者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早期运输机“不分军民”  回顾人类航空历史的早期,飞机并没有军用和民用之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军事需要的剧然减少,飞机才开始应用于民间的邮政及交通运输。不过这些担负和运输任务的飞机,多由军用轰炸机改装而来,仅做一些简单的改装就用于运输邮件、货物和旅
全国固定展位面积最大、西北地区唯一一座航空馆——银川航空馆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开馆。该航空馆以“航空志,强国梦”为设计主题,分为“飞翔的梦想(序厅)”“飞机与战争”“航空与生活”“飞行的奥秘”“飞向未来”“动感之翼(互动体验区)”六大部分,展品展项100余项。  展馆从世界航空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推进,综合展示從古到今我国航空发展的历史全貌,将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中的各型飞机收藏陈列,充分展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