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化学教学中的“凤头”艺术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zxc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成功的演讲,离不开精心设计的开场白;一篇优秀的作品,需要与众不同的“凤头”;同样,要上好一堂新课,引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伊始,教师利用化学实验、化学问题、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小故事、小谜语、模型、图片、影像资料和多媒体等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对完成教学任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设趣味引入新课
  
  赫尔巴特指出:“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兴趣当中。”因此教师要精选一些史实、故事、谜语、图片等引入新课,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步入学习佳境。例如,在学习《空气》时,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无它活不久。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猜测,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趁势引入新课,在这种愉悦、兴奋的状态中引入新课,教学效果较好。
  
  二、利用实验引入新课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常用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操作形式,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它能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例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先表演一个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感到很惊讶,有的小声议论,很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教师可因势利导,提出问题:“手帕为什么烧不坏?”,从而引出新课“燃烧是有条件的”。
  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除了力求实验的成功,还应注意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语言的激励性,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加深对实验现象的理解。
  
  三、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温故知新引入新课,即教师采用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和内容作为引入新课的方法,通过提问、练习、语言诱导等形式,把新旧知识作对比,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差异,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种引入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学习起来轻松自如。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首先,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设计思路,在弄清了药品的选择和反应原理、仪器装置(发生和收集装置)及选择的依据、气体的检验方法等之后很自然地过渡到制取二氧化碳的问题上来。这样既复学了学过的知识,又降低了本节的难度,顺利地引入新课。
  以复习旧知识作为桥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四、设置悬念引入新课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的心理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课堂气氛和课堂效果来看,这种引入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先给学生讲这样一则故事:一位游客牵着小狗进入一个深山洞,在接近洞底时,小狗晕倒而人却安然无恙,这是怎么回事呢?以这样一则故事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悬念的设置,要符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层次,要恰倒好处,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一种急切的心理状态下集中精力听讲。如果悬念设置太高,学生就容易摸不着头脑,产生不了兴趣,悬念也就形同虚设了。
  
  五、设疑启思引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伊始要经常以“疑”来唤醒、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用“疑”来扣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例如,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中,当学生了解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将5克某物质完全溶于95克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5%吗?此时学生积极投入到讨论、思考的氛围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但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且总结出了此类题目的解题规律。
  设疑的方法很多,可以制错设疑、对照比较设疑、在易混淆处设疑……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要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
  
  六、练习讨论引入新课
  
  有目的的选择习题引入新课,不仅可以在灵活运用的基础上巩固旧知识,而且也可以为新课的学习“搭桥铺路”。例如,在讲《溶质的质量分数》中,将一杯硝酸钾溶液分为四等份,进行不同的操作,利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每一份加水\加溶质\蒸发水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答案,通过填表进行讨论(各物质的量变化情况),从而引出新课。本节内容本身缺乏趣味性,学起来较枯燥,教师有意识地设计练习、讨论,让学生动起来,有一种参与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引入方法很多,但没有固定模式,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都是好的引入方法。不过,引课只是教学的一个环节,“精彩”、“高潮”更在后面,切忌喧宾夺主。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初中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许多教师反映,在英语课堂上,气氛较沉闷,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学生也没有真正的运用英语。因此,英语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我们英语教师所要关注的事情了。    一、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特别是初一的学生,刚进入中学阶段,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
期刊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英语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以文章为语言作为实体的教学基础上,通过阅读材料来传授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获取信息的能力。只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教材不利于学生学习的融会贯通和知识的巩固、掌握。作为教材阅读教学的继续和延伸,英语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巩固课堂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在教
期刊
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应该致力于如何娴熟高效地组织课堂,采用多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激励学习),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实现学生对英语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从而实现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一、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统一的,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
期刊
对于许多英语学不起来或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关键是英语单词记不住。为了帮助同学很好和更快的记住单词并不容易遗忘,本人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总结摸索出一套方法。现具体写下来,恳请诸多同行提出批评和建议。    一、剖析语音,记忆犹新    英语不同于汉语,是拼音文字。若把一个词认真地做一下语音剖析,就可得到一个记忆一个线索。由“音”想“形”,即可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笔者认为,一开始教英语,就应该逐渐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已走进我们的课堂很长时间了,当我们向走过的教学之路回眸时,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时候我们都让“自主、合作、探究”在我们的课堂上走了过场,而真正要把它落到实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上颇费心思,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位老师在教学时都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只要学生的兴趣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明确,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分析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明确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每位教师都承认自己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明确了,
期刊
在学习一次函数时,不少学生感觉困难,其实,只要能正确把握数学思想,就可使解题思路开阔,问题从而迎刃而解。    一、数形结合思想    形象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数形的结合是一次函数学习中的重要特征。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就是把数量关系与图形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分析的方法,它可以使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简单、明了。  例:如图,表示东风摩托车厂一天的销售收入与摩托车销售量的关系;以
期刊
新教材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笔者通过实际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建设    1、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师应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风范形象,还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生活文化修养,用自身的言行感染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2、教师要具备广博的学识。教师要不断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如何让英语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和发面的知识就成为我们教师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伴随我校技术设备方面的配备,多数老师选择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确是有一系列的优点,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优化教学手段和内容,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但其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如不注意则可能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期刊
听力即听的能力,指学生吸收和理解言语材料所载信息交际能力。它是一种主动型、隐性的技能。学生通过听可大量吸收新的语言材料,加深所学语言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促进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发展。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呢?    一、营造和谐氛围,扩大听的渠道    传统教学中听的活动一般局限在以句型、对话为中心的教学中,着重于语言形式的听辨和记忆,信息的输入量明显不足。而平时做的听力技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