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_fire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宗藩关系的角度看去,越南汉诗不过两大倾向:即对于宗主国的离心或向心。 表现出向心倾向的作品,是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与亲和力的产物,是文化认同感以及历代南 迁者的民族认同感的结晶,大概可以胡季《答北人问安南风俗》、范汝翼《题新学馆》、 冯克宽《答朝鲜使臣李光》和邓陈琨《征妇吟曲》为代表,以篇目计,占了越南汉诗的绝 大部分,其情思韵致与中国诗歌水乳交融,往往见不出什么差异。
  关键词:越南汉诗;文化认同;向心力
  中图分类号:I10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0)01-0042-05
  
  Survey of Han poems of the past dynasties in Vietnam (3)
  MAOHan
  (School of Literature,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11,China)
  Abstract: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zerain and vassal state , there are nomore than two major tendencies: centrifugal or centripetal tendencies. Works th at represent centripetal tendency are the products of the powerful charm and aff i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fruit of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and nation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past generations of southward migrants. Approximately,such works have as representatives Hu Ji's Answer to Northerners' Question as toCustoms in Annan, Fan Ru-ji's To New Learning Center, Feng Ke-kuan's Answer t oLi Chui-guang, a North Korean Embassador, as well as Deng Chen-kun's Tune of C on script Women, accounting for the vast majority of Han poetry in Vietnam with del icate and appealing feelings similar and harmonious to Chinese poetry.
  Key words:Han poetry in Vietnam;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ce ntripetal force
  
  文化认同或向心之诗(一)
  
  立孔庙,拜周公,兴科举,儒释道三教合一,浸透着中华文化的越南,作为中国的一个藩邦 ,既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中国政治版图之外,又在更大程度上融合于中华文化版图之中。公 元968年,安南正式立国,称大瞿越国,开国之君丁部领请求宋朝册封,973年得封为交趾郡 王。宋朝册封文告称其“志慕华风,常思内附”,其后一句未免一厢情愿,前一句却属实无 疑。即便后来李朝犯宋,其太尉李常杰《伐宋露布文》也声称“有分土无分民之意”,自视 其邦为诸侯国,并无意分裂中华。“有分土,无分民”语出《春秋》,谓诸侯分封而治,而 大家是出于同一祖先的子民,不得分裂。
