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而“辞”发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shangliu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实际效果的变化,因此,课堂教学效果就成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目前的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中,失度、无据、生命意识缺乏的现象随处可见。针对这些现象,本文提出了“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评价,力求让评价具有人文内涵,且目标明确、切中肯綮,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关键词】以学定教 品德课堂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64-02
  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比较与分等。曾记得《小学德育》2004年第4期杨爱珍老师在《浅谈教师的评价语言》一文中说过:“教师的评价是一门艺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开辟学生智慧之门,让创造的火焰喷涌而出,又可以封堵希望之路,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使探索的脚步难以启动。”细细咀嚼这句话,我不禁头涔涔,回忆自己听课和授课中的种种不当评价,深感汗颜。
  一、当前课堂评价忽略了谁
  著名教育家严元章教授在其著作《中国教育思想源流》中曾对师生关系作如下论述:“教师是为学生而存在,学生却不是为教师而存在。”新课改已推行多年,然而还有很多教师的品德课堂总是关注自己的“教”,学生的“学”却被忽略,教师的评价也存在着很多普遍性的症结,如:评价失度、生命意识缺乏等,大略可归结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评价失度——奉承讨好型
  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于是乎,有的教师片面地理解为: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和肯定就是维护了他们的自尊,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因而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中看到,有的教师给予“好”“很好”“非常好”“太好了”的直接评价,或大家一起拍手表扬“啪啪啪”,或大家异口同声说“棒,棒,你真棒”,或当场发给一些小物品之类的物质评价。这种只是为了评价而评价,为了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而进行的廉价表扬,刚开始学生可能会感到新鲜,时间长了,这样的评价就像白开水一样没滋味。这样的奉承讨好型评价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二)生命意识缺乏——简单粗暴型
  林肯曾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从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里感受成功。积极的充满温情的评价能够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扼杀的必然是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当学生的答案有些“偏题”或“偏激”时,教师粗暴地打断或批评,受伤的恐怕就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大片了。
  二、“以学定教”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以学定教”的品德课堂中,教师应用真诚而富有感染力的评价,让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感受到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快乐,更有创造力不断被激发的惊喜,有自身潜力不断被发掘而感受到成功与自信的舒畅体验。
  (一)如火炬,真诚而热情
  如在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后,可以走过去,握住他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赞美道:“你思维敏捷,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老师真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好,有创新!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遇上个别胆小的,可以说:“你的发言很精彩嘛!你瞧,参与到大家的讨论中来,很快乐吧!”
  课堂是个动态的过程,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灵性在课堂中进行共享、碰撞、对话。他们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言行与举动正是他们内心的需求。我们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善于捕捉有效信息,把那些蕴涵着闪光点、生长点、转折点,哪怕是微乎其微的生成火花,也要进行挖掘、开发、利用,从而燃起熊熊烈火,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像彩笔,缤纷而独特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方面观察、分析学生,坚持“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机会”的原则,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引导、鼓励。如学生一时不能回答时,可以这样说:“别着急,再想想,你会想起来的。”“别灰心,下次还有机会,咱们再争取”。又如学生回答不是很完整、完美时,可以说:“你想得真好,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你坚持着自己的观点,这种执著坚毅的品质会帮助你取得更多的收获!”
  教师在课堂评价要灵活多样,要有创新。
  1.体态语言:当学生出色表现时,教师面带微笑冲他竖起大拇指,或上前去与他握握手、拍拍肩、摸摸他的脑袋,这些亲切、温暖的举动能给学生带来愉悦。
  2.角色转化:学生扮演教师,老师充当学生,认真听学生讲课。
  3.引導学生自评、互评。同伴之间的鼓励或许比师长的影响力更大。
  4.填“观察记录表”。持久而真切的记录给予学生的鼓励也是持久而雄厚的。
  教师在评价中只有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恰如其分,才能如同五彩斑澜的彩笔一样,在孩子的心田上描绘出多姿多彩的图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三、“以学定教”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要求
  (一)关注情感,激发兴趣
  [案例]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下《动物、植物和我们》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了许多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喜欢什么动物,饲养过什么动物,同学们纷纷发言。
  生1:我喜欢大熊猫,因为它很可爱。
  生2:我最喜欢小狗,也养过一只。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
  ……
  师:你们这么热爱小动物呀!有谁喜欢小昆虫吗?
