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最早的唐代诗人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ao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龙门)人。隋大业末,官为秘书正字。不久,义兵四起,天下大乱,隋朝政权有即将崩溃之势,他托病辞官,回到家乡。李唐政权建立后,武德年间征集隋朝职官,王绩应征到长安,任门下省待诏。贞观初年因病告退,仍回故乡,隐居于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以诗赋著名,其文集名《东皋子集》。
  隋文帝杨坚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历史,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统一了中国。南北两个文化系统逐渐趋于融合。但是杨坚的政权被他荒淫无度的儿子杨广断送了,统一的新文化没有来得及发展。在初唐的几十年间,唐代文化,特别是文学,基本上是隋代的继续。王绩生于隋末唐初,文学史家一般把他列为最早的唐代诗人。
  我们选讲唐诗,也从王绩开始。《野望》是王绩的著名诗作,这首诗一共八句,每句五字。古人称一个字为一“言”,故每句五字的诗,称为五言诗。第三句和第四句词性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第五句和第六句也是词性一致,句法结构相同。这样形式的结构,称为“对字”,或称“对偶”、“对仗”。每二句称为一联,词性一致的对句,如“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称为“对联”。上、下二句不对的,如“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和“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都称为“散联”。每一联末尾一个字都是“韵”,或称“韵脚”。这首诗第一联末尾是“依”字,于是以下三联末尾一字就必须用与“依”字同韵的字。
  按照这样的规律结构起来的诗,称为“五言四韵诗”。后来称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我国古代诗歌,最早的是《诗经》里的三百零五篇四言诗。其后有了以六言句为主的《楚辞》。汉、魏、南北朝诗才以五言为主。这些古诗,都不在声、韵、词性、句法上作出严格的规律。因此,在唐代以前,还没有“律诗”。王绩这一首诗是最早的唐代律诗,但在王绩的时候,“律诗”这个名词还没有出现,故一般仅称为“五言四韵”。
  这首诗是作者在故乡北山下东皋上傍晚眺望时有感而作。东皋,即东边的高原。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诗题。地:东皋;时:薄暮;事:望。这种表现方法叫做“点题”。五、七言律诗的第一句,或第一、二句,通常都得先点题。第二句说出作者在眺望时的思想感情。如果从字面上讲,对照上一句,他觉得转来转去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但这样讲却是死讲、实讲。他并不是找不到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而是找不到一个可以依靠的人物。一方面是没有赏识他的人,另一方面是没有他看得中愿意去投奔的人。因此,在社会上“徙倚”多年,没有归宿之处。这是活讲、虚讲。诗和散文句法的不同,就在这里。在散文里,“徙倚”必须说出在什么地方,“依”必须说出依的是什么对象:是人物还是树木或山石。像这一句诗,不增加几个名词是无法译成散文句的。因此,散文句子绝大多数不会有双关意义。
  第三、四句,即第二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色。每一株树都显出了秋色,每一个山头都只有斜阳照着。这也还是按字面意思讲,而其含蓄的意义却是:眼前所见尽是衰败没落的现象,不是我所愿依靠的和平、繁荣的世界。