  有学者指出,越南立国,是趁唐末五代十国混乱之机,以边藩自立,大量上层人士来自中国 内地,所以常常具有“南北朝”(即今人所谓“两个中国”)的心态。有时当然也会正视现 实,北望中国,自称藩邦、蛮夷,但转过身来,面对占城、老挝和柬埔寨等邻邦,越南则一 直自称中国。如黎圣宗1470年亲征占城,诏曰:“自古夷狄为患中国。”1479年征哀牢,诏 曰:“朕丕绳祖武,光御洪图,莅中夏,抚外夷。”参见都人《日本越南朝鲜曾僭称中华》。其《君道》一诗以“华夷共乐太平年 ”结束,显然也是以华自居。比起南诏、大理古国,越南之与中国,有着更多的文化及血缘 认同,关系更为亲密。表现在越南诗歌里,则皈依中华文化、心仪中华江山、抒写中国式情 怀的作品俯拾皆是。
  越南君臣,多熟读中国典籍,通晓华夏诗书礼乐,其诗多崇拜中国古代圣贤,对中华文化常 抱认祖归宗之忱。言及中国古圣先贤、历史典故,越南诗人往往如敬家祖,如数家珍。例如 ,范师孟《春日应制》诗云:“宸心二帝三王古,文体先秦两汉奇。” 范师孟《春日应制》:“云五色拥宫闱 ,宣诏儒臣出殿墀。乳燕鸣鸠当午后,细旃广厦 设香彝。宸心二帝三王古,文体先秦两汉奇。侧听侍臣传内旨,祈和太社定新仪。”二帝即尧、舜,三 王即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武王。陈朝宗室陈元旦(1320~1390)《题玄天观》感叹:“ 白日升天易,致君尧舜难。尘埃六十载,回首愧黄冠。”这里,“白日升天”是道教追求, 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致君尧舜”则是儒家理想,指辅佐君王,再造盛世。还有阮,政 治上的反明,搞越独,并不妨碍他崇奉中华文化。在其《周公辅成王图》一诗中,阮 就以中国古代大贤周公、伊尹自比,而 不屑于西汉权臣霍光之所为:
  懿亲辅政想周公,处变谁将伊尹同。
  玉几遗言常在念,金滕故事敢言功。
  安危自任扶王室,左右无非保圣躬。
  子孟岂能瞻仿佛,拥昭何可挹余风。
  《尚书》之《周书•金滕》一篇记载,周武王在讨伐商纣的第二年重病不起,周公乃向神灵 祷告,愿以己身代替武王去死。这是中国古代忠臣的典范。而西汉重臣霍光,字子孟,曾先 后拥立幼主昭帝、宣帝。《汉书》云:“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光为师保,虽周公、 阿衡(伊尹),何以加此!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沉溺盈溢之欲 ,以增颠覆之祸,死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
  胡朝创建者胡季(1336~?)自称虞舜后裔 ,国号大虞,其诗《答北人问安南风俗》,也让中国人备感亲切:
  欲问安南事,安南风俗淳。
  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
  玉瓮开新酒,金刀斫细鳞。
  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或许在他看来,安南有汉唐古风,较之蒙元统治近百年后的中国,安南还代表着更为纯正的 中华文化呢!
  范汝翼,字孟臣,胡朝时(1400~1406)任新安郡教授,安南直属中国时(1407~1428)为 训导。其诗《题新学馆》表现了安南直辖的新气象:
  文轨方今四海同,家家教子事儒宫。
  书楼飘渺凌晴雾,讲席清高占古风。
  济济佩矜应俨雅,洋洋弦颂正雍容。
  英才他日充梁栋,培养吾知在此中。
  据《明史》记载,明军南征推翻胡季的短暂 统治后,越南耆老千余人上表:“安南本中国 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明成祖朱棣遂于永乐五年六月诏告天下,改安南藩邦 为交趾行省,并下诏求贤,推行文教。