  生3:我喜欢蜻蜓,它像一架小飞机,有趣极了。   生4:我喜欢蜜蜂,它很勤劳;我还喜欢萤火虫,它像一盏小灯笼。
  有个小女孩子一直没发言。
  教师微笑着走到她面前,问:“你喜欢小昆虫吗?”
  女孩慢慢站起来,怯生生地摇摇头:“我……不喜欢……”
  教师仍然笑着,问:“为什么?”
  女孩:“小时候我被毛毛虫刺痛过,全身又痒又痛,都起红包包了。”
  教师想了片刻,继续问:“那你见过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萤火虫吗?”
  女孩来了兴趣:“萤火虫可好玩了,我在夏天的晚上还捉过呢!”
  教师意识到这是很好的评价闪光点,于是抓住时机表扬她:“呀,连萤火虫都敢捉呀!你可真勇敢!”
  教师又笑着说:“有些昆虫,如毛毛虫,是有毒的,我们尽量不要靠近,而像蜜蜂等益虫,我们都应该尽全力保护它。”
  女孩似乎不再惶恐,笑着点了点头坐下了。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朋友式的交往,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做他们中的一员,觉得老师的行为正是符合自己价值判断标准的可以接受的行为,才会使他们心悦诚服地“听其言,从其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
  (二)具体明确,切中肯綮
  [案例]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一下《春天说了什么》教学片断
  教师课前组织学生去找了春天,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
  生1:校园花坛里的小草发芽了,春天已经来了!
  生2:田野里的麦苗绿绿的,春天已经来了!
  生3:我去桃花园里看桃花了,桃花红红的,还让妈妈帮我折了一枝带回家来插在花瓶里。
  全班哗然,教师沉吟片刻。
  师:春天多美呀!红的花,绿的草,我们该怎样把春天带回家呢?
  生4:可以用照相机把美丽的景色拍下来。
  生5:可以回家用笔画下来。
  生6:我还可以写一段话呢!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把桃花带回家,是因为太喜欢这美丽的春天了。不过,如果大家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带回家,行吗?
  那位把桃花带回家的孩子站了起来,头微微低了下去,说:“这是不可以的。”
  师:你说得真好!美丽的东西是和大家一起分享!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所以,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因为“不”意味着一种否定,况且学生也毕竟是发展中的人,在价值判断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完善。如果批评不当,可能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造成学生“有口无心、表里不一”的双重人格。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必须切中要害,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何处。我们可以像上面案例中的教师一样,以委婉的语气让学生自己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对学生不成熟或错误的道德观中适当地引导,引导学生自己在多元价值中作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也避免了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
  (三)把握尺度,承认差异
  所谓尺度,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标准的评价。对于胆小的孩子,一句“你真勇敢”也许会让他战胜自己;对于内向的孩子,一句“你的发言很有自己的思想”也许会让他更乐于交往;对于做事急躁的孩子,一句“你的观点很新颖,慢慢来,再想想,怎样才能表达得更完整”也许会让他培养性情;针对那些思维比较活跃,活泼好动的学生,“你真爱动脑筋!”“你问到点子上了,能再想一想怎么回答吗?”对其加以引导,鼓励进行深入思考;针对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想发言很好,不过你得先坐正,看看其他同学都是怎么做的,然后把手举好,行吗?”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习别人的长处,整理自己的思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案例]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服务在身边》教学片断
  师:假如你买到了一件假冒伪劣的小电器,你将如何妥善地处理此事?
