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之争的背后:再探阿诺德与赫胥黎关于文学教育的论争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2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与科学》和《科学与文化》是19世纪末期关于教育的两篇重要文章,作者阿诺德与赫胥黎代表了两种相对的教育理念.阿诺德力主坚守古典文学教育,而赫胥黎认为科学知识应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导.这两篇文章虽然表述了他二人对于教育的不同观点,但分歧并非仅关乎学科,而是从深层次反映了二人对待“知识”和“真理”的不同理解.通过梳理阿诺德对文学三层意涵的论述可以看出,阿诺德所理解的文学乃是可以调动读者一切想象力的作品,而想象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够帮助人获得真知.文学的这种通达真理的功用,是阿诺德所承袭的浪漫主义观念.然而,《文学与科学》一文的论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阿诺德自己对文学的定义.
其他文献
笔者总感觉学生复习效率不高,常规的考前复习往往总是把书或者笔记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把以前做过的题再看一遍。然而能够做完这些工作的学生其实是少之又少的,能够把这些工
期刊
  一般高校学报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存在着学科多、学术弱、竞争力差三大主要问题。如何在改革浪潮中走出一条新路,为此类学报的发展摸索一条路径,《上海电机学院学报》作了
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依然任重道远。针对我国当前贫困"存量"与"增量"的严峻形势及行政动员式反贫困存在的各种先天性不足,社会工作等专业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工作"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人工智能引发的社会问题中,对其可能取代人的工作从而使人沦为"无用阶级"是目前最令人担忧的后果。从技术进步必然带来新的分工
从2006年起,数字杂志得到众多风投的关注,数十亿元的资金被其纳入囊中。传统纸媒更是把数字化当做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龙霖投资有限公司下属的G数字杂志平台副总经理曾轶却
新课改后的化学教学,同其它科目一样,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主学习的态度,但同时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课时数又相应的减少了一部分。因此当前的化
期刊
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存在一些习惯性的做法,我们可以称之为“惯例方法”,这些习惯做法渗透在很多论著之中,而不为研究者所自觉,对其适用性和有效性更是缺少清醒的反思.尤其是在
在朗西埃的理论叙事中,书写、文学和民主构成了一条不断替换的类比之链,他将书写视为扰乱次序的民主化身,书写成了美学政治之平等语法的体现.作为书写的特定历史范畴,文学则
语言,是人际交往过程当中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语音则是维系教师与学生的学与教的关系,以及师生情谊的最重要工具之一。语言是用以完成“传播”行为的,传播信息,传播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