  就在永乐五年(1407),一代才子解缙(1369~1415)被贬为广西任布政使司参议,又被改 派到交趾。交趾诗人阮胜征于是有诗《谒参议解缙》:
  圣上仁民一视同,藩方任政选名公。
  虽安百姓疮痍后,要措群黎衽席中。
  宣布条章新旧俗,敦崇礼乐革顽风。
  行看大展经纶手,早办归朝佐圣躬。
  篇末注释“永乐庚寅岁(1410)在谅山作”。诗中表达的,也是对中华礼乐教化的向慕和皈 依。阮胜征,号济川,后仕黎为国子监助教。
  黎圣宗(1442~1497),名灏,字思诚,为后黎朝第四代国君,曾亲自组织诗社,自称“骚 坛元帅”,其诗不乏佳作。其中一首纪盛之作,就充分见出他对儒家先圣的不胜景仰,和将 传统礼教奉为圭臬:
  祝天万寿其嵩呼,喜动春风满国都。
  比屋歌师孔孟,累朝簪笏颂唐虞。
  礼尊旧制东西序,恩治新君上下孚。
  莫道此来多矫俗,古称绥远尽吾儒。
  其时,有人出使中国,阮保(1452?~1504)为之饯行,有诗《饯刑科范公奉北使》:“南 宫识君早,君兮复远道。度岭春云深,浮湘秋月皎。人文访孔颜,古圣询轩昊。博雅所资深 ,遗经或可考。”提醒使者,此去华夏之邦,勿忘祭拜孔子、颜回等古圣先贤,轩辕、少昊 等人文始祖。阮保,号珠溪,黎圣宗洪德三年(1472)进士及第,入东阁教授太子,官至礼 部尚书。黎宪宗对他高度赞扬,比之以汉唐人物:“谋国有如唐李泌,执经还似汉桓荣。” 又有诰文赞之:“礼乐雍容,茂赞累朝之盛;文章典雅,追还三代之风。”如果“累朝”可 能是指越南立国后各朝,“三代”则只能是指中国先秦之夏商周。
  今人乐道的还有《皇越诗选》《越南辑略》《晚晴诗汇》等所载,明清时代越南与朝鲜使 臣在北京的唱酬诗。如明万历年间,越南使者冯克宽(1528~1613)前来参加中国皇帝的万 寿节,有诗《答朝鲜使臣李日卒光》:
  义安何地不安居,礼接诚交乐有余。
  彼此虽殊山海域,渊源同一圣贤书。
  交邻本是信为本,进德深惟敬作舆。
  记取使诏还国日,东南五色望云车。
  清康熙五十七年,越南使臣阮公沆(1680~1732)与朝鲜使臣在北京相遇,又以诗赠之:“ 威仪共秉周家礼,学问同遵孔氏书。”阮公沆《简朝鲜国使俞集一、李世瑾》:“沧海扬尘几度三,炎邦自昔宅交南。六经以外 无他道,一岁之中熟八蚕。万户鱼盐常给足,四时花木共敷覃。归来宣室如前席,似与观风 助一谈。”“地各东南海际居,计程一万又零馀。威仪共秉周家礼,学问同遵孔氏书。好把 文章通肯綮,休论温饱度居诸。使轺云返重相忆,在子安知不我如。”其后,越南使臣何宗穆在北京有诗赠朝鲜使臣:“ 道理渊源攸一揆,衣冠礼乐却同符。”何宗穆《赠朝鲜使臣》:“周原万里共驰驱,才立谈志意殊。道理渊源攸一揆,衣冠礼 乐却同符。畏天各谨侯朝度,任士同归王会图。流水高山琴载鼓,知音世有子期无。”胡士栋赠朝鲜国使:“敷文此日车同轨,秉礼从来 国有儒。”乾隆二十六年(1761),越南使臣黎贵在北京有诗《送朝鲜国使》:
  异邦合志亦同方,学术本从先素王。
  完福共欣歌五善,逸才偏愧乏三长。
  侧厘白锤交投赠,端委洪畴觅表章。
  信笔书黄终歉歉,粲花清论过揄扬。
  朝鲜使臣鸿启禧和曰:“高传谱药传方,小帙编摩证百王。南记词华之子最,神州心眼此 行长。云烟吴楚移舟夜,雨雪幽燕伐木章。奇遇只应通缟,拙文那得重班扬。”李徽中和 曰:“浮槎渺渺自何方,南指星辰别友王。烟湿五湖衣带缓,芝仓三岛发眉长。仓茫膜外山 河远,络续花前锦绣章。归橐盎然皆越字,春风燕蓟马蹄扬。”
  大约一般越南文人,从中国诗书典籍里了解华夏中国,心向往之。一旦有机会北上,实地游 览,印证心中的种种想象,遂欣喜不已。故越人诗中,每每有歌咏中华山水名胜及人物者。陈朝状元莫挺之(1280~1350)奉旨使元,《过彭泽访陶潜旧居》写其由衷的感佩:“自性 本闲旷,初不比碌碌。斗米肯折腰,解印宁辞禄。扶疏五柳树,冷澹一篱菊。寥寥千载后, 清名吾可服。”莫挺之其人颇负传奇色彩,尤其以赋闻名。当年科举,因为貌丑,险些被皇 上给刷了,急就一篇《玉井莲赋》,自诩为太华峰头玉井之莲,文采飞扬,才得挽回。后作 为国使,至元大都,又因其貌不扬,遭到轻蔑,待应命咏扇,脱口而成《扇子铭》,众人才 刮目相看:
  流金烁石,天地为炉,尔于斯时兮,伊周巨儒;北风其凉,雨雪载涂,尔于斯时兮,夷齐饿 夫。噫!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如是夫! 伊尹、周公、伯夷、叔齐皆中华先贤,前二位为世所用遂成大业,后二位生不逢时只能饿 死首阳山中。两组人物随机举出,即切合扇子之“用”“舍”两种命运。而“用之则行,舍 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语出《论语•颜渊》,本义是孔子对其弟子颜渊说:“用到所 学的道理,就落实到行动中;用不到所学的道理,就收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有这种可能吧。 ”莫氏此处化用之,只添一“如”字,即切合咏物之需。
  范师孟1345年北使,一路题诗。《过潇湘》想娥皇女英:“湘水北连青草湖,年年枫叶映菰 蒲。帝妃一去殿门闭,红日下山啼鹧鸪。”及《乌江项王庙》凭吊当年楚汉英雄:“说着兴 亡事莫穷,一杯聊为酹重瞳。杀降背约千年恨,争霸图王一旦空。云暗江东愁父老,月明垓 下泣英雄。几多盖世拔山力,尽在闲花野草中。”待其晚年见元亡明兴,朱元璋建都南京, 中国则更为亲切。其诗《和明国使余贵》二首之一,对南京的历史地理风物典故如数家珍:
  三十年前过建康,秋风万里一征。
  六朝人物钟山在,百战关河江水长。
  铁壅石头惟夜月,乌衣朱雀只斜阳。
  大明今日都江左,胡运危亡汉运昌。
  之二,直欲把整个中国的江山名胜、人物风流一一揽入诗中:
  万里趋驰北使燕,旧游三十又三年。
  黄河波浪太行雪,大别驿前彭蠡船。
  孔庙尧都躬访览,秦城汉邑入吟鞭。
  白头人睹公行色,历历江山在眼前。
  胡士栋,字隆吉,号瑶亭,1772年进士,后出使中国,初抵长江汉口,有诗纪其《游黄鹤楼 》:“临流一簇俯波光,波影涵秋送晚凉。名胜只今多在楚,品题自古共推唐。苍茫远水浮 鹦鹉,淡霭晴云拥凤凰。鹤驾乘风仙笛杳,江城极目半斜阳。”继续北上,又有诗纪其《过 黄河》:“百泓星宿发源洪,终古滔滔亘地中。智羡龙门神斧凿,奇闻牛渚客槎通。……” 无疑,李白于黄鹤楼前窘于“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转而去金陵吟唱凤凰台 的故事,还有大禹神斧辟龙门的传说、蒲津铁牛铁索浮桥跨黄河的奇迹,诗人早已烂熟于心 。
  阮朝兵部左侍郎阮翘,1738年得女作家段氏点(1705~1748)续弦,婚后出使中国三年,其 《洞庭》一诗所欲印证的,当是唐人孟浩然《临洞庭》“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的诗境 :
  涵虚凝一混茫间,四望玲珑海藏宽。
  红日东西乘巨浪,君山南北障狂澜。
  锦帆万叶人千里,碧水三秋月一团。
  浩荡最堪娱目处,岳阳楼上倚阑干。
  阮攸(1765~1820),字素如,号清轩,曾作为越南的岁贡正使来到中国,一路纪之以诗, 集成《北行杂录》一百三十一首。这位被誉为“越南的屈原”的阮攸,对中国的屈原仰慕之 至,尝在屈子投江处赋诗《吊三闾大夫》:
  好修人去二千载,此地犹闻兰芷香。
  宗国三年悲放逐,楚辞万古擅文章。
  鱼龙江上无残骨,杜若洲边有众芳。
  极目伤心何处是,秋风落木过沅湘。
  即便没有机会亲往中国,而捧读中国典籍,吟诵中华诗章,神游中国文化源流,也会吟咏中 华人物。例如,黎圣宗《渔父亭》大约就是以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 以见放”的故事,作为一国之主的自相警示:
  逐臣思患切,心上别愁多。
  渔父长歌罢,匆匆赴汨罗。
  蔡顺《昭君出塞》,歌咏王昭君故事,推崇其牺牲自我报效君国的崇高精神境界:
  南来程尽北来程,南北那堪怅别情。
  万里汉天花有泪,百年胡地马无声。
  一团罗绮伤春老,几曲琵琶诉月明。
  分付君王安枕卧,愁城一片是长城。
  更有甚者,范扌为搛以《读书痴想》为题的一部诗集,一百六十四首全为吟咏中华人物之作, 阮德达《咏史诗集》五百七十首亦悉数咏怀中华历史人物。