  生1:我要凭发票去商店退货,若商店不允许,我就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赔偿。
  师:这位同学具有很强的法律意识,可称得上是小律师了。
  生2:我要打电话给“1818黄金眼”,请媒体曝光。
  师:这位同学具有很强的监督意识,将来会是个好记者。
  生3:我自己来修理。
  其他学生笑。
  师(微笑):这说明我们这位同学动手努力强,肯自己动脑筋,将来会是一个好修理师或机械师。
  班里有个平时性格内向的女同学憋了半天,胆怯地举手,说:我没想好,我想让爸爸帮忙。
  学生哄堂大笑。
  师:你的想法真好!当自己力所不及的时候,应该想到发挥别人的作用,你具备了高明领导的素质、才能和韬略。
  这位老师能够从不同方面去评价每个学生:生1有法律意识,称其可当律师;生2有监督意识,将来可当记者;生3自己動手修理,赞其可以当机械师;对女生的回答(请别人帮助),而是用反向思维进行评价,称其具有领导才能。这样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关注,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也符合多元智力理论。“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评价就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课堂教学评价虽着墨不多,却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情”动才能“辞”发,教师只有用真心、用热情,才能以真挚的微笑、动人的眼神、得体的手势、精妙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才能触发学生心灵中最美妙的那根弦,引领他们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道德认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德育》2004年第4期.
  [2]《中小学德育》2012年第1、2期.
  [3]《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4]《聚焦新课程》李建平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进入课堂,它的合理使用,能使课堂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更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电子白板;合理使用;主观能动性;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2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交互电子白板等现代多媒体进入课堂,合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3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职业高中的大力扶持,对职业高中学生的各种优惠政策不断推出,从而吸引了很多未能顺利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到职业高中学习,参加对口升学考试或学习技术。升入职业高中的学生中大部分文化课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数语外三大主科基本是至少偏一科,特别是有的个别学生数学中的分数加减法还不会,
期刊
【摘 要】 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大部分都存在着为了教而教,不是用教材学语言、用语言的误区,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老师在一旁不停地教,不断地“吹火铜”,却没能点燃火种,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笔者通过借鉴前人经验,不断实践探索,最终总结出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三步曲”的教学策略。即一篇课文的教学经过“自学——读讲——实践”三环节,三步骤,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期刊
【摘 要】 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而言,网络技术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它将带来阅读方式、写作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革命,我们应该将这种“革命”融入新一轮语文教学的改革,使语文教学获得新的生命力。如何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基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交流庞大、快捷的优势,探索其在语文教学中信息的获取与交流,教学时空的开放与拓展等方面的运用与实践。  【关键词】 互联网;语文教
期刊
【摘 要】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丰富的阅读不仅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且提供多样的语言形式和结构样板。通过阅读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随时解决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反过来又可以通过写作实践,加强阅读中的理解,深化对阅读对象所蕴含的微妙精湛之处的体会,并将理解和体会再渗透于个人的写作实践中,从而形成阅读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写作能力的发展又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这样一种良性循环。  【关键词】 阅读;写作;读写结
期刊
【摘 要】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好语文学生才能有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生本”理念的提出后,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也开始以这种理念进行教学,但要想使“生本”理念贯彻到整个语文课堂中还需要一定的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学生为本是“生
期刊
【摘 要】 数学新课程的重要原则是“以学生为本”,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段。本文就师生互动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课程;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急剧加快,养老问题快速显现,养老金缺口年年加大,面临着空账运行危险,如何缓解我国养老金现行压力,提高养老金的支付水平,合理配置,是我国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养老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缓解我国养老金缺口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养老基金;养老金缺口;快速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如何更好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基础物理课程教学质量,是当前高校物理教学中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及优势所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优势 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41-01
期刊
【中圖分类号】R3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36-02  The paragraphs about reconciliation from Jane Eyre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are excellent parts of each story,and each type of descriptions has 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