  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人物。牧人赶着牛羊,骑马的猎人带了许多狩获物,都回家去了。第四联接上去说,这些牧人和猎户,他们看看我,我也看看他们,彼此都没有相识的人。于是作者写出了第八句,在一个衰败没落的环境中,又遇不到一个相识的人,便只好放声高歌,想念起古代两个隐居山中、采野菜过活的伯夷、叔齐了。
  一首律诗,主题思想的表现,都在第一联和第四联。第二联和第三联,虽然必须做对句,较为难做,但在表达全诗思想内容上并不占重要的地位。我们如果把这首诗的第二、三联删去,留下第一,四联,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并没有重要的缺少: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样一写,第二句的“依”字更清楚了,作者所要依的肯定是人,而不是树木山石。
  学习一切文学作品,必须先了解这个作品及其作者的时代背景。在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传统上,有一个成语,也可以说是文学批评术语,叫作“知人论世”。要了解一个作家的为人,必须先讨论一下他所处的是个什么时世。但是,了解一个作家的时代背景较为容易,这个作家的传记资料愈多,我们对他的“知人论世”工作便愈容易做。至于一篇作品的时代背景,就较难了解。因为一个人的时代背景是几十年間的事,一篇作品的时代背景,可能只是作者的一小段生活环境。对于一个诗人,我们要知道他的某一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除非作者本人在诗题或诗序中自己交代明白,否则就很不容易明确知道。
  王绩身经隋唐二代,对于他这首待,似乎必须知道它是在什么时候写的,才能了解它针对的是什么。著《唐诗解》的明人唐汝询说:“此感隋之将亡也。”这样,他是把此诗的写作时间定在隋亡以前。这样,第二联就成为比喻隋代政治的没落了。清人吴昌祺对唐汝询的意见表示异议,在《删订唐诗解》中加上一个批语:“然王尝仕唐,则通首只无相识之意。”唐汝询以为王绩感隋之将亡,因而为了忠于隋代,有效法伯夷、叔齐,归隐首阳山之志。吴昌祺提醒了一句,王绩也做过唐代的官,不能把这首诗理解为有隐居不仕之志。唐汝询以“长歌怀采薇”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吴昌祺则以为诗的重点在“相顾无相识”,“徙倚欲何依”。何文焕在顾安的《唐律消夏录》中增批了一句“王无功,隋之遗老也。‘欲何依’,‘怀采薇’,可以见其志矣。”这样讲,就把诗的写作时间定在隋亡以后,而以为王绩是隋之遗老,所以赋诗见面表示要做一个“不食周粟”的隐士。
  许多著名的唐诗,历代以来经许多人评讲。同一首诗,往往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关于王绩这首诗,我选取了三家的评论以为代表。何文焕的讲法显然不是可取的,因为王绩在唐代做过门下省待诏、太乐署丞,虽然没有几年,已不能说他是隋代的遗老。至于他在贞观初年,已经告老回乡,这里很可能有政治上的利害得失,史书没有记录,我们就无从知道。
  我以为这首诗很可能作于隋代政权将亡或已亡之时。但王绩并不效忠于这个一片秋色和残阳的政权。他的“长歌怀采薇”是为了“徙倚欲何依”,是为了个人的没有出路。待到唐王朝建立,李渊征集隋代职官,王绩就应征到长安出仕,可见他并不以遗老自居。
  我这样讲,完全是“以意逆志”,没有文献可以参证。但是恐怕也只有这样讲法,才比较讲得通。
  摘自《唐诗百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故乡》的故事极其简单,“我”回老家搬家,或者说,回老家变卖家产。就这么一点事,几乎构不成故事。那么《故乡》这篇小说到底好在哪里?我的回答是,小说的人物写得好。一个是闰土,一个是杨二嫂。  我们先说杨二嫂。和小说的整体一样,杨二嫂这个人物其实是由两个层面构成的,一半在叙事层面,一半在辅助层面。通过两个层面完成一个短篇,是短篇小说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法。通常说来,双层面的小说都要比单层面的小说厚实一些,
松露是依附于橡树、白杨树、柳树和榛树根部30-40cm处的一种天然真菌。属真菌门子囊纲块菌,目块菌,呈不规则的球状,大小不一,有的大如苹果,有的小如黄豆。相貌虽有些丑陋,但一经切开就会展露出它的内在美,有如美钻般的璀璨,像大理石一般的纹路,象牙色的花纹以及它那醉人的香气,都能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  松露,世界约有30多种,如英国的红纹松露,西班牙的紫松露,法国、意大利的白松露,还有我国云南的黑松