  越南诗歌抒发的与中国人民的情谊,有时是十分感人的。南宋末年任兵部侍郎,抗元兵败流 落安南,终于无力回天的陈仲微(1212~1283),病故后,安南国王陈圣宗作诗挽之,同情 、惋惜和敬重之余,还有着唇亡齿寒的哀伤:“痛哭江南老巨卿,春风泪为伤情。无端天 上编年月,不管人间有死生。万叠白云遮故国,一堆黄壤盖香名。回天力量随流水,流水滩 头共不平。” 《宋史本传•安南志略》卷十:“宋亡,仲微入安南,陈圣王尤加礼遇。尝作诗云‘死为 越国他乡鬼,生作江南直谏臣。’”明中叶戴冠《濯缨亭笔记》则记载:“宋末沈敬之逃占 城乞兵兴复,占城以国小辞。敬之效秦庭之哭而不得归。占城宾之而不臣,敬之竟忧愤发病 卒。其王作诗挽之,曰:‘恸哭江南老巨卿,春风泪为伤情。无端天下编年月,致使人间 有死生。万叠白云遮故国,一扌不黄土盖香名。英魂好逐东流去,莫向边隅怨不平。’”
  越南汉诗,也不乏直接称颂中国皇帝的篇章。例如,阮固夫《北使应省堂命席上赋诗》:“ 远邦慕化来旬宣,春温盎盎熏玳筵。圣朝天子至明哲,股肱辅弼俱良贤。宽宏博大等天地, 包荒纳污临元元。微生何幸逢盛世,款诚述职来朝天。盈盈金尊浴恩渥,熏陶涵泳随繁弦。 台光咫尺奉德意,满堂酬酢作周旋。鸿钧一气转天地,八方四海并陶甄。岂惟我辈受其赐, 遐荒乐业长绵绵。”阮固夫,陈朝天章阁直学士,曾北使元朝。如果说此诗尚为应酬之作, 未免言不由衷,那么,明清两朝安南使者的颂诗,其真诚就勿庸置疑了。陈末,艺宗陈叔明(1322~1395)循宗藩之礼,面对明朝使节,自称老臣。其诗《送北使牛 亮》云:
  安南老臣不能诗,空对金尊送客归。
  圆伞山青泸水碧,随风直入五云飞。
  清雍正三年,安南使臣范谦益等来朝,进呈奏折及贺诗三首。其奏折云:“安南国陪介范谦 益、阮辉润、范廷镜等猥自下国,奉贡天庭,仰见圣天子嗣服膺图,握符御历,善继善述, 慎厥德而率攸行;不显不承,觐耿光而扬大烈。清明初政,如日方升,溥洽鸿恩,与天为准 。至德光乎八表,声教被于四遐。海隅苍生共惟帝臣,东西朔南罔不率俾。下苏人望,上当 天心,和气昭融,嘉征腾兆。时惟二月,序属中春,旁魄之宵,苍穹垂象,两曜合璧,五星 连珠。睹乾坤亨泰之机,开宇宙文明之象,百寮称庆,万姓同欢。蘩国微臣,葵心倾向,谨 述庆贺诗三章,聊效天保九如之祝,歌诵鸿休于盛世,庶伸燕喜之微诚。”诗三首云:
  维新圣德正当阳,克享天心召美祥。
  双璧同躔轮炫耀,联珠比次彩辉煌。
  兆开玉珠三登盛,永奠瑶图万世昌。
  重译喜逢华旦会,南山廑祝寿无疆。
  七政时齐圣建中,休符上应紫薇宫。
  重明合璧光辉丽,五纬连珠灿烂同。
  鼎盛治功昭影象,亨嘉世运兆和丰。
  钦崇仰睹芝纶焕,玉历绵延国祚洪。
  粹精圣地体干行,灿烂中天吉象呈。
  青道璧悬同会合,紫火亘珠集丽晶明。
  春回宇宙陶融盎,盘奠国基保治平。
  何幸微臣逢景运,九如歌祝效芹诚。
  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周边各国来朝。安南朝贺使团成员阮宏匡、宋名朗、黎梁慎、 陈登大、阮止信、阮等竞相赋诗《恭和御制 赐朝鲜、琉球、安南诸国使臣诗》,试看阮宏匡一首:
  筵开前节值新,春暖名园诏问频。
  恩侈巾并巾蒙高覆物,泽覃优渥广同人。
  怀侯柔远天生圣,饱德观光子慕亲。
  化外幸陪冠带会,期颐介寿拜皇仁。
  十八世纪,越南诗坛出现了一部宏大的汉诗作品,这便是邓陈琨的长篇乐府诗《征妇吟曲》 。邓陈琨(1710~1745),举人出身,历任训导、县令、御史等,英年早逝,作品还有《题 潇湘八景图诗钞》《张翰思莼鲈》《邓陈琨赋抄》等。《征妇吟曲》全长四百七十七句,分 为十三章,依次题为《乱时》《出征》《悲惧》《怀想》《孤另》《望想》《愁闷》《失望 》《望寻》《怀疑》《忧老》《愿约》和《恳求》。诗以一个女性的口吻,诉说丈夫从军远 征之后,其心中的孤苦哀怨,谴责连年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其写作背景应该是越南十 六世纪后形成的黎、莫南北朝的长期冲突,及后来的北郑、南阮七次大战所造成的社会破坏 和人民痛苦,无疑有着现实的批判锋芒。