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课堂模式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感悟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教给学生的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新课程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了出来。
  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学案导学,教会学生如何通过预习来提高课堂效率,并试图将教案与学案实现一体化,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探究、课后训练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化学学习难度,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方式进行互相学习与补充,能够将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但无论是研究性学习和参与性学习,还是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既然课堂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改变教法和学法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课堂中的一些基本环节。本文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1、精心的导入——是学生快速回归课堂的催化剂
  很多教师认为利用导学案上课导入显得多余,而我认为在课堂教学导课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课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作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
  2、美妙的结尾——是学生掀起学习高潮,记忆深刻的回味剂
  最后几分钟,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以为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内容,最后就真正的把时间交给学生了,俗不知,要下课没下课是重新唤起学生对本课内容学习的好机会,也是使本课知识得以升华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佳良机。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良好的课末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
  因此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结尾,使它象一台文艺节目的压轴戏,能够紧紧的吸引学生。课堂结尾要帮助学生认知;要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要使学生愉快,以消除疲劳而精神饱满。使本节课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也给学生留下永久的回味。
  3、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添加剂
  课堂教学板书是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而使用了导学案上课之后很多教师却不在写板书了,用导学案、多媒体代替。很多人认为在写板书是多余的。而我认为板书是师生在课堂上最简易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师高超精湛的教学板书艺术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凝炼和浓缩,是重点、难点的强调,是本节知识的总结。教学板书要书之有效,就得书之有方,讲求构思与设计,做到明确要求,书之有用;抓住重点、书之有据;精选词语、书之有度;确定形式、书之有格;排列先后、书之有序;留有余地、书之有节。这样,教学板书才能达到科学、精当、醒目、规范、易记的要求,有效克服教学板书的盲目性、随意性带来的低质量、低效率的弊病,并进而登上艺术的殿堂!所以以上谈到的几个问题是不可以忽略的。
  导学案课堂模式下的化学教学活动应该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众所周知,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认知目标的达成。在课堂上,教师对化学知识总是不折不扣地讲明白、讲准确、讲完整,做到毫不遗漏地将化学知识“复制”给学生。学生也只好按照教师讲述的关键字眼逐一对照完成,这样的教学,教师确实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去备课、授课,但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这种极端的教法造成了所谓的“满堂灌”的状况。为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力求改变在教学中学生的被动、他主状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不能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恰恰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确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指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从而促进学生学。具体地说,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提供学习资源和条件;确定方向,选择内容,教给方法。我们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千万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的实效,就是在课堂40分钟获得最大的效益,让每一位学生都收益,达成教学目标即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收益,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和程度决定了课堂实效,做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要实现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总量的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每一个细节都做好统筹安排,高瞻远瞩。
其他文献
学习探索成长成熟反思----------------感悟铸就了一位县“一级教学能手”省级“优秀辅导教师”市级“教坛---新星”市级“学科带头人”这二十年的艺术教育生涯。难忘排练场
摘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尽可能的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提高效率,减轻学习负担。总之,物理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要求的,符合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因此,培养具有开拓
摘要: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教学应“关注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和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学 个性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应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应“
摘要:学生在高考作文中暴露的这些问题也反映了我们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我们只有正确面对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这样才能使作文教学获得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应注意  进入高中,学习作文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该明白,写好作文跟哪些因素相关。如果作静态的分析,作文包括观点、材料和语言表达这"三要素"。新的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的学生要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力求表达对自然、
摘要: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 想象力 教学策略  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在教学中更应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摘要:2012年7月中下旬,我有幸参加了香洲区教育局与美国亨廷顿大学(Huntington University)为香洲区小学英语青年教师举办的高水准、快节奏、重实效的联合培训项目。通过此次培训,我提升了教学理论水平与教学技能、提高了课堂实践的驾驭能力、结识了诸多优秀的外籍教师和同行。此次集中培训恰逢期末考试结束,我与参加该项目的其他老师一样,对此次能近距离、全方位地与优秀外籍教师同堂演练、观摩切
在钟山煤矿的长期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系列的顺层滑动断裂。其规模虽不很大,但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并不很小,故在此对这种断裂的特征、产生的影响作一粗浅探讨,以便在今后
暑假到了,爸爸媽妈带小花去海洋馆玩。海洋馆里的鱼色彩斑斓,非常漂亮。小花拍了很多美丽的照片。回来后,爸爸帮小花把照片P了一下。P完的照片和原图有5个不一样的地方。宝宝,你能找出来吗?仔细观察,然后用笔圈出不同的地方吧。  加点料  1.海洋馆有很多美丽的深海鱼,妈妈可以给宝宝普及海洋知识。  2.妈妈扫描二维码,和宝宝一起欣赏儿歌《海底世界》。
期刊
摘要:新课标下的课程改革几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做为教育者要改变过去的观念,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初中数学教学上要变传授知识为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 教师 初中数学  一、重新认识,转变观念  当今世界经济是知识经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等不在依赖于自然资源或物资力量等物质资料,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劳动者,对于21世纪
摘要: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拓宽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要巧妙利用教材加强高中生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可以实施“问题解决”形式的教学,通过数学建模的活动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