20世纪50年代末,我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所,被分配到逻辑组工作,时任组长是金岳霖先生。60年代初,干面胡同高研楼落成,金先生和一批学部专家搬进去居住。我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到金先生家去问学或办事,那时逻辑组常有一些小组学习会,也在金先生家召开。逻辑组有些人是原来清华的学者,在学习会上也会谈到钱锺书先生知识渊博,聪慧过人。当时钱先生也住在这幢楼里,有时会在干面胡同口碰到他。那时的钱先生比起金先生来,要年
不知何时,我就把芒,种在了自己体内。这种无可治愈的暗疾啊,终我一生为其所伤!  我体内的芒,是古国大地上伐罪吊民的如林矛戈;是汉唐帝国开疆拓土的短刀长枪;是暴政时期,布衣一怒血溅五步的匕首;是豪邁诗人醉里挑灯看剑闪烁的幽光。这些喜欢在月夜里啸吟的冷兵器,曾经高擎它们的勇士们都已长眠沙场,它们却仍在我的体内,闪着金属的寒光。  芒啊,它们在我的血液里不绝如缕地日夜歌唱:吟一曲《离骚》,这千古流传、忧
五月渔郎相忆否?最忆是故乡  乌篷船大的为“四明瓦”,小的为脚划船,亦称小船。但是最適用的还是在这中间的“三道”,亦即三明瓦。  三明瓦者,谓其中舱有两道,后舱有一道明瓦也。船尾用橹,大抵两支,船首有竹篙,用以定船。船头着眉目,状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唯白篷船则无之。  三道船篷之高大约可以使你直立,舱宽可放下一顶方桌,四个人坐着打麻将——这个恐怕你也已学会了吧?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
妈妈,我多爱你这张从前的像片  你还是姑娘,脸颊露出自豪  额角如百合,双目在燃烧  好像炫目的威尼斯镜子一般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我母亲  美丽的大理石前额已刻下皱纹  早已失去了那柔情似水的丰韵  早已过去了——玫瑰色诗篇的婚姻  如今比较两幅肖像我十分惆怅  这幅有幸福光环,那幅只有忧伤  如金色太阳如薄雾在暮年回荡  心灵的奥秘多么使人惆怅  我如何微笑  在凋謝的嘴唇边  我如何流泪 
芹菜芹菜秆洗净切丝,豆腐丝切3 cm长的段。盛入盘中,炒锅加热放入适量的植物油,加入10粒花椒炸香,趁热淋在菜上,加上适量盐拌匀即可食用。菜香爽口,具有清热利湿、平肝凉血、降压、镇静的作用。  圆白菜圆白菜洗净切丝,尖椒(1个)和葱白均切丝,调入适量盐拌匀,腌5分钟,虾皮用油炒酥,上述各味加入麻油拌匀即可食用。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和胃健脾,防癌抗癌,促进血液循环和儿童生长发育。  苦瓜苦瓜切片,芹
少年时记住了一句歌词:“风从远古来,你在何方?”远古,我期盼那样的意境。从海面上迈着舞蹈家的步伐,踏浪而来的摇滚少年,在空旷的舞台上放纵着一种激情,还有孤独。梦中,那少年依稀是我自己,摇滚着风走回远古。我随着风儿走出屋。风儿去哪儿,我便去哪儿。这不是偶然的举止,不是冲动,是对风的迷恋。  家乡小镇的旷野,总是穿行着风的影子。夏秋的季节,傍晚的风一点点驱赶着白日的炎热,坐在田埂上,躺下,展开肢体,解
荷花苑其实没有荷花,而是一片清水荡漾的笑,一片静若处子的绿,深藏于泾河源头,躲避喧嚣。  极目远眺,一朵朵舒展的荷叶,是一张张毛茸茸的绿毯,尚未走近,眼睛就被绿色击伤。不敢多看,怕濡染出泪来。  掐一朵荷叶,不防,脚被叶下的柔软俘虏,惊叫一声,却是水,无声地舔着你的脚。你的心不由自主地温柔起来,有要抱住什么的感觉。  水上厚厚地涂着一层绿粉,涌动着生动的生命。你仿佛推开了一道远离尘世的门扉,进入远
把握轻重,方能和谐。  在经营画面位置时,我常常感到绘画中物体的重量另有标准,与实际世间所谓的轻重迥异。  在一切物体中,动物最重。动物中人最重,犬马等次之。故画的一端有高山丛林或大厦,另一端描一个行人,即可保住畫面的均衡。  次重的是人造物。人造物中能移动的最重,如车、船等;固定的次之,如房屋、桥梁等。故在山野的风景画中,房屋、车、船等常居画面的主位。  最轻的是天然物。天然物中树木最重,山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