但诗中关于战争征伐的地名、人名、装备、战例、 术语等所有典故都是中国的,并拼贴、融会着中国《诗经》《楚辞》,尤其是汉魏六朝乐府 和唐宋边塞诗词的大量佳句,诗中表现出的民本思想、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报国立功情怀和 反战主题,也都是中国式的,堪称中国(包括越南)历代征夫思妇题材诗歌的一部集大成之 作。《征妇吟曲》问世后,越南诗坛为之轰动。越南方言(字喃)的译作也竞相出现,达七 八种之多,而以红霞女士段氏点的译作最为凄婉动人。有《新演征妇吟曲成偶述》纪云:“ 仁睦先生征妇吟,高情逸调播词林。近来脍炙相传诵,多有推敲为演音。”试看其第一章《 乱时》:
  天地风尘,红颜多,悠悠彼苍兮谁造因?鼓鼙声动长城月,烽火影照甘泉云。九重按剑起 当席,半夜飞檄传将军。清平三百年天下,从此戎衣属武臣。
  使星天门催晓发,行人重法轻离别。弓箭兮在腰,妻孥兮别袂。猎猎旌旗兮出塞愁,喧喧箫 鼓兮辞家怨。有怨兮分携,有愁兮契阔。
  良人二十吴门豪,投笔砚兮事弓刀。直把连城献明圣,愿将尺剑斩天骄。丈夫千里志马革, 泰山一掷轻鸿毛。便辞闺阃从征战,西风鸣鞭出渭桥。
  [责任编辑:吴晓红]
其他文献
摘要:环境保护产业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新一轮中国经济增长增添动力。同时,它也是中国促进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发展、抓住新机遇,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措施。然而,由于工业化的反作用,同时作为环保科技产业自身的特点,环保企业的生产效率从总体来说普遍不高。为了反映生产效率,建立一个考虑固定资产、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与职工有关现金支出、总税费支出、利润等与企业环保有关的财务支出指标体系。利用DEA方
期刊
摘要:基于实施学分制的目的及重要性,以安徽理工大学2009级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分制培养计划为例,阐述了完善学分制下教学课程体系,强化本科生导师制,积极倡导研究型教学,构建开放模式实验室管理体系等对培养理工科专业创新人才的意义,并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关键词:学分制;理工科;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C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1-0
期刊
摘要:通过对徽州古民居厅堂联语体风格的分析,对照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原则进行了一系列的翻译实践活动,采取以重音音韵形式进行音形的移植、以形象移植转换法达到译文意境的传神和以语义翻译、注释法传递文化内涵等翻译策略,力求从音、形、意三个方面再现徽州楹联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徽州古民居;厅堂联;语体风格;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
期刊
摘 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等人民团体作用,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新形势下,工会组织必须牢牢把握时代主题,把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中心任务
期刊
摘 要:《妇女时报》是辛亥革命前后出版最久的女性报刊,也是第一份商办女性报刊。其办刊的持久性和商业性决定了它的影响力大而深远。回归历史语境,解读《妇女时报》中传播的家政知识内容,不仅可以看到当时妇女生活相对于传统妇女生活的转变和进步,而且可以从中得出当时女性已初具现代性身份的结论。这对研究辛亥革命这一社会转型期女性杂志中书写的女性成长与生活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建设性意义。  关键词:妇女时报;家政知
期刊
摘要:两高三部于2010年9月13日联合签发的《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在中国确立了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模式,并对相关机关的职责、量刑程序、当事人的权利保障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但该意见存在不能有效保障被告人不认罪案件中被告人的量刑参与权和辩护权的缺陷,从而可能对司法公正与人权保障造成负面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在坚持相对独立的量刑模式的前提下,确立“先定罪、后量刑”的两步式
期刊
摘 要:基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过程的复杂性,从环境层面、企业层面和员工层面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复合DEA方法对中小型科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进行测度,找出相对无效单元,并选出对决策单元无贡献的影响指标,为企业改善人力资本管理提供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中小型科技企业;复合DEA  中图分类号:F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4)02-0016-04 
期刊
摘 要: 公民身份不仅仅是取得一国的国籍,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国的公民要得到一国法律的保 护,使之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作为公民,要全方位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 会建设,认同公民身份,承担公民责任,当国家的主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劳动;国家也 要为公民身份认同做扎扎实实的事,最重要的是加速和完善民主政治建设,为公民 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关键词:公民;责任;研究  中图分类号:D08文献标
期刊
摘 要: 古代人把鸱吻安装在屋脊上,认为它具有喷水灭火的能力,可以保佑建筑免遭火灾 。徽州建筑上的鸱吻装饰,不仅具有防火的寓意,还寄托了人们对读书求仕的祈望,同时也 体现了徽州建筑的设计艺术。  关键词:鸱吻;防火;祝愿;装饰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0)01-0066-02    From the symbol of fire-fighting
期刊
摘 要: 从文本角度分析了英国作家班扬的《天路历程》中体现的道德现实世界的矛盾,探讨 了书中非黑即白的道德世界及其特殊叙事方式,研究总结该书对人类精神世界重建的文化价 值意义及现实启示。  关键词:班扬;天路历程;文本;道德;现实;精神重建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0)01-0059-04    Moral ideals in a realis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